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后循环缺血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94例,行头颈部CTA,观察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形态,有无异常分支,有无狭窄。并评价横突孔有无狭窄以及钩椎关节有无增生。结果94例患者中,51例存在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的各种类型血管结构异常,横突孔狭窄或钩椎关节增生而不伴有血管病变20例,另有椎动脉内支架2例。血管及颈椎骨质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的21例。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同时显示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形态、走行、小分支及其侧支循环情况,以及横突孔和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可以更全面的评价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及评估支架成型术后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 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 138例患者,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者8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49例,综合所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86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有12例患者明确有心脏痛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其余4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伴发眩晕的PCI患者的血管异常病因为: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后循环出现低灌注状态或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23例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后5~10 d内行(DSA)检查。采用双盲法对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各段狭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侧椎动脉不同性质的斑块在椎动脉各段的分布进行多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46条椎动脉既行CTA检查又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4,P0.05),同时采用Kappa检验评价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Kappa=0.803,P=0.000,P0.05,Kappa0.75),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81.6%,特异度97.0%,准确度94.2%,阳性预测值86.1%,阴性预测值95.9%。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及Willis动脉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A评估脑缺血患者供血动脉、颅底Willis环的解剖诊断价值及代偿潜力的价值.方法 137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TIA患者59例,脑梗死45例,33例无症状.对全部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使用多种方式重建,多方位观察Willis环及大脑Willis环前、后动脉结构.结果 三组间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前动脉A1段、椎-基底动脉、颈总-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能全面评价动脉狭窄及Willis环代偿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 114例腔隙性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CTA总异常率为78.9%.单纯前循环病变20例,单纯后循环病变21例,前后循环共同病变49例.其中动脉内膜明显增厚49支血管,轻度狭窄109处,中度狭窄26处,重度狭窄5处,血管闭塞9条,血管发育异常6条,骨刺压迫椎动脉4处,血管内软斑形成60处,血管钙化斑118处.结论 颈部CTA无创、快速、三维图像、可任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别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用于椎动脉发育异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77例临床可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用高频超声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 在可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中,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率为31%,其中,一侧椎动脉先天性狭窄率为27%,3例为椎动脉穿人颈椎横突孔的位置异常,1例椎动脉颈段呈C型弯曲。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颈段及颈椎横突孔之间的椎骨段,由此能判断椎动脉颅外段是否存在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做为头晕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脑梗死患者行头颈部64排CTA检查,将层厚0.625mm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重点观察脑梗死面积大小、分布、程度和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结果30例怀疑脑梗死患者中,较大片梗死10例、多发腔隙性梗死14例、大小混合性梗死6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3例、右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左右大脑中动脉闭塞各1例,两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左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右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及椎动脉狭窄共17例,狭窄程度为42%-75%,5例未见明显闭塞或狭窄征象。结论CTA能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走行、结构,是临床诊断脑梗死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方法 将86例头颈联合CTA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中46例进行动脉血管成像,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B组与A组重建的图像无明显差异,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强化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64层螺旋CT联合头颈CTA成像时,采用优化扫描方案可重建出符合诊断血管图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并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2例VBI患者中,有33例存在血管结构异常,22例存在血管狭窄,18例可见一侧椎动脉明显较对侧纤细。结论:血管狭窄、发育异常等是VBI等的重要发病原因,CTA可作为临床诊断VBI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 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l例,均进行CTA和动脉内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31例经动脉内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阳性率为93%,CTA检查阳性率为90%,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CTA检查可部分替代DSA,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提供可靠、无创的客观依据,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患者86例,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39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②不同血管受累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受累21例,锁骨下动脉6例,椎动脉31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4例。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复合病变发生率最高,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正>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被称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该疾病是一种血管异常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发病原因可能与高血压、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有关[1]。随着多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提高、探测器宽度的增加,图像数据采集时间明显缩短,CT头颈部动脉成像(CTA,angiography)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2-4]。本研究旨在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椎基底动脉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A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70例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A检查,以外院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并与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A检查显示血管狭窄298段,DSA检查显示血管狭窄296段,两种检查方法对比不同狭窄程度差异较小(P0.05);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9.32%、99.82%、99.76%、98.66%、99.91%。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将颅颈部动脉狭窄进行准确诊断,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脑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的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头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22例脑CT灌注成像异常;25例CTA可见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结论:CTA联合CTP对诊断TI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颈内动脉和脑动脉成像(CTA)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21例疑为颈内动脉、脑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颈内动脉和脑动脉均可清晰显示,其中正常者9例,动脉狭窄9例,动脉阻塞1例,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内置入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基底动脉是脑血液供应的重要来源,基底动脉是由左右椎动脉在脑桥下缘合并而成,供应大脑后部、小脑和脑干,如发生供血不足,导致眩晕。现将1988年6月至1989年6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2例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22例中男性9例,占41%,女性13例,占59%;平均年龄64.5岁;治愈14例占64%,好转8例占36%。二、发病机理及观察 1.发病机理:椎动脉在颈部几乎直行向上,穿行第六至第一颈椎横突孔,椎动脉进入颈椎突孔的位置,以从第六颈椎横突孔进入的最多,据统计占93.5%,当颈椎骨质增生,骨赘形成,椎间孔变窄,造成椎动脉机械性压迫,发生供血不足,而致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有助于对病因的认知和理解,对血管结构异常的分型可以使诊断规范化、系统化。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分型及临床意义。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9-01/2002-12青岛市市立医院门诊及病房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干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发现的33例血管异常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尝试性地进行分型。主要观察指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分型。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结构异常分为锁骨下动脉型、椎动脉型、基底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4个类型,每型又分为2~5个亚型。椎动脉型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主要类型,占61%,其次为基底动脉型、锁骨下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结论:椎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血管结构异常因其成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报道称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病的主要形态学基础,但国内极少有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的报道。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3-08/2004-05在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及2004-10/2005-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或呕吐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7例。方法:对两年来收治的5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血管造影法,以预灌装针筒形式供应的Optiray(安射力)非离子型造影剂行主动脉弓造影。数字减影机从多角度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范围包括颈总动脉起始至颈内动脉虹吸弯,由2位神经科医生分别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参加实验57例患者,1例患者因左椎动脉不能进入而放弃。1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手术中止。进入结果分析55例。经检查发现共有71%(39/55)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占11%(6/55);后循环病变占60%(33/55),其中合并有前循环异常的复合病变9例(16%),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4例(24/55,4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16例(16/55,29%)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金标准应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DSCTA)的106例临床怀疑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头颈部血管诊断经验丰富的3名主治以上医师共同评估血管减影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106例经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有1例患者检查时制动不良,图像减影质量差,无法诊断;有3例患者未发现血管狭窄;余102例共计发现狭窄118处,有13例患者存在2处或以上血管狭窄:颈动脉(38支),椎-基底动脉(32支),大脑前动脉(15支),大脑中动脉(21支),大脑后动脉(12支)。结论:对106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DSCTA)分析结果表明,128层螺旋CTA成像清晰(可与常规DSA相媲美),操作简便,能够有效的去除骨质,在评价患者的头颈部血管狭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