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春燕  刘际童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58-1760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运用喉罩 瑞芬太尼、丙泊酚或喉罩 异氟醚、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全麻LC老年冠心病患者32例,ASA 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LMA-ProSealTM喉罩.麻醉维持RP组以瑞芬太尼0.2~O.4μg/(kg·min),丙泊酚4~6 mg/(kg.h),静脉泵入维持麻醉.IP组以丙泊酚4~6 mg/(kg·h)静脉泵静脉入,异氟醚2%~3%维持麻醉.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Sp()2、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术后OAAS评分.[结果]停药后5 min,患者心率、MAP呈上升趋势均高于停药前水平(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RP组早于IP组(P<0.05);RP组在拔喉罩后即刻、离开PACU、拔喉罩后30min、1 h OAAS评分高于1Pfit(P<0.05).[结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冠心病患者LC循环抑制轻,患者有更好的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丙泊酚复合3种使用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经喉罩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术中的麻醉质量。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该院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2例。3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A组、B组和C组瑞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μg/(kg·min)(低剂量)、0.3μg/(kg·min)(中剂量)和0.4μg/(kg·min)(高剂量)。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质量(麻醉时间和手术医生麻醉满意度)、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化应激因子[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麻醉苏醒质量(苏醒时间、听指令睁眼时间和滞留苏醒室时间)、苏醒后不同时间点舒适度评分(BC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手术医生麻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和C组T2、T3时点HR和MAP均低于A组(P <0.05);B组和C组手术开始10 min血清CAT和SOD水平均高于A组,血清MDA水平均低于A组(P <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小儿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静脉麻醉剂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手术患儿78例,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剂量的多少将其分为A组[丙泊酚初始剂量4 mg/(kg·h)]和B组[丙泊酚初始剂量6 mg/(kg·h)],每组39例。术中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将瑞芬太尼的剂量控制在0.05~0.1μg/(kg·h),统计两组的麻醉剂量。结果两组麻醉维持平稳,未出现不良反应;A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分别为(8.95±2.50)min、(9.12±2.30)mg/(kg·h),B组分别为(6.92±0.99)min、(11.38±3.20)mg/(kg·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术中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丙泊酚使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并行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诱导插管后以丙泊酚3~6 mg/(kg·h)、瑞芬太尼0.2~0.3μg/(kg·min)维持麻醉,B组26例采用芬太尼每30分钟追加1.0μg/kg、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1.0%~3.0%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各个时间点循环变化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腹后15 min、术毕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大(P0.05),而B组则有较大波动(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可快速苏醒,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气管内表面麻醉在喉罩通气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成人患者9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以异丙酚2 mg/kg加瑞芬太尼2μg/kg,诱导后插入喉罩,接麻醉机.Ⅰ组(气管内表面麻醉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喉罩过声门给予2%利多卡因5~10 mL行气管内表面麻醉.Ⅱ组(小剂量肌松组)经静脉给予小剂量维库溴铵0.02~0.04 mg/kg,Ⅲ组(单纯静脉麻醉组)经静脉泵入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其中Ⅰ、Ⅱ组视患者体动与咳嗽反射情况间断追加丙泊酚0.5~1 mg/kg,Ⅲ组间断追加瑞芬太尼0.5~1μg/kg,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入喉罩时(T2)、检查开始后5 min(T3)、10 min(T4)、麻醉苏醒时(T5)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同时记录患者检查中咳嗽、体动反应情况及麻醉苏醒时间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三组患者收缩压和心率在T1,T2,T5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3和T4时间点Ⅲ组患者明显低于Ⅰ和Ⅱ组(P<0.05);咳嗽、体动反应次数,Ⅲ组多于Ⅰ和Ⅱ组(P<0.05);Ⅱ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与Ⅰ和Ⅲ组(P<0.05);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Ⅲ组明显多于Ⅰ和Ⅱ组(P<0.05).[结论]在喉罩通气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中,应用2%利多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能减低患者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减少患者的咳嗽和体动反应,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和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开胸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R组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 mg/kg。F组采用芬太尼3μg/kg,代替瑞芬太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丙泊酚3~4 mg/(kg.h)。F组芬太尼0.03~0.05 mg/(kg.min),丙泊酚3~4 mg/(kg.min)持续泵入,两组均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 mg/kg。R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F组在手术结束前25 min停止泵入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入丙泊酚。结果 R组诱导时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F组。麻醉维持期间,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开胸患者麻醉效果好,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改变不明显,术毕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PF组,每组30例。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μg/kg维持。分别记录两组术前、诱导后、插管时、头架固定时、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插管时,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能更好地调控麻醉深度,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在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术前ASAⅠ~Ⅱ级肝硬化脾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30例)和芬太尼组(30例).常规诱导:瑞芬太尼组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5~2 μg/kg,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5 μg/kg.麻醉维持:瑞芬太尼组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芬太尼组输注芬太尼0.1~0.2 μg/(kg·min).2组均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推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时段(T0~T3)观察2组患者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术中切皮不耐受、浅麻醉发生率,术中阿托品、麻黄素使用率,切皮和术中探查时血压、心率变化,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纳洛酮拮抗、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组诱导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同时间段芬太尼组(P<0.05);术中维持时瑞芬太尼组切皮不耐受、浅麻醉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阿托品、麻黄素使用率高于芬太尼组(P<0.05),切皮和术中探查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纳洛酮拮抗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安全、有效,不仅可维持全身麻醉诱导和术中血压、心率稳定,还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作全静脉麻醉.丙泊酚1.5~2.0mg/kg、瑞芬太尼1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术中维持丙泊酚2~4 mg/(kg·h)、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间隔30 min追加维库溴铵2~3 mg.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药用量及麻醉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SP)、舒张压(DP)明显降低,心率(HR)减慢,气管插管、切皮气腹时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停用麻醉药患者苏醒快,无烦躁不安及再度呼吸抑制现象,术中无知晓.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诱导快速,维持麻醉平稳,停药后清醒快,气管导管耐受好,并发症少,适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七氟烷组全程吸入七氟烷,浓度2%-4%,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6—10mg/(kg·h),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05—0.40μg/(kg·min)辅助麻醉,术中根据生体征变化和手术刺激强度调控麻醉深度。观察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苏醒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改变比较无明显差异。七氟烷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和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苏醒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效果好,术中循环稳定、苏醒快捷,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曾少林 《临床医学》2013,33(1):76-77
目的 旨在研究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安氟醚用于脑功能区手术麻醉维持在唤醒试验中的特点.方法 38例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后麻醉维持给予瑞芬太尼0.2 μg/(kg· min)和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复合1%安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调整给药剂量.手术医师要求唤醒前20 min停止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和氨氟醚吸入,呼唤患者按照指令运动手足.记录实施术中唤醒时停药到自主呼吸开始的时间(T1)和自主呼吸开始到对指令有反应的时间(T2)、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苏醒质量、术后随访唤醒期间痛苦记忆.结果 所有唤醒试验均呈阳性,唤醒质量二级以上达到86.83%,表明有较好的唤醒质量.唤醒试验时间T1为(4.1±2.1)min,T2为(4.5±2.2) min,表明唤醒较快.在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术中血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的水平,停药时、唤醒时、再次加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在整个手术中都非常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发生癫痫、高碳酸血症,无一例因术中颅内压过高出现脑膨出而终止手术或切除部分脑组织的情况,术后随访无一例有术中痛苦回忆.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和安氟醚联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实现安全快速的唤醒.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瑞芬太尼有超短效作用及代谢不依耐肝肾和无组织蓄积作用的特点,丙泊酚亦为起效迅速的超短时效静脉麻醉药,异氟烷是对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吸入麻醉药,均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理想麻醉维持用药.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的复合方法用于肾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病例对比观察,于2006-04/2008-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拟行肾移植手术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9±9)岁,体质量(62.8±5.3)kg,身高(163.9±12.8)cm.异氟烷由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53228.丙泊酚由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40300.瑞芬太尼由湖北宜昌人福制药公司提供,批号:060356、080205.方法: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异氟烷+瑞芬太尼组40例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与持续吸入异氟烷0.75%~1%,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入麻醉药,结束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与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浓度1~3mg/L),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丙泊酚输入,结束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意识状态评分.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于诱导后血压及心率降低显著(P<0.05),插管时血压及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拔管时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1).异氟烷+瑞芬太尼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1),且异氟烷+瑞芬太尼组苏醒平稳和耐受气管导管情况良好:拔管后30 min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意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拔管2 h后两组意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术后无呼吸遗忘及呼吸抑制,术后2 h内躁动及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5).拔管后呼吸遗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烷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安全有效,可缩短拔管时间,且患者苏醒质量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单独使用丙泊酚行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门诊Ⅰ~Ⅱ级早期妊娠需无痛人工流产术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2.5mg/kg持续静脉滴注60s,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0mg/kg;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静脉滴注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mg/kg持续静脉滴注60s,随后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μg/(kg·min)。结果两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RP组苏醒时间短于P组,RP组体动反应、术中低血压发生少于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曲马多与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术近结束缝合皮肤时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T组)、氯胺酮0.5mg/kg(K组)、生理盐水2ml(C组)。所有患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送麻醉后恢复室。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时给予曲马多2mg/kg,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VAS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苏醒后30min内评分,VAS≥6分者视为镇痛失败。结果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以及各时点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苏醒后1min、10min、20min、0.5h、4h的VAS评分T组、K组均低于C组(P〈0.05);镇痛药物使用率T组、K组均低于C组(P〈0.01),T组亦低于K组(P=0.01);术后躁动率T组、K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曲马多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有明显预防作用,与氯胺酮比较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5.
赵新生  于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29-303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对全麻下行鼻、咽腔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咽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A组患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8μg/kg,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1~1.5MAC、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8~0.15μg/(kg.min)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B组患者吸入异氟醚1~2 MAC、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根据需要分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麻醉药到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以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情况及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01);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认知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罗库溴胺的麻醉方法能够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 + 瑞芬太尼(SR组, n=30)和异丙酚 + 瑞芬太尼(PR组, n=30)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SR组用1% ~ 2%七氟烷吸入,PR组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6 ~ 10 mg/(kg·h);两组均泵入瑞芬太尼0.2 ~ 0.5 μg/(kg·min).观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采用警觉/镇静评分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进行随访,询问术中知晓及术后疼痛(采用VA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与PR组比较,SR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少(P < 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短,两组苏醒质量无明显差异.术中均无知晓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副反应相似,七氟烷比丙泊酚组可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更适应老年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中腺苷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12月期间59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腺苷静脉持续输注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腺苷70μg/(kg.min),直至术毕。B组麻醉后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麻醉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同时记录使用腺苷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MAP、心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丙泊酚平均用量比较,A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腺苷能明显降低全凭静脉麻醉中丙泊酚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2.0mg/kg和维库溴铵0,1mg/k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组:用2%安氟醚吸入;R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360ml+丙泊酚注射液400mg+瑞芬太尼1mg按75滴/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C组病人切皮后、术毕的MAP、HR升高的程度比R组病人明显。两组病人切皮后和术毕的MAP分别与诱导前的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下LC比较,人工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时,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秦忠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57-765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的患者(ASA分级Ⅰ~Ⅲ)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10min负荷量),维持0.8~1.0 μg/(kg·h),瑞芬太尼0.2 μg/(kg·min),间断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泵入1%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0.2 μg/(kg·min),间断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铵.使熵指数维持在40~60之间.监测并记录T0(基础值)、T1(喉罩置入)、T2(输尿管镜置入)、T3(碎石时)、T4(术毕清醒拔管)的MAP、HR、SpO2%、RE.结果 MAP、HR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麻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麻醉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右美托咪定使血压,心率中度下降稳定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有效地预防心肌缺血,降低全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可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提供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云龙 《临床医学》2012,32(9):47-4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50例和芬太尼(F)组50例。F组先静脉滴注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以2~3 mg/(kg.h)持续泵入。R组先静脉滴注瑞芬太尼1μg/kg,同时静脉滴注丙泊酚1.5 mg/kg,随后瑞芬太尼以0.1μg/(kg.min)持续泵入,丙泊酚以2~3 mg/(kg.min)持续泵入。结果 R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皱眉或肢动R组明显少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能够很好地满足宫腔镜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