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1例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初步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上海脐血库提供的hUC-MSCs,输注前进行病原学检测,于第2次肌皮瓣移植术后的第8、15天对患者进行了hUC-MSCs静脉输注,每次剂量10.1×106 U,并3次通过外周血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方法(STR-PCR)检测在不同时期创面愈合过程中hUC-MSCs的植入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第1次输注hUC-MSCs 1 d前、1 d后以及第2次输注hUC-MSCs 1 d前、1 d后、7 d后患者的外周血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患者手术创面愈合良好;STR-PCR结果显示, 3次均未检测到hUC-MSCs植入;ELISA分析显示,在输注hUC-MSCs 1 d后,两次输注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分别由输注前的100.9、128.1 ng/ml上升至895.9、931.4 ng/ml,而在创面组织中则分别由122.2、138.6 ng/ml上升至850.8、978.6 ng/ml,升高明显,但是在输注hUC-MSCs 1周后,患者血清中及创面组织中的VEGF浓度与输注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 hUC-MSCs可增强血液及局部创面中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例192Ir源急性外照射致局部放射性损伤的改变,探讨局部放射损伤的诊治。方法 重点观察该例患者局部病变的临床经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局部组织损伤;采用双能X射线法检测患者骨密度;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 受照后患者局部表现为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溃疡、坏死,诊断为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受照后383 d伤口愈合,但患者右下肢运动障碍。MRI检查显示局部损伤累及皮肤、股骨、多处肌肉及骨髓组织。骨密度检查显示患者骨量减少(-1.5~-1.1),血清β-CTx一过性升高(493.50~1 580.00 pg/ml),血清PINP出现波动(49.30~291.80 ng/ml),且血清睾酮出现波动(5.41~608.80 ng/dl)。结论 大剂量急性外照射可致局部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MRI有助于评估局部放射损伤,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联合血清睾酮可用于评估骨损伤。临床医生救治局部放射损伤时应注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一起192Ir源辐射事故中一例过量照射合并右手指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观察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同类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2016年11月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一名放射损伤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受照者"任"的受照经过,并系统地观察其临床表现;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全身生物剂量;通过蒙特卡罗计算估算物理剂量;进行系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任"在受照后3 d感右手食指皮肤发红,轻度疼痛不适。受照后21 d右手食指远端指节及第2指节掌面、桡侧面及背面均被水疱覆盖。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0.43 Gy (95%CI:0.31~0.58 Gy);物理剂量估算右手手指各部位剂量36~164 Gy。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生殖系统均正常;肝功能指标值一过性升高,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检查结果,考虑为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一过性药物性肝损伤,予停用相关抗生素及保肝治疗后好转。于受照射后22 d行右手指切开减压术,并取其大腹部脂肪,提取干细胞植入其右手食指损伤处。经过59 d住院治疗,"任"全身无明显不适,右手食指恢复状况良好,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指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成功地处置了一名192Ir过量外照射合并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局部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诊治及医学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3例事故照射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诊治及随访,探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救治和远期效应。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进行详细体格检查,观察临床表现、眼晶状体、细胞遗传学指标、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等的变化。随访期间对3位受照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事故后,3位受照者中2例发生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Ⅱ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医学随访显示,2位受照者有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发生,2例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皮肤损伤迁延成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心理测评提示1例患者平时焦虑、紧张,不能适当表露情绪。结论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可迁延成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观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远期医学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用背阔肌肌皮瓣治疗4例高压电损伤创面的结果及手术方法。提出了深度电损伤创面扩创的时机及原则。并介绍了典型病例。背阔肌肌皮瓣具有血供丰富、容易切取、抗感染能力强等优点,是修复肩、背部及上臂大范围深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中,1例局部受大剂量外照射的患者的受照剂量进行快速估算。方法 在获知放射源参数、照射方式和照射时间的基础上,基于东亚人体素体模和受照者主要生理特征,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包MCNP建立模型并估算。结果 估算了受照患者16个器官的吸收剂量,数值范围为0.03~9.16 Gy。腿部皮肤的等剂量曲线清晰显示了左、右腿部皮肤的剂量差异。受照者睾丸、前列腺受照剂量较大,吸收剂量数值约9.16 Gy。大腿皮肤受到局部大剂量照射,双腿皮肤剂量估算结果与红外热成像仪探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结合恰当受照模型的蒙特卡罗技术和模拟软件包可有效用于放射事故患者的早期物理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感染防治措施及策略。方法 观察1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部位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病房、物品表面消毒,常规换药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等手段防治感染,并评价疗效。结果 在病程早期,患者未出现发热,平稳地度过了极期;病程中期,创面持续存在多种细菌感染,清创、肌皮瓣移植过程中始终伴随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的定植感染;经综合治疗控制了感染。结论 急性放射病伴有局部严重放射损伤患者的感染防治要兼顾全身和局部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岛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大面积放射性溃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癌术后放射性溃疡可行背阔肌肌皮瓣延迟转移术。该皮瓣与创面毗邻 ,易形成较长皮下蒂 ,转移幅度大 ,循环好 ,供区隐蔽 ,切取后对功能、外形影响小 ,皮瓣丰满 ,修复后具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4年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受照后2年的医学观察,探讨放射损伤的远后效应及肢体局部放射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为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仔细询问受照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和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系统评价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眼、神经-精神系统等改变,观察并评价患者右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结果 造血、免疫系统基本恢复,但骨髓穿刺仍提示右侧髂骨骨髓增生低下。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精液检查显示精子活率为0。眼晶状体、视网膜及眼底均出现放射性损伤。心理测评显示,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右下肢皮肤伤口愈合良好,但仍有功能障碍及疼痛感,通过康复治疗后功能障碍较前好转,药物结合物理疗法镇痛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治疗尽早干预可使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在修复头皮巨大瘢痕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9-10至2012-09我科共收治5例头皮巨大瘢痕癌患者,病变面积6 cm×8 cm~11 cm×10 cm,均侵犯颅骨,其中1例侵入颅内。均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面积14 cm×13 cm~17 cm×16 cm。结果 5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均顺利成活,无并发症,皮瓣质地柔软,略高出周围皮肤。结论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组织量大,血供丰富,设计灵活,是目前修复大面积头皮瘢痕癌切除后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探讨轴型肌皮瓣及穿支皮瓣在躯干部慢性放射性溃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3例躯干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实施外科清创后应用腹直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及肋间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中行纵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者6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重建上肢肌肉功能、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4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34例上肢肌肉功能、软组织缺损创面,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7~65岁,平均40.5岁。其中屈肘功能障碍者10例,屈肘并屈指功能障碍者7例,伸肘伸指功能障碍者5例,肘部皮肤缺损或骨外露12例。背阔肌肌皮瓣大小范围11cm×4cm~35cm×10cm;供区大部分采取一期缝合,2例供区部分缝合、部分采用中厚皮片植皮。结果3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8个月~7年,平均21个月。其中术后出现血管危象2例,对症处理后好转;肌皮瓣的皮瓣部分坏死2例;背阔肌肌皮瓣完全坏死2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经清创换药完全愈合;其余18例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背阔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肌瓣可填塞死腔,背阔肌肌皮瓣是修复上肢肌肉功能、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和骨外露感染创面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岛状转移修复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10—2012—10收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7例,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53~67岁,溃疡均位于腋下及侧胸,面积最大的10cm×15cm,最小的7cm×8cm。7例均采用胸背动脉为蒂,背阔肌肌皮瓣岛状转移修复,供皮区中厚皮覆盖。结果:本组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岛状转移修复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全程救治中的营养治疗,探讨放射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在不同救治阶段,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监测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并使用代谢车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值,为患者制订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入院时(受照后第5天)体重42.5 kg,受照后第172天(首次植皮术后)下降至最低为36 kg,此后逐渐回升,出院时(受照后第383天)体重基本恢复。血红蛋白入院时正常为135 g/L,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54 g/L,出院时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入院时偏低为0.5×109/L,受照后第58天恢复正常,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0.4×109/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41.2 g/L,受照后第172天降到最低为25.3 g/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前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0.22 g/L,受照第248天降至最低为0.04 g/L,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为0.17 g/L。肝功能指标入院时正常,胆红素指标略偏高,进行"全合一"肠外营养后约2.5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和胆红素指标均逐渐升高,经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及保肝利胆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受照后第294、308和342天使用代谢车测得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值,据此确定患者当日热能需要量。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损伤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是放射损伤临床救治的关键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皮瓣修复肩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5例肩部高压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肩部创面清创后均采用肌皮瓣修复,10例患者创面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患者创面应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患者术后肌皮瓣成活、供区修复情况以及肩部外观、活动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3~12个月的随访,肩部皮瓣平整、不臃肿,外观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供瓣区留有条状瘢痕。下斜方肌肌皮瓣无翼状或下垂肩胛畸形。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和斜方肌肌皮瓣是修复肩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良好的方法。背阔肌肌皮瓣还能够进行三角肌重建,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严重损伤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1999年7月-2004年6月,对9例6~13岁儿童下肢严重损伤,涉及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复杂的开放性骨折与裸露的关节脱位、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均采用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30 cm×12 cm,最小10 cm×5 cm.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随访4~9年,移植皮瓣血运正常,外形及功能良好,皮瓣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背阔肌皮瓣解剖位置恒定,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面积大,抗感染能力强,对供区影响小,在显微外科技术娴熟的条件下,是修复小儿下肢严重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客观评估辐射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受照剂量,指导放射性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判断辐射事故等级。方法 使用自制辐射场测量架和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模拟重建事故源项X射线透射仪出束时的辐射场,以剂量率与距离平方反比关系拟合得到辐射水平空间分布图,作为剂量估算基础;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提出了手部皮肤吸收剂量估算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 X射线透射仪出束口方向附近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在mGy/h量级以上,出束口外200 cm空间内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值为262 μGy/h,最低值为2.1 μGy/h,比环境本底水平高 2个量级以上;无论是正常操作还是极端操作情况,辐射事故中两名女性受照射人员短期内总的手部皮肤吸收剂量均超过16.9 Gy,达Ⅲ度或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 手部皮肤受照剂量估算结果为受照射人员放射性损伤的诊断、治疗以及辐射事故等级确定提供了有效支持,辐射场重建方法及剂量估算方法可为同类辐射事故的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腰背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了12例腰背部严重放射损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姑息性清创,部分切除变性的肋骨或脊突骨;然后以局部皮瓣移位修复者2例、肩胛旁皮瓣修复者1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倒转移位修复者9例。结果 移植的皮瓣、肌皮瓣伞部成活12例,占100%,溃疡甲级愈合11例,占91.7%,乙级愈合1例,占8.3%。结论 采用“姑息性切除法”,选用血循环丰富的轴型皮瓣和肌皮瓣移植修复,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特别是应用倒转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是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南京"5.7" 192Ir放射事故患者受照后不同采血时间对生物剂量估算的影响,探讨3种生物剂量估算指标在体内的自然衰减规律。方法 事故后5、40和280 d,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环"("dic+r")畸变分析、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分析、核质桥+融合+马蹄形+环(NPB +FHC)分析。观察受照后不同时间染色体"dic+r"畸变、微核、NPB +FHC衰变情况及对生物剂量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 与事故后5 d的估算剂量相比,在40和280 d,染色体"dic+r"畸变分析估算的剂量分别下降34%和49%, CBMN的估算结果分别下降48%和79%,NPB +FHC的估算结果分别下降48%和75%。结论 本例事故患者受照后3种生物剂量估算指标在体内呈进行性下降,染色体"dic+r"/细胞的半衰期为40 d,3个指标在40 d时剂量估算结果与5 d时比较,相对偏差 > 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