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彦嫦  杨淑莲 《微创医学》2006,25(2):202-203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IU加0.9%氯化钠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治疗组溶栓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8例,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5例死亡.结论尿激酶溶栓对AMI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溶栓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赵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4-3625
目的: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60岁)甚至高龄(≥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口服阿司匹林(ASA)。常规治疗组20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组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70%(14/20),常规治疗组为15%(3/20),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20%,常规治疗组为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老年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峰  朱明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1015-1016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 )再通与早期 T波倒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1 2 1例 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 1 0 4例 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 ,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 4 h内 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62 .81 %和 1 6.35 % ( P<0 .0 5 )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 ,再通率越高。早期溶栓后 2 4 h内T波倒置显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0 .2 8%和 77.5 5 %。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降低病死率。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存波  薛垂青  华晓旭 《吉林医学》2010,31(19):3071-3072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MI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84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发病后开始溶栓时间早晚与再通率的关系。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5%和16.7%,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将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常规治疗两种方法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5例(14.3%)转为AMI,2例(5.7%)死亡,尿激酶组无1例发生AMI或死亡。对照组心绞痛显效率为48.6%,尿激酶组为95.3%,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心绞痛平均好转时间及平均显效时间分别为7.79±5.05d和9.46±3.75d,尿激酶组分别为2.14±1.35d和3.28±1.86d,两组差异均极为显著(P<0.001)。提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连续静滴可防止AMI及死亡发生,并能加速缓解或消除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龚志宏  韩军辉  胡炳根 《吉林医学》2011,(19):3942-394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高龄AM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常规组给予吸氧、镇痛、镇静、抗凝等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给予小剂量尿激酶100万U,于30 min内滴入,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0.52%(23/38),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3.16%(5/38),病死率10.53%(4/38);常规组再通率11.62%(5/4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9.54%(17/43),病死率30.23%(1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脑出血率2.63%(1/38)。结论:高龄AMI患者进行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切实有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崔家栋  李兴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98-3599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意义。方法:急性AMI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8例,给予常规溶栓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均常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生脉注射液60ml稀释后静脉点滴,1次/d,7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对治疗期间的心电图、心电监护、症状、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溶栓治疗后的高凝状态,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郑明日  李东原 《吉林医学》2006,27(9):1106-110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7例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患者的冠脉再通情况及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AMI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组治疗90 min、120 min后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3.1%、71.9%,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1%、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MI患者60例,根据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大于对照组(73.3%VS46.7%),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0.0%VS20.0%、0VS10.0%),且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加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 AMI)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钠治疗。结果:观察组180分钟血管再通率为48例(77.4%),CK-MB峰值862±279U/L,出现时间13.2±4.6h,3周死亡5例(8.0%);对照组180分钟血管再通率为22例(35.4%),CK-MB峰值503+251U/L,出血时间24.2±7.4h,3周死亡8例(12.0%),两组间的血管再通率、CK-MB峰值及出血时间、3周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STE AMI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秋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72+2849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132例高龄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68例和常规治疗组64例,采用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溶栓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50×104U),30min内静脉滴入,并与常规治疗组对比。结果:溶栓治疗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76.47%(52/68)、常规治疗组20.31%(13/64);两组出血率分别为:溶栓治疗组14.71%(10/68),常规治疗组10.94%(7/64),溶栓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均无致死性出血病例。出血并发症溶栓治疗组8例(11.76%)。其中颅内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因其病情发展快而死亡。住院4周期间病死率溶栓治疗组10.29%(7/68),常规治疗组32.81%(21/64),溶栓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组出血率增加,但无致命性出血。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采用常规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断冠脉再通的影响。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彦嫦  杨淑莲 《医学文选》2006,25(2):202-20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IU加0.9%氯化钠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40%。治疗组溶栓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8例,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5例死亡。结论 尿激酶溶栓对AMI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溶栓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开始时间分为:研究组,开始时间小于4h,31例;对照组,开始时间超过4h,34例。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第1d、7d、30d的卒中量表评分(NIHSS),随访1月观察重要器官出血、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溶栓前、溶栓后第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无明显差异(P>0.05),而溶栓后第7d、30d的NIHSS明显较低(P<0.05)。随访1月后,研究组的脑出血、泌尿系出血、胃肠道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而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及病死率则明显较好(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开始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好,患者获益越多。  相似文献   

16.
邝鸿生 《吉林医学》2010,31(15):2166-2167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二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41例AMI患者按溶栓次数分为A组(再次溶栓治疗组)22例和B组(常规溶栓治疗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再通组与未再通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72.73%,B组42.11%,A组再通率高于B组(P<0.05)。再通组死亡率低于未再通组(P<0.05)。结论:首次溶栓治疗没有再通或下降的ST段再次抬高可考虑行再次溶栓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周云 《吉林医学》2010,(24):4082-408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时间窗≤3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1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滴完,临床观察患者肢体肌力恢复超过2级时,提示血管再通,随时停用尿激酶;24h后做脑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脐周皮下注射,12h注射1次,共用5~7d,同时肠溶阿司匹林0.3g,口服,1次/d,连服3d后改为0.1g,1次/d,观察其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46.3%,对照组为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d、21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仅常规方法治疗,尿激酶治疗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云霞 《中原医刊》2003,30(19):47-47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 (潘南金 )对AMI溶栓后心律失常预防效果。方法 :将 60例AMI随机分为两组 :①尿激酶对照组 ;②潘南金 +尿激酶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符合静脉溶栓入选条件 ,入院后按AMI常规进行了一般处理 ,包括收住CCU监护病房进行心电监护 ,绝对卧床、镇静、吸氧、扩冠、抗凝等。治疗组用 5 %葡萄糖 5 0 0ml加潘南金 3 0ml ,2~ 3周出院时统计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尿激酶 +潘南金为 3 3 % ,对照组尿激酶为 5 3 3 %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潘南金在AMI溶栓后可较好的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且副作用少 ,可列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早期动脉溶栓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42例有溶栓适应症且发病1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静脉滴注.两组在溶栓后24 h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经动脉溶栓治疗后总再通率为72.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Zd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1 d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2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30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5.6%(21/32),常规治疗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6.3%(2/32),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