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黛瑶  蒲川  彭杨  邱岚  胡歆瑀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9):2369-2375
背景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居民疾病谱发生转变,国家对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了解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况及影响因素,对未来更好地发挥出社区中医药服务应有的价值起着关键作用。目的 从需方角度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区中医药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12-01在重庆市9个中心城区采用配额抽样法按人口比例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偶遇抽样法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社区抽取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40份,有效问卷806份,有效率为96.0%。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分析框架将影响个人服务利用行为的因素归纳为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要素三类,同时新增个人中医文化维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4个维度因素对居民社区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受访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仅为35.9%(289/806)。倾向特征(年龄、婚姻状况)、使能资源(医保类型、近2周个人医疗支出、机构能否满足家庭基本医疗需求、机构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需要因素(是否患慢性病、近2周自觉身体状况、是否需要社区中医药服务)、个人中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知晓、利用和需求情况,为北京市社区卫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随机抽取1582名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社区卫生提供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情况、选择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情况、对中医药进一步需求情况等。结果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知晓率较高,接受过服务的居民比例较高。目前不能满足居民中医需求的主要是推拿按摩、针灸等。居民认为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主要是扩大站内面积和增加中医大夫。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较充分,接受程度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反映福州市居民对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研究影响居民选择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相关因素,为满足居民对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相关中医药政策提供一定依据.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根据2010年9月对福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调查,得出福州市共有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中医药人员(其中在编117人,临聘50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包头市城区居民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及服务需求意愿,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市3个中心城区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6%的居民知道其住所附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1.6%的居民清楚其具体位置;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知晓最多的是医疗功能(76.4%)。居民在自感病情轻时选择医疗机构排在前三位的是自我药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在自感病情重时选择医疗机构排在前三位的是市级医院、部队医院或企业医院和省级及以上医院。方便快捷是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原因。结论:包头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及服务项目知晓率较高,但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较低,这样可能会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被动利用,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所以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知晓、和用和需求情况,为北京市社区卫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随 机抽取1 582名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社区卫生提供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情况、选择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情况、对中医药进一步需求情况等.结果 调查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知晓率较高,接受过服务的居民比例较高.目前不能满足居民中医需求的主要是推拿按摩、针灸等.居民认为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主要是扩大站内面积和增加中医大夫.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理解较充分,接受程度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但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中医药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毅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25-127
分层随机抽样调查1193名20岁以上的成都市社区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居民对中医药服务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中医药是社区卫生机构必须;而文化程度、职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影响不大。但是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迫切需要提高,增强居民体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东莞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和实际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以东莞市32个镇区年龄在10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和利用情况等。回收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 245份,回收有效问卷1 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91.0%(1 092/1 200),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为74.0%(888/1 200),其中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参保形式等是影响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因素。年龄越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越高,60岁及以上的居民有94.7%(216/228)选择社区卫生服务;学历层次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越低,本科及以上居民只有46.7%(84/180)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收入水平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越低,月收入6 000元以上居民只有41.2%(84/204)选择社区卫生服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居民利用率最高,达到83.8%(372/444),而参加商业保险的居民利用率最低,只有33.3%(12/36);步行11~20 min的人群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最高,达到86.4%(456/528),步行30 min以上的人群利用率最低,只有60.0%(72/120)。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最多的单项服务是看病(21.8%,194/888)和健康咨询(19.7%,175/888),而老年护理(4.1%,36/888)和家庭病床的利用最少(3.2%,28/888)。结论东莞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利用程度较高,但仍有部分项目利用不足;居民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参保形式等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社区居民中医药适宜技术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天津市社区居民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天津市两个城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系统调研,并在两区各抽取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天津市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影响天津市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参与此次调查的164例患者中有125人(76.22%)首选中医药技术服务,72.63%的患者认为其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 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技术的知晓度、认知度和认可度较高,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因此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其成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吉林市城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方法根据经济有效的原则,对社区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区8个街道24个居委会的26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3名被调查居民以工厂及企业员工、4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居民需要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比例较高,但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较低。结论吉林市城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高利用低。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红珍  杨靖  莫林  王瑜 《广西医学》2008,30(5):772-773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和卫生行政机构具体指导下,以基层行政机构和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卫生服务体系[1]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是认真贯彻党的"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的具体体现[2] ,是一种以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为手段,针对社区全体居民的福利型卫生保健服务[3]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分析其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认知度、签约率、满意度与中医服务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5个社区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18岁及以上居民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电话调查,调查不同群组对家庭医生居民认知度、签约率、满意度与中医服务需求。结果实际外呼18 558份电话,其中接通-成功访问为4186份,占比22.56%。接受调查患者中77.4%的居民表示知道该区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9.9%的居民表示不知道,2.8%的居民表示记不清。从居民类型来看,计划生育人群、糖尿病人群、脑卒中人群等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度较高,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6.0%的居民表示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26.5%的居民表示没有签,7.5%的居民表示记不清。计划生育人群、糖尿病人群、脑卒中人群等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较高,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86.65±15.88)分。从居民类型来看,孕产妇、残疾人、低保等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而脑卒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访居民80.24%表示有中医服务需求,需求内容主要体现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结论被纳入管理的社区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尚可,认知度、签约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技术服务的需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状况及中医药卫生资源,确保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点的示范作用。方法通过报表收集近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状况及中医药社区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分层配额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利用889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意向调查数据,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Binary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中医药服务示范点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的14.54%,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25.98%;中医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28.11%;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22.73%;中医家庭病床占家床总数的27.14%;院均中医师7.81人;中心城区居民步行15min即可得到中医药服务的占78.70%;100.00%的示范点提供中医药服务;16.47%的社区居民首选中医药治疗,其中>60岁的老年人占75.34%,2周患病率为10.51%,2周就诊率为88.16%,慢性病患病率为32.49%,1年住院率为4.51%;社区医生认为中医医疗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占比例为48.90%,中医预防占24.69%。结论居民得到了许多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自然疗法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但投入是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原因,中医药队伍结构不合理仍然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率低,中医药特色优势未充分发挥,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与需求情况,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者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5.8%的就诊者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占37.3%,表示一般的占26.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师技术力量薄弱最为突出.结论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大有前景;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养相关人才,推广中医养生保健,促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制定适合社区居民的中医药服务方案。方法采取一人一表,由门诊医师和社区团队医师随机发放,填写完整后随即回收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传统医疗模式影响,社区居民在中医药服务方式的选择,绝大多数居民选择到医院就医,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服务内容是康复理疗,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中医药知识是骨关节疾病的防治和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利用及满意度情况,分析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591名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情况,并对该人群对中医药服务利用、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居民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为73.8%,利用率为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北京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利用及偏好现状,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利用中医药的诸多因素,为北京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方法在北京市随机对50 000名居民进行中医药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录入软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6.3%的调查对象曾经看过中医或吃过中药,86.4%的调查对象诉其家人曾经看过中医或吃过中药.城区居民看中医、吃中药者所占比例高于郊区,且女性高于男性.≥60者看中医、吃中药者所占比例最高.利用中医药进行"慢性病"治疗者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北京市居民对中医药的利用程度较高,较多居民患病后首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收入、职业及患病情况、对中医的认知情况是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与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医改项目实施后宁夏海原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况的调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夏海原县17个乡镇76个行政村,每村抽取33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医改后海原县居民的患病率下降了5.3%,患病就诊率升高了11.9%,首诊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构成比增加了24.7%。结论:医改项目明显促进了海原县居民的就医积极性,使得医疗重心得以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有效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 对来社区卫生站就诊的居民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非常需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结论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应当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新医改以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尤其是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但其实施效果尚缺少需方证据支持。同时,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特征尚不明确,若下沉的主要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患者,这将带来医疗服务公平性的问题。目的从需方角度分析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变化及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7—9月,利用全国第五次(2013年数据)和第六次(2018年数据)卫生服务调查中北京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将调查对象中年龄≥15周岁、在过去两周内有过就诊经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和Chow检验,分析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行为的变化特征。结果在≥15岁的北京市调查居民中,基层就诊率从2013年的60.89%(1 527/2 508)上升到2018年的64.40%(4 125/6 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02)。2018年女性、≥60岁、居住在城区、非低收入家庭、具有城镇职工医保、患≥2种慢性病者基层就诊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区、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3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情况是2018年北京市居民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P<0.05)。Chow检验结果显示,基层就诊率增加的居民主要是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OR(95%CI)=1.56(1.24,1.97)〕和居住在城区的居民〔OR(95%CI)=1.27(1.01,1.58)〕(P<0.05)。结论2013—2018年,北京市居民基层就诊率升高,主要是城区居民、具有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基层就诊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解释结构模型,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归纳分析影响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构建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解释结构模型。结果:构建了包含17个要素、7个层级的递阶结构模型。其中居民就医偏好和中医药服务价格等因素是表层因素,中医医联体建设等因素是中间层因素,政策法规等因素是根源层因素。结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主要受17项因素影响,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且所处层级位置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