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肾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均明确出血部位,本组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35例(成功率97.2%),术后第1~4天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1.6个月,未见肾出血复发,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肾动脉造影是诊断损伤性肾出血的可靠方法,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应用相对无创的多排螺旋CT来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肾脏移植手术中肾脏解剖及功能情况,主要集中在16排螺旋CT及以下机型,鲜有关于64排螺旋CT应用在肾脏移植中的报道.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供者肾脏及受者肾脏的检查价值.方法:对7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者肾脏及6例接受了肾脏移植的受者肾脏进行了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结果与结论:7例供者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肾均为1条肾动脉者4例;左肾2条肾动脉,右肾1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3条肾动脉,右肾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者左右肾均见1条肾静脉及1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6例受者中CT血管造影显示6例移植肾动脉、静脉及输尿管吻合口均未见狭窄及内瘘,其中4例移植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皮质CT值均在150 HU以上,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均匀,CT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泌尿功能正常;2例移植肾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皮质CT值均小于100 HU,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较弱,延迟10 min扫描仅见少量对比剂排泄,经过肾脏穿刺确诊为排斥反应.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完成对肾实质、肾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后评价肾脏解剖及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18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步骤:首先在DSA观察下进行肾动脉造影寻找出血的血管,接着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辅以弹簧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观察止血效果及近远期副作用。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12.9个月。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肾损伤所致出血的肾动脉分支包括:前支(3例),后支(7例),前支及后支(1例),肾段动脉(5例),段以下动脉(2例);合并包膜下或肾周血肿11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5例。1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临床症状缓解,1~2h内血压稳定,4~48h肉眼血尿消失,6~12d尿常规隐血试验转阴,无肾出血复发;术后1周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B超或CT检查患侧肾脏呈部分栓塞表现。随访发现肾功能不全2例,B超检查见患侧肾脏缩小,未见再出血,无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腰背酸胀疼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对症治疗3~14d缓解。无异位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明胶海绵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脏损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保护患侧肾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对比剂注射技术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主肾动脉及肾段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肾动脉CTA检查的98例体质量相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应用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mg/ml)。A组50例: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用量(1.0ml/kg);B组48例:对比剂用量在A组用量基础上减去10ml。以CT原始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结合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图像对两组各级肾动脉图像质量及对比剂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50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100条;B组48例患者:共显示肾动脉96条。两组主肾动脉及各肾段分支显示清晰,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37±0.177)分和(4.565±0.18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用量分别为(68.76±8.17)ml和(58.27±6.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造影中,与依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对比剂用量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减少10ml的优化对比剂注射技术亦能清晰显示肾段动脉,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从而为临床诊断肾段动脉狭窄和了解肾肿瘤分支血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因急性消化道症状并左侧腰痛在首诊医院行上腹部CT加增强扫描,提示左肾后半部缺血性改变,转我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未见异常。因检查后患者仍感左侧腰背部胀痛,遂行肾脏CT扫描加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示左肾动脉分支栓塞。予抗凝治疗,病情缓解出院。结论肾动脉栓塞无特异性临床表现,DSA有可能漏诊,CT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栓塞的可靠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SonoVue超声造影成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测移植肾排斥反应的SonoVue超声造影特征,为建立移植肾排斥反应的SonoVue超声造影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01/12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25例,均知情同意。其中随访确诊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20例,移植术后时间4~90个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急性排斥的发生时间10~70d。选用仪器为SIEMENS公司Sequoia512和ESAOTES.P.A公司MYLAB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配备对比脉冲序列和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影成像软件;造影剂为SonoVue,剂量选择为0.6 ̄1.5mL;常规超声检查结束后进行超声造影,实时存储图像,回放分析。分析移植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及肾实质微循环灌注情况,主要包括开始增强时间、回声强度及分布均匀度。结果:25例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造影,图像效果满意,图像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功能正常移植肾造影成像显示,造影剂依次通过肾动脉主干、段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随后肾皮质、肾髓质分别开始显影;最后,整个移植肾实质呈造影剂强回声充填,分布均匀对称,肾脏切面形如“火球”。②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实质内造影剂充填始终较功能正常移植肾稀疏,包膜下皮质未能完全呈强回声充填,髓质内见散在的、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整个移植肾切面始终未能显示“火球”图像。结论:利用SonoVue进行移植肾的超声造影成像,可以显示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流灌注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动脉柃塞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肾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和超声造影资料.超声测量肾大小,观察肾内回声以及动静脉血流信号分布情况;随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在肾内的灌注过程和回声强度变化,出现肾内造影剂异常充填缺损区确诊为肾动脉栓塞.结果 7例为急性肾动脉栓塞,其中2例超声造影表现为广泛肾实质无强化,余5例表现为.肾一极或多处楔形无强化区;3例为局灶性陈旧性肾梗塞,超声造影表现为肾包膜下的小片无强化区.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诊断、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的患者采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造影阳性,其中表现:单纯假性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3例,片状对比剂外溢6例.17例阳性患者中16例行1次栓塞后成功止血,1例行2次栓塞后止血,18例均治愈出院,无肾脏切除.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血.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表现典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难以控制的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杨  文晓蓉  罗燕  林玲  时莹瑜 《华西医学》2010,(12):2210-221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指标及准确性。方法 1999年10月2008年12月对患有高血压病的58例共113根肾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每例患者均测量肾动脉峰值流速(PSV)与肾内段动脉的阻力指数及肾脏长轴。在双盲条件下,以患者肾动脉造影、MRI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为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ARAS的诊断指标及准确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83%,阳性预测值为83%,阴性预测值为61%。患侧肾长轴小于健侧肾长轴,患侧肾峰值流速高于健侧肾峰值流速,患侧肾阻力指数低于健侧肾阻力指数。结论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肾动脉狭窄初筛诊断以及评价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外科性肾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肾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的外科性肾出血患者7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本组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肾动脉造影检查,其中造影异常表现66例(89. 2%),行介入栓塞治疗69例(93. 2%)。8例患者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其中3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栓塞肾动脉。69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中有66例(95. 7%)取得良好效果,3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出血缓解不明显或缓解后再次出血,予再次介入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大部分外科性肾出血患者肾动脉造影可有异常表现,绝大多数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极少数需要二次介入治疗的患者也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对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19例经保守治疗失败的医源性肾动脉损伤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性肾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及性质,再行超选择性插管至出血动脉,采用弹簧圈或者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19例患者经DSA肾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均为肾段及段以下动脉分支,其中肾段动脉9例,叶间动脉6例,弓状动脉4例.单纯肾段动脉损伤出血2例,伴假性动脉瘤9例,伴动静脉瘘5例,伴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3例.本组中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后,发现仍有少量出血,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补充栓塞,其余17例患者均单独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止血,随访无l例复发.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技术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肾内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肾血管的损伤,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因医源性肾脏穿刺后引起的血尿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超选择性肾内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内型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采用一般钢圈或神经介入专用微钢圈进行精确栓塞封闭瘘口或破裂口。结果血管造影提示11例患者均为肾内型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累及肾中极动脉或亚段分枝,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栓塞瘘口、裂口。术后患者的出血、失血症状当即得到控制,肉眼血尿或血性引流液消失,心脏负荷过度症状消失。随诊1~30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医源性肾内型血管损伤所致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是一项安全、有效并最大限度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报告30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最大直径25cm。主要症状为:腰部包块、疼痛、血尿。30例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29例术前行CT检查,14例术前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20例行患肾切除,10例行肿瘤剜除术。结合复习文献,阐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特殊检查的特征和意义。指出B超及CT扫描具有术前确诊的意义,对CT、B超难以鉴别者须进一步行肾动脉造影。讨论了该肿瘤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征。强调其有恶变的可能,应进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4.
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2例肾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行肾修补术、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02例患者中,保守治疗72例,肾修补术5例,肾切除术13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2例。治愈99例,死亡3例。结论血尿和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尿液、B超检查应作为诊断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对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类型、伤情程度及复合伤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术前供肾血管的影像学评估对选择合适供肾及决定手术方式至关重要。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显影对活体供肾血管的显示水平。方法:术前对59例活体供肾者进行CT血管显影检查,三维重建肾脏动脉显像,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血管情况,并与术中描述的血管情况对比。分析CT血管显影检查肾脏血管的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肾动脉总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6%,90.5%。50例供肾为单支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1%,92.9%。在6例有两支肾动脉供肾中,螺旋CT血管显影敏感性和准确度均下降为83.3%。3例供肾有3支肾动脉,螺旋CT血管显影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为66.7%。螺旋CT血管显影对多支肾动脉总的诊断准确度为77.7%。说明无创、立体直观的螺旋CT血管显影检查可以准确地预测90.5%以上供肾动脉血管情况,是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性检查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上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患者所进行核素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67例病人中经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确诊肾动脉狭窄34例,腹主动脉狭窄3例,正常者30例。肾血流图的敏感度约为67.4%,特异度为53.1%;肾动态显像的敏感度约为67.3%,特异度为36.6%;肾脏超声的敏感度约为30%,特异度在91.9%以上;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3.7%;CTA或MRA的诊断结果与造影相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核素检查可用于肾动脉狭窄的初步筛查,如果异常,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肾功能状况选择CTA或MRA。肾动脉狭窄程度及下一步治疗方法的选择仍需依靠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严重出血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6月,采用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358例患者共经历427次经皮肾镜取石,6例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出血,行肾动脉血管造影及栓塞术。平均年龄42.6(27~68)岁,平均开始出血时间为术后3(1~13)d。均接受输血补液等保守治疗,不能维持生命体征,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明胶海绵颗粒、微钢圈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肾脏血管造影提示活动性动脉出血。6例患者接受血管超选择栓塞术,栓塞方法采用金属圈和凝胶海绵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5例患者随访平均17个月,患肾肾功能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CNL术后严重出血及时通过肾动脉造影可确诊,超选择性肾段动脉栓塞止血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髂内动脉或(和)膀胱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或瘘)、肾外伤及膀胱癌所致血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肉眼血尿行急诊肾动脉、髂内动脉或(和)膀胱动脉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首先行肾动脉、髂内动脉或(和)膀胱动脉DSA造影,明确靶血管利用路径图实施超选,栓塞剂根据病因分别选用无水乙醇、PVA、弹簧圈和明胶海绵或几种栓塞剂联合使用。结果: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1例;医源性肾动静脉瘘2例;外伤性肾动静脉瘘2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3例;肾挫伤与裂伤8例;侵润型膀胱癌19例。全部病例栓塞成功,栓塞治疗后异常血管征象消失,术后1~7d临床肉眼血尿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再次血尿。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髂内动脉或(和)膀胱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或瘘)、肾外伤及膀胱癌所致的血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男 ,73岁。因腰痛行 B超检查发现左肾占位病变 2个月于1997- 10 - 11入院。病史中仅感左腰部酸痛 ,无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史 ,无发热史。查体未见异常。 B超示 :左肾上外侧有约3.2 cm× 3.0 cm大小低回声实性占位 ,界清。 CT示 :左肾上极外侧高密度影 ,直径约 3.5 cm,CT值 45 Hu,增强扫描后 ,左肾肿物明显强化 ,CT值 85~ 110 Hu。肾血流图示 :左肾稍大 ,上极为血运丰富的实性病变。胸片未见异常 ,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 ,肝胆胰脾 B超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ESR2 0mm/h。诊断为左肾癌 ,在全身麻醉下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的5例血尿患者行肾动脉DSA造影,诊断为肾动脉损伤并假性动脉瘤形成,用聚乙烯醇(PVA)颗粒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5例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肉眼血尿全部于1天内消失,镜下血尿于3天内消失。5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MPCNL术后并发出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