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服大剂量5.07%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004年1月~2008年10月间临床怀疑有小肠肿瘤性病变而行SCTE检查者60例、正常志愿者10例,动物实验(8只大鼠).分析各种小肠肿瘤的SCTE表现,并比较了82例传统CT扫描与SCTE检查结果,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0例SCTE检查者除2例回盲部充盈欠佳外,余病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腔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动物试验显示50min大鼠小肠充盈最佳.SCTE检查的敏感度97.22%(35/36)、特异度95.83%(23/24)、阳性预测值97.22%(35/36)、阴性预测值95.83%(23/24),高于传统法CT扫描之敏感度76.19 %(32/42)、特异度75%(30/40)、阳性预测值76.19 %(32/42)、阴性预测值75%(30/40),两种方法比较其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x2=5.45,P<0.05).结论 ①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②口服等渗甘露醇SCTE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MSCTE)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肌注654-2后行CT小肠造影检查的受检者中经手术及小肠镜病理证实的71例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见小肠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71例小肠肿瘤中,间质瘤(34例)、淋巴瘤(15例)、腺癌(10例)位于前三位,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8.6%和90.1%。结论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小肠原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大剂量等渗甘露醇MS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反复腹痛、消瘦或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后行MSCTE检查,结合三维重建图像作出影像诊断,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对照。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共检出小肠病变35例,总阳性检出率92.1%(35/38),其中小肠肿瘤性病变20例(间质瘤10例,腺癌4例,淋巴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腺瘤1例,脂肪瘤1例);小肠炎症性病变8例(Crohn’s病3例,小肠一般黏膜炎症3例,肠结核2例);其他良性病变7例(十二指肠憩室6例,异位胰腺1例);3例无异常发现。38例中5例有饱胀感但能接受,其余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大剂量等渗甘露醇MSCTE检查操作简单可早期、直观显示多种小肠疾病,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肠道疾病患者102例,将250 m L等渗甘露醇与2 250 m L水混合,平均分成4份,嘱患者每10 min口服1份。扫描前口服200~250 m L水后,立即行MSCT 3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后处理。结果:102例中,图像质量优79例,良21例,差2例。CT造影检查的敏感性97.7%,特异性58.3%,阳性预测值92.6%。结论: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胃肠道、阑尾疾病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口服甘露醇MSCTE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MSCT小肠成像(MS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常见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淋巴瘤(NHL)、腺癌等三种常见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24例GIST,21个病灶见明显的供血动脉,2例见病灶周围明显肿大的淋巴结。22例NHL,12例为浸润溃疡型,8例为动脉瘤样扩张型,4例为息肉样肿块型,15例见多发肿大的淋巴结,6例MPR重组图像显示供血动脉。9例腺癌中3例病变累及的肠管扩张,2例肠系膜根部见肿大的淋巴结,有3例MPR重组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SCT总诊断符合率为95.6%(66/69)。结论:MSCTE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患者行MSCTE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淋巴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强化方式、淋巴结和供血血管的显示率等特征.结果 22例NHL小肠淋巴瘤中,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12例,位于末端回肠6例.门脉期CT值平均增高32 HU,12例表现为浸润溃疡型,动脉瘤样扩张型有8例,息肉样肿块型4例.15例肠系膜见多发的淋巴结肿大,MPR重建后6例见来源于肠系膜动脉的供血动脉.MscTE对小肠淋巴瘤的定位、定性与术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5.5%和91%.结论 MSCTE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大,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肠肿瘤在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扫描中的表现.19例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17例行腹、盆腔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行小肠造影和CT检查.结果 小肠造影的主要表现包括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异常、龛影.小肠造影病例中阳性率94.7%(18/19),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66.6%(12/18).CT主要表现分3型:肿块型;肠壁增厚型;混合型.17例螺旋CT扫描中阳性率94.1%(16/17),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87.5%(14/16).结论 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中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两者的影像学差异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匀速口服1 500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后肌肉注射10mg山莨菪碱,再服约1 000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之后行16排CT 3期扫描,并行MPR、MIP。结果:根据解剖区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分析小肠和结肠充盈情况及病变显示情况。24例中CT诊断小肠、结肠病变共12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空肠低分化腺癌1例、小肠间质瘤2例),Crohn病5例,肠梗阻2例,胰腺癌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其余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均无器质性病变。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可清楚显示小肠肿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的部位、范围、强化特点及有无近端小肠梗阻等情况,也可显示肠壁内外及腹腔内其他脏器情况。结论: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小肠、结肠疾病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口服等渗甘露醇胃肠低张造影结合能谱成像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消化道病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检查当日口服2.5%甘露醇等渗溶液行肠道充盈并低张。采用双能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组织最佳对比噪声比(CNR)的单能图像,结合水一碘分离图及能谱曲线分析,并在ADW4.5工作站上进行MPR、MIP和VRT。结果5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胃肠道适度扩张、充盈密度均匀,气粪影干扰少,胃壁及肠壁与低密度的胃腔和肠腔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楚显示胃肿瘤15例,小肠肿瘤9例,小肠Crohn病2例,小肠过敏性紫癜1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结肠肿瘤13例,结肠息肉8例,直肠肿瘤6例,直肠息肉2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缺血3例。结论口服等渗甘露醇胃肠低张造影可以提供良好的胃肠道显示背景,是一种安全、方便、高效的胃肠检查方法,同时结合能谱成像,可突显小病灶,优化血管成像,判断病灶同源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可真正达到胃肠道一站式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多模态 MR 小肠口服造影法与 CT 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对怀疑有小肠肿瘤的65例患者行CT和多模态MR小肠造影检查。由两位腹部影像学医师分别对CT及 MR图像进行分析,记录十二指肠、近段空肠、远段空肠、近段回肠以及远段回肠肠管的病变累及情况,并与手术以及内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手术及内镜病理证实,65例中共37例患者有38个小肠肿瘤病灶(腺癌6例,淋巴瘤7例,间质瘤18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CT及 MRI对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7.4%(37/38)和94.7%(36/38);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CT小肠显像与多模态小肠 MR口服造影法对于多部位侵犯的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例黏膜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仅在CT图像上显示。结论:多模态 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均是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6例小肠GIST的MSCT表现及特点,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结果:本组26例中,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9例,回肠7例,肠系膜5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10例,恶性16例。肿瘤强化密度均匀4例,均为良性及低度恶性,强化后密度不均匀22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6例,恶性16例。肿瘤≤5cm者7例,6例为良性及低度恶性,1例为恶性。肿瘤5cm者19例,其中良性及低度恶性4例,恶性15例。其中恶性GIST出现坏死内气体2例,溃疡2例,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增高3例,出血1例,腹腔及肝脏转移5例。结论:MSCT对于判断小肠GIST的良恶性无明显优势,但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形态评估、血供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Crohn病螺旋CT表现。将螺旋CT表现与小肠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小肠造影发现6例异常,表现为肠腔节段性狭窄、肠粘膜破坏及瘘管形成。10例CT表现为多节段肠壁及肠系膜增厚,肠壁不同程度强化,3例出现肠瘘,2例出现腹腔脓肿及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部位及性质诊断较小肠造影更具有优势,同时能更多观察肠内外病变.并能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小肠Crohn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h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ml 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在Wizard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将正常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测量了各段小肠的管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并分别以0、1、2.3分表示适度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肠段的30%以下,30%~50%以下,50%~80%以下和80%以上。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并比较了其中24例小肠插管造影与M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分别为2.52、2.33和2.81分;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M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6%(87/91),而小肠插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7.5%(21/24)。结论MSCTE是1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综合方法 诊断,并通过临床治疗证实的小肠Crohn病患者均行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患病肠段在不同期相内的CT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其CT值;并测量各期相内患病肠段与正常肠段的CT值筹值,以差别10 HU为界,划分病例数,将不同期相内的病例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病变肠段平扫平均CT值为(39.3±3.7)HU,动脉期为(74.8±13.8)HU,门静脉期为(90.2±12.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87,P<0.01).病变肠段平扫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平扫CT值差值≤10 HU和>10 HU者分别为44和1例,动脉期分别为6和39例,门静脉期分别为2和43例,经X2检验,平扫与动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9,P<0.01),平扫与门静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2,P<0.01),动脉期与门静脉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P>0.05).增强扫描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楚,大大提高了小肠Crohn病的检出率.结论 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对小肠Crohn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可对病变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6.
CT小肠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技术,与常规全腹盆腔CT相比,不仅对小肠的显示效果更优,还能为MR小肠成像和胶囊内镜检查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CT小肠成像能有效地显示小肠壁和邻近器官引起的病变,而且病人对CT小肠成像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设备的不断更新,CT小肠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管、胆总管进行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及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分别对是否有胰腺癌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45例中的27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胰腺癌。对于发现胰腺癌,横断面图像、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的敏感性分别为83.4%和92.6%,特异性分别为80.4%和92.8%。结论曲面重组图像易于显示胰腺、胆胰管的全貌,作为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发现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