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标  樊春雷  高文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723-272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3-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湖南省某特殊矫正学校问题青少年120例作为问题组和湖南省某普通中学学生1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分别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对问题青少年YSR总分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问题组和对照组有效回答人数分别为112、109例。问题青少年YSR总分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低于普通中学生;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青少年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及其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指向情绪的应对能够正向预测YSR总分,母亲惩罚、严厉能够负向预测YSR总分,这4个预测变量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0%。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问题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测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ondos- 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着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鄢呈玥  胡伟  管雷 《医学与社会》2007,20(7):44-46,59
为了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青春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笔者采用SCL-90、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湖北某中学244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被试阳性症状检出率达38.1%,排在前3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强迫(20.50%)、人际关系(16.80%)、敌对(10.20%);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亲"惩罚和严厉"、"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这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美娟  王秀珍  韩佩英  刘巨友  田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32-1433,143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Ⅲ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群对照,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父亲的"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的"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保护"、"母亲惩罚"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显著相关;"父亲惩罚"、"父亲干涉"、"父亲拒绝"、"母亲偏爱"与中间型防御机制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其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石河子市3所中学1014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父母对男学生惩罚及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及否认、过度保护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P〈0.01);不同年级高中生在父母惩罚及严厉、拒绝及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高中男生更多地感受到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年级越高的高中生越多地感受到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分层抽样问卷调查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分层抽样,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4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μ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行为与合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在相关分析中,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正相关;行为因子与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与母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焦虑因子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合群因子与父母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负相关;幸福与满足因子与父母偏爱被试呈正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自我意识总分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负相关。结论: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62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和6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和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心理科门诊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来自学校和本院职工子女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总分≤7分的8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HAMD两个工具来测评两组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比较:男性患者在父亲严厉惩罚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因子(FF5)、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女性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因子(FF1)、父亲惩罚严厉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教养方式不当,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河北省2所本科院校的344名大学生,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自恋人格问卷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结果 (1)显性自恋总分与父亲教养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 r=0.163,0.130,0.184,0.109,0.206),但与成人依恋不相关;隐性自恋总分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依恋的回避和焦虑维度正相关( r=0.135,0.169,0.210,0.123,0.220,0.194,0.215,0.183,0.269);(2)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显性自恋;而父母教养方式除了与成人依恋共同影响隐性自恋,还以成人依恋为中介影响隐性自恋.结论 相互矛盾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显性自恋;父母的消极的教养方式导致隐性自恋,而成人依恋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父母教养及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从大学生中筛选出网络成瘾组30例,并在非网络成瘾者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然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比较两组的得分情况.结果 在生活事件方面,网络成瘾组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惩罚等方面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在父亲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以及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上等方面的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在应对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在逃避、幻想等方面得分高于非网络成瘾组(P<0.01).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随州城区网络成瘾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为家庭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2 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筛选出达到网络成瘾标准者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结果:2 000名中学生共收回有效、完整问卷1 582份,其中符合网络成瘾标准61例,将其作为研究组,网络成瘾发生率3.85%。研究组父亲项目中,惩罚严厉、否认拒绝、过度保护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组项目中,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与保护2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父亲教养方式中存在惩罚严厉、否认拒绝、过度保护等不良教育方式倾向,母亲教养方式中则存在惩罚与严厉、否认与拒绝、过度保护等不良教育方式倾向。  相似文献   

13.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60例神经症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神经症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青少年厌食症病人防御方式特点,并分析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防御方式问卷,对24例单亲家庭青少年厌食症病人(研究组)及30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成熟防御方式及神经症防御机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322、2.138,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父亲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惩罚过多,缺乏情感温暖理解,干涉过多,过度保护(t=2.228~2.324,P<0.05);母亲教养方式缺乏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过多,差异有显著性(t=2.423、2.663,P<0.05)。研究组母亲拒绝否认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度偏爱、拒绝否认与其防御机制呈正相关(r=0.232~0.276,P<0.05)。结论不成熟防御方式和神经症防御方式是单亲家庭青少年厌食症病人的特点,是父母教养方式缺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闫瑞红  雷璇  张澜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507-2509,2512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报告的健康行为量表(RHBC)对4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与健康实践行为呈正相关(P<0.05).(2)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认知-情感行为呈正相关;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与认知-情感行为呈负相关(P<0.05).(3)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P<0.05).(4)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间存在差异.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存在重要影响,在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父母亲应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和印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社区矫正人员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及人格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2022年2—7月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大五人格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85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利用AMOS 26.0进行结构方程的建构, 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惩罚严厉[(19.09±5.32)分]、母亲惩罚严厉[(12.93±4.77)分]、父亲偏爱被试[(9.29±3.30)分]、父亲过度保护[(10.40±2.19)分]、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33.81±6.06)分]、父亲拒绝否认[(9.08±3.03)分]、母亲拒绝否认[(12.17±4.25)分]与SCL-90总分[(140.63±44.28)分]显著正相关(r=0.114, 0.168, 0.121, 0.144, 0.224, 0.187, 0.220, P<0.05), 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与应对倾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情绪智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高职院校7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调查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依据量表评分将学生分为高分组(n=194)和低分组(n=524)。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评价研究对象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高职护生总体情绪智力水平均为中等之上。差异性检验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2~0.47,P<0.05);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28~-0.11,P<0.05)。回归性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8例OCD患者(OCD组)和27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3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施测。结果 OCD组患者在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OCD组患者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OCD组患者孤独感总分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r=-0.661、-0.637,P<0.01),与父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r=0.512、0.548、0.624,P<0.01);对照组被试者孤独感总分与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r=0.502,P<0.05)。结论OC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由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所引起的孤独感,在OCD患者中比在健康人中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我区回汉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O)对宁夏两所高校的7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在父母养育方式中,回族大学生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多于汉族.回族大学牛母亲的拒绝否认少于汉族.回族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向上和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维度无差异.②回族父亲的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过度保护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汉族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均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结论 回汉大学生人格及父母养育方式不同;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人格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