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颖  陈维福  程远 《重庆医学》2005,34(5):730-731,737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3月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例4例,术前按Hunt氏分级: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4例(80%),闭塞达90%以上6例(20%),2例死亡(占6.6%),20例随访半年~1年无复发.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智能化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  Ling F  Shen T  Ye C  Geng D  Huang X  Feng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00-303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过程中弹簧圈最佳方案的自动设计。方法:收集20例GDC栓塞疗效/费用比值较高的颅内动脉瘤手术资料。资料中包括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测量的动脉瘤容积、位置,最大横径和最大长径以及GDC选择方案。建立案例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手段(空间超多面体模型和多层感知器网络的结合使用)建立专家经验模型,结合方案评价算法建立小型专家系统,实现GDC栓塞过程中弹簧圈最佳选择方案的自动设计。结果:将3D DSA测得并经过校正的颅内动脉瘤容积、位置、最大横径D1及最长径D2 4个参数输入专家系统,然后点出“方案设计”按钮,约15s-40s后,GDC选择方案即出现在方案设计结果框内。结论:案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手段建立的专家经验模型以及DEA方法可应用一动脉瘤弹簧圈框塞的方案设计,该软件的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改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结果:其中大脑中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在进行弹簧圈填塞过程中破裂出血、死亡;另1例术前Hunts分级V级的患者,术后因严重脑血管痉挛死亡,其余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例,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意义及术前、术中护理配合,客观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针对130例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8例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行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护理要点”。结果:选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危险性小的优势。结论:护理配合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每个环节,对减少术中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的运用,使介入治疗成为动脉瘤除夹闭手术之外的一项可靠治疗手段。我院2000年2月至2003年12月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DC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均无复发,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术后3例3个月后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海  吕涛  王运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42-2644,2647
目的:报告并评价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31例血管内栓塞手术全部成功.完全闭塞者28例,不完全闭塞者3例.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术后随访未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瘤样膨出,其主要症状多由其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其外科治疗方法有: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术;②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③动脉瘤包裹术;④开颅动脉瘤栓塞术;⑤经外周血管弹簧圈栓塞术。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夹闭术损伤小,围术期风险降低且预后好。但此手术需在放射科进行,病变特殊,所以对麻醉要求与一般手术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GDC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GDC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死亡率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1—2年,无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病死率6.7%;对照组病程中死亡5例,随访1—2年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4例,病死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GDC早期栓塞能显著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进行总结,探讨其治疗技术要点。方法:所以病例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26个动脉瘤,复发再次栓塞成功5例,1例因位于C2水平动脉瘤,血流快GDC难以停住,示能成功,1例因经济原因未能致密栓塞。结论:颅内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开壁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危害人类生存的主要良性疾病,其破裂可引起极高的死亡率约为30%。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0月,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腹股沟股动脉局麻,用GDC作动脉内栓塞,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以GDC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栓塞程度达100%的22例,95%的达7例,90%的2例,术中8例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后拔管弹簧圈移入载瘤血管内.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7例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的体会。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例,女17例,男10例,年龄40-85岁。25例在急性SAH发病12h内行GDC动脉栓塞。动脉瘤的大小为3-22mm。6例动脉瘤,颈较宽的患者行瘤颈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7d。7名患者GDC栓塞后鞘内给予t-PA。结果:动脉瘤栓塞后随访3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再出血,恢复良好17例,中等5例。  相似文献   

17.
我科2002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66例,其中手术治疗32例,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34例,均在破裂出血后3d内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比较困难 ,我科自 1 998年7月至 2 0 0 0年 3月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2 3例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科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93例 ,其中 2 3例为多发动脉瘤 ,占 2 4 .7% ;男 8例 ,女 1 5例 ,年龄 3 2~ 64岁 ,平均 4 6.3岁。 1例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入院 ;余 2 2例患者均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史 ,3例伴颅内血肿。 Hunt-Hess分级 : 级 5例 , 级 1 2例 , 级 4例 , 级 1例。本组 2 3例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电妥可脱性微弹簧圈(Guglidlmi detachable coils,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在全麻下,采用GDC-10系统行栓塞治疗5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全组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脑血管造影复查示动脉瘤闭塞稳定,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人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选择适宜的患者,改进操作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闭塞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93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93例颅内动脉瘤(共118个)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Ⅴ级2例。80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04个(88.14%),闭塞达90%以上11个(9.32%),闭塞在90%以下3个(2.54%)。全组手术死亡3例(3.23%)。随访2~22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个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经再次填塞后痊愈;1例(1.07%)重残,7例(7.53%)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可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