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背侧运动前区(PMd)、腹侧运动前区(PMv)与初级运动区(M1)之间脑功能连接度(FC)的变化,探究中风偏瘫后针刺脑效应机制和位点,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为轻中度组(50~99分)18例、重度组(0~49分)8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及fMRI扫描。选取双侧PMd、PMv、M1为种子点,比较这15对种子点对间FC的变化及与FMA的相关性。结果:全组在针刺态下健侧PMd-病灶侧M1、双侧PMv、PMd间FC高于静息态(P<0.05)。2组内,针刺态下轻中度组健侧PMd-病灶侧M1、病灶侧PMd-M1、双侧M1间FC高于静息态(P<0.05);针刺态下重度组病灶侧PMv-M1间FC低于静息态(P<0.05)。在静息态,重度组病灶侧PMv-健侧M1、病灶侧PMv-M1间FC高于轻中度组(P<0.05)。在重度组中,静息态时FMA与健侧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联合化瘀汤对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病房的8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阳陵泉联合自拟化瘀汤治疗,采取Fugl-Meyer评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针刺阳陵泉联合自拟化瘀汤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风偏瘫的针刺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开设治疗偏瘫门诊,4年来收治300多例偏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资料完整者200例,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导如下。一临床资科本组病例大部分经过CT检查而确诊的。200例中男116例,女84例。属脑出血者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例,脑血栓形成者79例,脑梗塞者95例,脑萎缩者5例,脑血管痉挛者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接收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包括改善循环药、营养神经、降糖、控制血压等,同时进行常规功能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对症治疗,包括急性期针刺、恢复期针刺、后遗症期针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生存质量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价,2组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评分均较治... 相似文献
5.
中风偏瘫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从1993年开始,对中风病人恢复进行一般西医治疗和西医加针灸治疗,对不同病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重点观察肌力恢复情况,现将资料完整的整理如下。1 一般资料 共390例,为住院和家庭病床病人,均经CT检查证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两组中,年龄最大87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年。伴高血压212例,风心病7例,第二次中风18例。对肌力恢复影响较大的因素如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及年龄等临床资料见表1。表1 分组临床资料病程脑梗死A B颅内出血A B>60岁A …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为主的一种病证。起病急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应尽早进行训练,促进康复,减轻残疾[1]。笔者运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早期患者206例,取效 相似文献
7.
8.
杨小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4):66-67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96例中风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基本痊愈3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8.33%.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基本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西药治疗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头针和体针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痊愈率57%,有效率97.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50例临床小结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26001)陈守基[关键词]中风偏瘫,针刺中风偏瘫为针灸科常见疾病,自1987年7月至1991年6月,笔者运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50例中,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头针、体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27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体针穴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丰隆、血海等,并随症配穴;头针穴取百会、四神聪、头穴运动区和血管舒缩区.常规治疗组以西药常规治疗,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并给予脑细胞保护剂,肩痛以醋酸确炎舒松药液或醋酸考的松药液封闭治疗.每日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针康组有效率为90.9%(30/33),优于常规治疗组的70.4% (19/27)(P<0.05);针康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中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亦降低(均P<0.05);针康组治疗后全血粘度低中切、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各指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和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等速训练结合阳陵泉穴温针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等速训练结合阳陵泉穴温针灸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康复科诊治的创伤性膝关节僵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另给予等速运动训练结合阳陵泉穴温针灸治疗,对照1组另给予等速运动训练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度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伸肌群和屈肌群PT、PT/BW、AP值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三组治疗后H/Q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治疗后H/Q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阳陵泉穴温针灸治疗膝关节僵直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转筋的效果。方法123例转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理疗组41例和西药组41例。治疗组运用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阳陵泉穴位注射治疗,理疗组运用四肢气压循环治疗,西药组予口服碳酸钙D。片治疗,治疗10次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O%,理疗组总有效率为65.9%,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3.4%。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与理疗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陵泉穴位注射治疗转筋总有效率优于理疗和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针刺缺血性中风病人外关穴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对脑部功能区激活/负激活的作用。方法: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6例,接受右侧外关穴针刺。针刺过程中接受fMRI扫描,所得数据由SPM2分析、比较。结果:与留针状态比较,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外关穴捻针时,激活的脑部功能区为BA7、10、17、18、19、31、39、40区和小脑前、后叶,负激活的脑区为BA1、4、22、45区。结论:针刺左脑缺血性中风患者右侧外关穴,能较为特异地激活主管感觉的脑区,负激活主管运动的脑区,可能是外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阳陵泉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增效作用。方法:将79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阳陵泉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对外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观察针刺阳陵泉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被动运动的中枢即刻效应,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6例右侧脑梗死恢复期左侧偏瘫患者,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被动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并以假穴针刺作对照,观察其相应脑部的即刻激活部位.结果:所有患者被动运动的激活区集中在右侧运动感觉皮层,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在左侧岛叶前部、额下回、中央前回、梭状回、小脑等区域,中枢效应强于假穴,这些区域涉及多个大脑网络.结论:针刺阳陵泉可能通过调节运动相关网络促进偏瘫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渚、阳陵泉穴与脑功能区的关系: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手少阳经中渚穴和足少阳经阳陵泉穴时大脑皮层兴奋区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经络、穴位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2例健康受试者(右利手),随机分为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两组.采用fMRI技术实时动态扫描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时脑功能区的变化,最终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分析其作用部位.结果:中渚穴引起的脑内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额叶、颞叶、小脑和枕叶,阳陵泉穴引起的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枕叶、小脑、额叶和颞叶.结论: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时均可以引起双侧听觉、视觉相关大脑皮质和双侧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兴奋,这可能是临床治疗相关病症的中枢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4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