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水平和心电图ST段的变化、心功能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6 例AMI患者行PCI治疗,并测定术中、术后72 h及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观察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心肌灌注TMP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射血分数,记录6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时NT-proBNP水平持续降低,与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ST段明显降低及术后心肌灌注TMP分2 ~3级者术后72 h和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6个月发生MACE事件组NT-proBNP水平术后72 h及6个月随访时均高于非MACE事件组.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NT-proBNP 水平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状态有关,可判断AMI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36~48h测定NT-proBNP,记录发病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发病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后1个月时LVEF<0.40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0.4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价值.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组)及60例同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照组)血浆NT-pm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的变化.结果:研究组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浆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高而升高,亚组分析显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组间BNP水平均有明显(P<0.01);治疗后1周NT-proBN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监测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198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病24 h时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中位数将患者平均分为高NT-proBNP组与低NT-proBNP组,每组99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随访1年时超声心动图结果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情况,并分析STEMI后MACE发生率与血浆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低NT-proBNP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高NT-proBNP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高NT-proBNP组。低NT-proBNP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著优于高NT-proBNP组,而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高NT-proBNP组。血浆NT-proBNP是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可能发生的MACE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段下降幅度(STR)及血浆N末端利钠肤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 入选发病12小时内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195例.PCI术前、术后2小时分别记录18导联心电图,PCI术后12小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T-proBN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根据其中性粒细胞水平分为3组:A组(中性粒细胞<4.78×109/L)32例;B组[中性粒细胞(4.78~8.79)×109/L]118例;C组(中性粒细胞>8.79×109/L)45例.结果 C组PCI术后2小时STR>70%所占比率较A组明显减少(17.8%vs 43.8%,P<0.05);STR<30%组高中性粒细胞(>8.79×109/L)血症、高血浆NT-proBNP(>600 pmo/L)比率均明显高于STR>70%组(33.3%vs 13.8%、34.9%vs 12.3%,P<0.05或<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组中性粒细胞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1);随访6个月,3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STR和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PCI后中性粒细胞数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STEMI患者116例,分为急诊PCI组45例、择期 PCI组37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34例,检测入院即刻、出院前2 ~ 3 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入院后1周和1个月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急诊PCI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 < 0.05).急诊PCI组患者1周和1个月时的LVEF较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所有患者出院前血浆NT-proBNP 水平与1个月时LVEF呈明显负相关(P < 0.05).急诊PCI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发生的MACE较择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显著减少(P < 0.05).结论:急诊PCI能够减少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的释放,提高患者的LVEF,减少MACE的发生,联合NT-proBNP和LVEF水平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早期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3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观察对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T-proBNP水平术前分别为(776.8±219.2)pg/mL 与(351.2±123.4)pg/mL(P<0.01),术后即刻分别为(963.6±31 5.3)pg/mL与(372.5±142.1)pg/mL(P<0.01),术后7 d分别为(443.7±188.5)pg/mL 与(275.6±98.2)pg/mL(P<0.01);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线NT-proBNP≥300 pg/mL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10.6%(7/66)高于NT proBNP<300 pg/mL患者的6.1%(2/33)(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T-proBNP水平存在动态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将QRS波群时限≥110 ms者纳入A组(61例);QRS波群时限110 ms者纳入B组(49例),比较两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Ⅳ级构成比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LVEF低于B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B组(P0.01)。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其中预后良好83例(75.45%),预后不良27例(24.55%)。预后不良组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群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是否合并高脂血症、LVEF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55岁、NYHA心功能Ⅳ级、QRS波群时限≥110 ms、NT-proBNP≥300 pg/ml、合并高脂血症、LVEF35%是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电图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首选检查方法,QRS波群可有效反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况,可作为评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客观指标;QRS波群时限延长,则表明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ET及NT-proBNP水平,探讨二者与冠状动脉病变、心功能分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冠脉2支以上病变者血清ET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者(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血清ET及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清ET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P<0.05)。结论 ET及NT-proBNP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胡三提 《临床医学》2020,40(5):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其心功能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诊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及血浆NT-proBNP水平。左心室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有效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于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70例、Ⅳ级50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为对照.检测其血浆NT-pmBNP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NT-pm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随心功能的恶化NT-proBNP水平亦随之增高.结论:NT-proBNP与心功能有关,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较好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的关系及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STEMI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介入治疗术中有无发生无复流(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 TIMI 2级)分为正常血流组(68例)和无复流组(28例),另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4 h及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MMP-9水平.2周做心脏超声,比较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术前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无复流组各时点血浆MMP-9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均<0.05).术后2周做心脏超声,无复流组LVEDd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LVEF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主要MACE的发生情况:无复流组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0.01).血浆MMP-9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前血浆MMP-9水平增高与介入术中无复流发生有关,提示心功能不良、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席茜  任振娟 《全科护理》2021,19(33):4690-4693
目的:探讨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行PCI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传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 min步行距离(6 MWD)]、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急性心肌梗死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干预后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LVEF、LVEDV及6 MWD等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IM、CS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行PCI的AMI病人心功能相关指标,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07-1808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脂、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LVESVI、LVEDVI水平较对照组更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裸金属支架(BM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再闭塞发生率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498例行直接冠心痛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分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225例)和裸金属支架组(273例),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和死亡)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和再闭塞率的差异,分析支架再狭窄和闭塞患者所出现的心脏事件发生有无不同.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SES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节段内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BMS组,依次为5.6%比12.6%(P<0.01)、1.3%比8.9%(P<0.01)和2.7%比9.5%(P<0.01);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急性支架闭塞率及其导致的临床顸后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并需要再次靶血管重建.而支架再狭窄和慢性闭塞患者所出现的心脏事件方面.SES组的缺血性靶血管重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总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MS组,依次为7.6%比35.5%,(P<0.01)、10.6%比35.5%(P<0.01)、0%比8.1 %(P<0.05)和12.1%比46.8%(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BMS比较,SES显著降低了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支架再狭窄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而在再闭塞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LVEDD、LVESD、LVEF、CI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缓解负性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浓度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在入院、治疗48小时和出院时血BNP浓度,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高,BNP水平逐渐升高,Ⅳ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Ⅲ级组,P<0.01;治疗后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出院随访6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入院时血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临终前24小时内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浓度增高,提示近期预后差;BNP浓度降低幅度大的患者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行PCI术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CROQ-PTCA-Post)]、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B型脑尿钠肽(BNP)、N末端脑肽钠(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CROQ-PTCA-Post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及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77-3878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于本院行急诊PCI与择期PCI的AMI患者120例,将其中行急诊PCI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行择期PCI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愈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情况。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PCI相较于择期PCI治疗AMI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STEMI患者近期(6个月)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STEMI患者212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采用GRACE评分标准计算患者GRACE积分水平并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68例,中危组78例,高危组66例;住院期间常规治疗.结果 高危组lgNT-proBNP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1),中危组lgNT-proBNP高于低危组(P<0.05).STEMI患者的lgNT-proBNP水平与其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 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GRACE积分越高,NT-proBNP的检测在STEMI早期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