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28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182例晚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男<55岁,女<65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三组入选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多[(2.01±1.22)个vs.(1.01±0.93)个,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52.8%(150/284)vs.28.3%(64/226),P<0.05].(2)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少[(2.01±1.22)个vs.(2.89±1.41)个,P<0.05];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21.1%(60/284)vs.12.1%(22/182),P<0.05];③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0.63±0.1 vs.0.61±0.12,P<0.05);④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高[45.4%(129/284)vs.19.8%(36/182),P<0.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病变率高[83.8%(238/284)vs.90.7%(165/18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高血压1.604~3.788(P<0.001),肥胖1.303~3.376(P=0.002),2型糖尿病2.040~7.771(P<0.001),吸烟1.783~5.488(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6.063~107.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3.240,Exp(B)=25.522,95% CI:6.063~107.431,P<0.001].结论 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饮酒等危险因素较少,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单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科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共386例选择性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发病年龄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n=101)、早发冠心病组(n=88)及晚发冠心病组(n=197),分析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冠脉造影特点,多因素分析影响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早发、晚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及糖尿病比例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P0.05);晚发冠心病组与早发冠心病组相比,合并糖尿病比例偏低(P0.05);多因素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860,95%CI:1.140~7.175)增加早发冠心病的风险;高龄(OR=1. 172,95%CI:1. 124~1. 222)、男性(OR=3. 276,95%CI:1. 647~6. 516)、吸烟(OR=3.699,95%CI:1.616~8.468)、血糖增高(OR=1.351,95%CI:1.083~1.686)增加晚发冠心病的风险;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在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及糖尿病增加早发冠心病风险,早发冠心病病变并不轻于晚发冠心病。积极开展针对相关可控危险因素(尤其吸烟)的干预及管理,可延缓冠脉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169例,依据年龄分为2组,年龄≤55岁者79例为早发冠心病组,年龄〉55岁者110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69.1%)、吸烟率(58.2%)、有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率(24.1%)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3.45±1.08)g/L、三酰甘油((3.42±1.31)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9.1%、35.5%、8.2%、(1.99±0.48)g/L、(1.32±0.33)m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率(59.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97±0.82)支、Gensini积分(7.72±1.24)分与对照组(31.8%、(2.96±0.93)支、(42.54±10.9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0.430,95%CI:9.432~21.240,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率(OR=12.120,95%CI:6.120~23.760,P=0.001)、血浆纤维蛋白原(OR=4.890,95%CI:3.204~18.902,P=0.002)、三酰甘油(OR=2.122,95%CI:1.002~11.460,P=0.001)水平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早发冠心病与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血浆纤维蛋白原、高三酰甘油水平有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预防男性早发冠心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运重建情况。方法选择356例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PCHD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70例)和晚发冠心病组(LCHD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28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PCHD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冠脉血运重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患者一般情况PCHD组的男性发病率、吸烟率、饮酒率、体重指数均高于LCHD组;PCHD组的年龄、PCHD家族史阳性率、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明显低于LCHD组,且高血压病程也明显短于LCHD组(P0.05)。②PCHD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LCHD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LCHD组(P=0.013);PCHD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LCHD组(P0.05)。③早发冠心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 7.793,P0.001)和高LDL-C水平(OR 3.745,P0.001)与早发冠心病明显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④PCHD组介入治疗率高于LCHD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340);PCHD组患者未选择血运重建的比率低于L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CHD组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率低于LCH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的患病率。早发冠心病患者选择CABG术和非血运重建的比率均低于晚发者,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CH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刘赵云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06-240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6例和晚发冠心病组6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肥胖情况等.[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肥胖发生率高于晚发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发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以左前降支(LAD)多见,晚发冠心病组以多支病变为主.[结论]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以累及LAD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比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267例合并早发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病变组)与96例冠状动脉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中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比正常组的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吸烟、饮酒比例显著增高,且在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尿酸、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上显著增高,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年数、性别对早发冠心病有显著的预测价值,OR值分别为12.317、3.267、2.894、1.140、0.088。结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我国汉族人群年轻高血压患者出现早发冠心病的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瘦素与男性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瘦素与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测定血浆瘦素 ,收集临床资料 ,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 (病例组 )和对照组 ;早发冠心病组临床表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病例组血浆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78± 3 2 9)ng/mLvs (11 90± 2 60 )ng/mL ,P <0 0 1],血浆C -反应蛋白 (CRP)、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和吸烟比例亦高于对照组 ,apoA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急性心肌梗死组瘦素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 0 5 )。双变量相关分析高瘦素水平分别与体重指数 (r =0 3 2 ,P <0 0 1)和CRP(r =0 3 4,P <0 0 1)相关联。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胆固醇、吸烟和高瘦素 (OR 5 93 ;95 %CI:1 3 3~ 2 9 98,P =0 0 15 )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瘦素是男性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患者临床表型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采用 judkins 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早发组(n=286,早发冠心病者)、晚发组(n=184,晚发冠心病者)、对照组(n=150,非冠心病者)三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早发组与晚发组的冠状动脉特点。结果晚发组、对照组在部分基线资料及部分临床指标上与早发组相比(P <0.05)。以对照组为参照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0.01,95%CI>1)。早发组的单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晚发组(χ2=10.998,P =0.001);而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晚发组(χ2=14.442,9.807,P =0.00,0.002)。Gensini 积分越高表明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晚发组在56-85和>85阶段的 Gensini 积分明显高于早发组,经比较(t=2.601,5.290,P =0.010,0.000)。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于晚发,且冠脉病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藏族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提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共纳入64例藏族冠心病患者,其中早发冠心病组22例,晚发冠心病组4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家族史、HDL-C和LDL-C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3.374,P<0.05)、TG水平更高(OR=2.369,P<0.05)、HDL-C水平更低(OR=0.014,P<0.05)和LDL-C水平更高(OR=3.008,P<0.05)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阳性家族史、TG升高、HDL-C降低和LDL-C升高是藏族居民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需血运重建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的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血运重建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终点事件与二级预防情况.结果 3763例患者中,女性797例(21.2%),其中早发冠心病123例,占女性患者的15.4%;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387例,占男性患者的13.0%.与男性相比,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或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比例小.男性患者吸烟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的较多,血脂异常、肥胖或超重在男性患者更为显著.女性患者前降支病变的比例高,血运重建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更多的女性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终点事件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管病变与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按性别分为女性冠心病组和男性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冠心病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不同于男性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多于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是女性冠心病患者明显不同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青年男性(年龄≤44岁)278例(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56例,双支病变组64例和3支病变组58例,选择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青年男性20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代谢综合征比率,观察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1)心肌梗死组代谢综合征比率(60.07%)高于对照组(25.48%),3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77.59%、73.43%)高于单支病变组(48.07%)(P<0.05),3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3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4个危险因子和5个危险因子(P均<0.05);3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5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3个危险因子(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OR=4.12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3.903)、吸烟(OR=2.828)、血红蛋白(OR=1.053)及尿酸(OR=1.004)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与临床表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期为冠心病早期康复措施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早发冠心病及正常对照组。冠心病诊断系指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和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浆C反应蛋白。早发冠心病临床表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犤(7.5±1.6)mg/L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3.2±1.3)mg/L犦(t=7.431,P<0.01)。病例组C反应蛋白正常的患者中,稳定性心绞痛比例明显多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升高亚组,急性心肌梗死比例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的比例最低;冠状动脉病变高积分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积分组(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C反应蛋白是早发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1;95%CI:2.31~31.24;P=0.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高C反应蛋白与早发冠心病的临床表型和冠脉病变相关;高C反应蛋白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发冠心病(PCHD)的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就业、工作等压力的增加,PCHD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特别是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10例PCHDAMI患者,探讨这一特殊人群不同性别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青年男性(年龄≤44岁)共200例,选取同时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青年男性104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急性心梗老年男性89例为老龄对照组,观察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清尿酸、血脂、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表示.结果 (1)与青年男性对照组比较,青年男性心梗组在吸烟、肥胖、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较多(均P<0.05),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较高(P<0.05),血红蛋白较低(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男性急性心梗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 OR=11.020)、2型糖尿病(OR =5.805)、高血压病(OR=4.428)、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2.883)、吸烟(OR =2.153)及低血红蛋白血症(OR=1.034)(P<0.05).(3)青年男性心梗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14例,单支病变109例(54.50%),其中前降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42例;三支病变35例.青年男性心梗组中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心梗组(P<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低血红蛋白血症是青年男性发生急性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急性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6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和血生化指标水平,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再根据年龄将冠心病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55岁,女<65岁)与晚发冠心病组(男≥55岁,女≥65岁),并对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及危险因素比较。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传统危险因素较晚发冠心病组少(P<0.05);(2)早发冠心病组吸烟[50.6%(147/290)vs.38.1%(165/434),P<0.05]和冠心病家族史[30.0%(87/290)vs.19.8%(86/434),P<0.05]比率较高,高血压[59.3%(173/290)vs.73.5%(319/434),P<0.05)]比率较低;(3)早发冠心病组γ-GT水平相对较晚发冠心病组高[(37.2±8.0)U/L vs.(18.1±1.44)U/L,P<0.05];(4)早发冠心病组中病变累及单支冠状动脉的患者比例较晚发冠心病组多(P<0.05);(5)早发冠心病组Gensini评分较晚发冠心病组高(1.63±1.16 vs.1.5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血清γ-GT水平升高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支架术(PCI)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支架植入手术,且在术后6~12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137例患者。根据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和非ISR组。其中ISR组34例,非ISR组103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心脏超声情况,血液生化指标,植入支架情况,术后服药情况,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CI术后ISR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ISR发生率为24.8%。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非ISR组比较,ISR组在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MPV、CysC、Hcy、NT-proBNP、LDL-C、ApoB、NLR、支架植入直径(≥3mm)、存在残余狭窄、术后未规律双抗及他汀类药物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205,95%CI:1.069~4.531,P=0.031)、MPV(OR=1.873,95CI:1.141~4.275,P=0.016)、CysC(OR=1.356,95%CI:1.244~2.803,P=0.028)、Hcy(OR=1.824,95%CI:0.709~4.706,P=0.012)、NT-proBNP(OR=1.106,95%CI:1.003~1.264,P=0.033)、NLR(OR=1.765,95%CI:0.439~1.275,P=0.038)是ISR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MPV、CysC、Hcy、BNP、NLR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调查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以及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缺少运动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和此次AMI的诱发因素.结果:吸烟史42例、脑力劳动39例体力劳动14例、高脂血症38例、缺少运动36例、超重或肥胖33例、高血压22例、饮食结构不合理喜食肥肉18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14例、糖尿病2例,对冠心病及危险因素有所认识的8例,本次发病有明显诱因的30例.结论:对青年男性AMI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进行危险因素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展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次心脏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99年1月1日-2002 年12月30日248例住院患者,116例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次心脏事件的表现,列为AMI组,另外132例有心绞痛病史,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无心肌梗死,列为冠心病对照组(CHD);通过Logistic回归的方法处理性别、血压、吸烟、尿酸、家族史、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11个参数。结果:性别、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男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其首次心脏事件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较一般冠心病者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防治。方法将3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56例和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17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组性别、吸烟史、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P 0.05)。2组血脂正常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早期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