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全程救治中的营养治疗,探讨放射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在不同救治阶段,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监测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并使用代谢车测定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值,为患者制订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入院时(受照后第5天)体重42.5 kg,受照后第172天(首次植皮术后)下降至最低为36 kg,此后逐渐回升,出院时(受照后第383天)体重基本恢复。血红蛋白入院时正常为135 g/L,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54 g/L,出院时恢复正常;淋巴细胞入院时偏低为0.5×109/L,受照后第58天恢复正常,受照后第172天降至最低为0.4×109/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41.2 g/L,受照后第172天降到最低为25.3 g/L,出院时恢复正常;血清前白蛋白入院时正常为0.22 g/L,受照第248天降至最低为0.04 g/L,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为0.17 g/L。肝功能指标入院时正常,胆红素指标略偏高,进行"全合一"肠外营养后约2.5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和胆红素指标均逐渐升高,经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及保肝利胆等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受照后第294、308和342天使用代谢车测得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值,据此确定患者当日热能需要量。结论合理营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损伤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是放射损伤临床救治的关键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南京192Ir源放射事故中患者的血液系统进行观察研究,探讨造血系统损伤规律,为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的救治和随访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值的变化,取其双侧髂骨骨髓涂片观察骨髓象的改变,采用PCR-以测序为基础的分型技术(PCR-SBT)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突变情况;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含量,评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 患者骨髓造血轻度障碍,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受照后约40 d进入恢复期;受照侧骨髓增生低下;融合基因检测未检测到突变;局部感染导致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下降。结论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造血系统损伤较小,病程分期不明显,造血功能恢复较快,尚未造成免疫抑制,但局部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临床医生需注意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例192Ir源急性外照射致局部放射性损伤的改变,探讨局部放射损伤的诊治。方法 重点观察该例患者局部病变的临床经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局部组织损伤;采用双能X射线法检测患者骨密度;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 受照后患者局部表现为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溃疡、坏死,诊断为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受照后383 d伤口愈合,但患者右下肢运动障碍。MRI检查显示局部损伤累及皮肤、股骨、多处肌肉及骨髓组织。骨密度检查显示患者骨量减少(-1.5~-1.1),血清β-CTx一过性升高(493.50~1 580.00 pg/ml),血清PINP出现波动(49.30~291.80 ng/ml),且血清睾酮出现波动(5.41~608.80 ng/dl)。结论 大剂量急性外照射可致局部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MRI有助于评估局部放射损伤,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联合血清睾酮可用于评估骨损伤。临床医生救治局部放射损伤时应注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救治过程,探讨辐射损伤导致的神经行为及心理健康改变。方法 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方法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精神状态变化,给予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采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紧张、畏惧、烦躁等表现,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其有焦虑、抑郁、烦恼等情绪,经过积极心理疏导、并给予舍曲林、奥氮平治疗后精神状况改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其一度出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随着全身情况的好转,认知功能逐渐恢复正常。3次MMSE测试结果分别为14、26和28分,3次MoCA测试结果分别为10、20和27分。结论放射损伤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应注重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同步,心理改变经过合理干预和治疗可改善,神经行为改变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中,1例局部受大剂量外照射的患者的受照剂量进行快速估算。方法 在获知放射源参数、照射方式和照射时间的基础上,基于东亚人体素体模和受照者主要生理特征,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包MCNP建立模型并估算。结果 估算了受照患者16个器官的吸收剂量,数值范围为0.03~9.16 Gy。腿部皮肤的等剂量曲线清晰显示了左、右腿部皮肤的剂量差异。受照者睾丸、前列腺受照剂量较大,吸收剂量数值约9.16 Gy。大腿皮肤受到局部大剂量照射,双腿皮肤剂量估算结果与红外热成像仪探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结合恰当受照模型的蒙特卡罗技术和模拟软件包可有效用于放射事故患者的早期物理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1例外照射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初步探讨其在创面修复中的有效性及机制。方法 采用上海脐血库提供的hUC-MSCs,输注前进行病原学检测,于第2次肌皮瓣移植术后的第8、15天对患者进行了hUC-MSCs静脉输注,每次剂量10.1×106 U,并3次通过外周血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方法(STR-PCR)检测在不同时期创面愈合过程中hUC-MSCs的植入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第1次输注hUC-MSCs 1 d前、1 d后以及第2次输注hUC-MSCs 1 d前、1 d后、7 d后患者的外周血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患者手术创面愈合良好;STR-PCR结果显示, 3次均未检测到hUC-MSCs植入;ELISA分析显示,在输注hUC-MSCs 1 d后,两次输注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分别由输注前的100.9、128.1 ng/ml上升至895.9、931.4 ng/ml,而在创面组织中则分别由122.2、138.6 ng/ml上升至850.8、978.6 ng/ml,升高明显,但是在输注hUC-MSCs 1周后,患者血清中及创面组织中的VEGF浓度与输注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 hUC-MSCs可增强血液及局部创面中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3种方法估算南京"5.7" 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生物剂量,为核与辐射事故受照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剂量资料。方法 受照后第5天采集患者外周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环"("dic+r")畸变分析、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分析、核质桥(NPB +FHC)分析,并估算生物剂量。用双着丝粒畸变在细胞间的泊松分布情况检验照射的均匀性。结果3种方法估算的该患者受到的一次全身等效剂量分别为"dic+r"畸变分析1.51 Gy (95% CI 1.40~1.61),CBMN 分析1.47 Gy (95% CI 1.36~1.60),NPB+FHC分析1.30 Gy(95% CI 1.00~1.60)。泊松分布检验结果显示,该患者"dic+r"畸变偏离泊松分布,受到了不均匀照射。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ic+r"畸变分析、CBMN分析、NPB+FHC分析均是有效的生物剂量估算手段,对本例急性局部不均匀照射患者估算的一次全身等效剂量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014年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受照后2年的医学观察,探讨放射损伤的远后效应及肢体局部放射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为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仔细询问受照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和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系统评价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眼、神经-精神系统等改变,观察并评价患者右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结果 造血、免疫系统基本恢复,但骨髓穿刺仍提示右侧髂骨骨髓增生低下。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精液检查显示精子活率为0。眼晶状体、视网膜及眼底均出现放射性损伤。心理测评显示,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右下肢皮肤伤口愈合良好,但仍有功能障碍及疼痛感,通过康复治疗后功能障碍较前好转,药物结合物理疗法镇痛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治疗尽早干预可使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生理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感染防治措施及策略。方法 观察1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部位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病房、物品表面消毒,常规换药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等手段防治感染,并评价疗效。结果 在病程早期,患者未出现发热,平稳地度过了极期;病程中期,创面持续存在多种细菌感染,清创、肌皮瓣移植过程中始终伴随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的定植感染;经综合治疗控制了感染。结论 急性放射病伴有局部严重放射损伤患者的感染防治要兼顾全身和局部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南京"5.7" 192Ir放射事故患者受照后不同采血时间对生物剂量估算的影响,探讨3种生物剂量估算指标在体内的自然衰减规律。方法 事故后5、40和280 d,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环"("dic+r")畸变分析、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分析、核质桥+融合+马蹄形+环(NPB +FHC)分析。观察受照后不同时间染色体"dic+r"畸变、微核、NPB +FHC衰变情况及对生物剂量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 与事故后5 d的估算剂量相比,在40和280 d,染色体"dic+r"畸变分析估算的剂量分别下降34%和49%, CBMN的估算结果分别下降48%和79%,NPB +FHC的估算结果分别下降48%和75%。结论 本例事故患者受照后3种生物剂量估算指标在体内呈进行性下降,染色体"dic+r"/细胞的半衰期为40 d,3个指标在40 d时剂量估算结果与5 d时比较,相对偏差 > 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例大剂量全身极不均匀照射急性放射损伤患者数处局部病理改变。方法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吸收剂量右下肢为3738Gy,左手掌为830Gy,于照射后第8天行右下肢、左前臂截肢术。右手、左膝照射剂量相对较小但难以准确估计,红斑、水肿、水疱、溃疡出现相对较晚,于第55天行右手指、左膝清创植皮术。镜下:右小腿局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皮下组织和骨胳肌广泛地坏死和弥漫性出血,但真皮中的立毛肌尚存;左手指、手掌皮肤表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泡,致使表皮与真皮分离,真皮弥漫性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汗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皮下组织内弥漫性出血,少数脂肪细胞坏死。胫骨、腓骨上端和股骨、桡骨、尺骨下端处骨髓腔内造血组织各系细胞均消失。左膝、右手拇指、食指、中指皮肤示急性放射性溃疡。结论大剂量照射导致的急性放射损伤造成大面积、深达肌肉的软组织坏死及骨髓造血细胞消失。  相似文献   

13.
192Ir源辐射事故致亚急性放射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7月华南地区某单位发生利用^192Ir源故意伤人事故,致使70余人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现将1例主要受害者的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在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南京"5.7"放射事故受照者"王"的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救治。受照后62 d切除坏死组织;受照后171 d扩创,取联合皮瓣(右侧背阔肌肌皮瓣加肩胛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受照后180 d,皮瓣部分坏死;受照后263 d再次扩创,取左侧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残余创面。结果 右大腿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外形理想,并恢复大部分功能。结论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或其衍生的联合肌皮瓣,可以修复较大面积的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并可达到功能和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一起192Ir源辐射事故中一例过量照射合并右手指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观察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同类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2016年11月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一名放射损伤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受照者"任"的受照经过,并系统地观察其临床表现;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全身生物剂量;通过蒙特卡罗计算估算物理剂量;进行系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任"在受照后3 d感右手食指皮肤发红,轻度疼痛不适。受照后21 d右手食指远端指节及第2指节掌面、桡侧面及背面均被水疱覆盖。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0.43 Gy (95%CI:0.31~0.58 Gy);物理剂量估算右手手指各部位剂量36~164 Gy。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生殖系统均正常;肝功能指标值一过性升高,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检查结果,考虑为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一过性药物性肝损伤,予停用相关抗生素及保肝治疗后好转。于受照射后22 d行右手指切开减压术,并取其大腹部脂肪,提取干细胞植入其右手食指损伤处。经过59 d住院治疗,"任"全身无明显不适,右手食指恢复状况良好,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指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成功地处置了一名192Ir过量外照射合并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局部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核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放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快速、准确地为医学临床提供诊断及救治的依据 ,物理剂量估算为较好的方法之一[1,2 ]。本文作者报告了4例因192 Ir源放射事故病人的物理剂量估算 ,现报道如下。一、事故经过2 0 0 1年 9月 1日 2 3时~次日凌晨 5时 ,某工业探伤队在工地上进行检测作业 ,工作完毕后将放射源 (192 Ir)遗留在工地上 ,造成 4名工人意外照射 ,于 2 0 0 1年 9月 2日 2 1:0 0收住 3 0 7医院诊治。 4名工人受照经过如下。1 李某 ,9月 2日上午 8:3 0时到工地上班 ,在射线环境下工作、就餐和休息共约 5 …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重庆市发生了一起由^192Ir密封源导致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笔者对该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吉林192Ir源放射事故11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192Ir源放射事故11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估算白玉书黄绮龙关树荣马剑锋1996年1月5日吉林市某公司青年工人“文”在工地上拾到一个192Ir源(活度为2.765TBq),将其放入右膝裤口袋中,造成极不均匀照射。在此次事故中,除拾源者“文”外,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