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特点及 CAG对选择血管重建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方法 :对 16 2例 ACS的表现、常规心电图 (ECG)及 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中6 5例 ECG表现为前壁导联系统 ST、T缺血改变 ,以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和 (或 )以 L AD为主的两支病变 (后者尤以≥ 6 5岁多见 ) ;38例下壁导联系统 ,则以右冠脉 (RCA)单支病变或 (和 )以 RCA为主的两支病变多见 (后者更常见≥ 6 5岁者 ) ;前壁+下壁者多见 L AD+RCA两支病变 ;有 7例 CAG无明显异常 ,10例伴糖尿病者中有 8例 CAG为多支弥漫性病变 ;S- T段轻度下移者 (≤ 1mm )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狭窄病变为主 ,重度下移者 (>1mm )则以多支、重度狭窄为主。 18例急性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 CAG示多支、重度血管狭窄为主 ,38例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 CAG示单支、重度血管狭窄病变为主。结论 :CAG检查能明确冠脉病变程度、范围 ,为选择高危患者尽早行冠脉重建治疗 ,降低心性猝死、心梗提供客观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T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2例,健康对照患者组36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技术定性检测心肌TI。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心肌T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心肌 TI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肌T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对心肌损伤敏感。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不稳定的斑块,继而出现斑块破裂、冠脉内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内血流量减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脏性猝死(SCD)。ACS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4.
张艺  杨丽英 《重庆医学》2005,34(9):1438-143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冠心病急症,其范围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到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状态[1].是由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严重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高,对护理、抢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科在ACS急救与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下面就我科2004年1~9月收治的89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盯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盯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CT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分别抽取静脉血作定性和定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清CK,CK-MB。结果 AMI组CTnI和CTnT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74.6%,UAP组CTnI和CTnT的阳性率分别为18.3%和21.5%。结论 CTnI和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在ACS的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中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组成及其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ACS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59.52%),急性心肌梗死15例(35.71%),心脏性猝死2例(4.76%).经治疗后显效31例(73.81%),有效9例(21.43%),无效2例(4.76%).结论:ACS的治疗应重视尽早迅速控制心肌缺血,稳定斑块,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郑刚  张承宗 《循证医学》2004,4(1):22-25
通过对近年有关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关系的临床研究回顾,探讨CPn感染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抗CPn感染是否对ACS患者的一、二级预防有价值。尽管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和ACS高度相关,早期抗生素干预临床试验的结果似乎对ACS患者是有益的。但近期一些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前瞻性、安慰剂对照和多中心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对ACS患者没有带来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MCP-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另取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清MC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31.15±4.04、24.41±3.10、12.03±3.34ng/L。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MCP-1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血清MCP-1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从不稳定型心绞痛到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在诊断和病理生理上是连续体,正确判断疾病的转归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田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心肌梗死(AMI)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心肌酶谱(CK、CK-MB、LDH、GOT、HBD)的测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但是随着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许多灵敏性、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其中,心肌肌钙蛋白(TnT)以其很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正逐步取代心肌酶谱,成为判断心肌损伤新的确定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现状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对119例AC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4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5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P组)。结果: STEMI组中,18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STEMI/UAP组住院期间未进行任何再灌注治疗;23例住院稳定后转院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STEMI组与NSTEMI/UAP组分别为29.7%和7.3%。在STEMI组与NSTEMI/UAP组中使用阿司匹林分别为98.4%和98.2%,氯吡格雷92.2%和67.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73.4%和83.6%,他汀类调脂药98.4%和92.7%,β受体阻滞剂60.9%和78.2%,低分子量肝素(LMWH)93.8%和72.7%,硝酸酯类药82.8%和94.5%,钙离子拮抗剂0.3%和12.7%,中成药82.8%和90.9%;2组比较,STEMI组中氯吡格雷和LMWH及再灌注治疗高于NSTEMI/UAP组(P < 0.01),而β受体阻滞剂少于NSTEMI/UAP组(P < 0.05)。结论: 在基层二级医院治疗ACS中,治疗STEMI执行指南比NSTEMI/UAP要好,二者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张淑静  刘振聪  程阳  田淑梅  姜波  徐兆珍 《重庆医学》2012,41(13):1318-13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一院住院的ACS患者109例,按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提出的诊断标准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对照组40例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附一院健康体检者。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1.01±0.38)mg/L]、UAP组[(1.54±0.51)mg/L]、AMI组[(2.17±0.43)mg/L]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76±0.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各组CysC水平收高至低依次为AMI组、UAP组、SAP组(P<0.05)。AMI组(88.6%)、UAP组(52.8%)、SAP组(23.7%)CysC异常率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ACS密切相关,可有效地反应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征、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统计我院近3年收治的45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85.2%患者以胸痛就诊,52.0%患者ST压低和T波倒置,非Q波心肌梗占8.2%,Q波心肌梗占28.5%,心律失常占5.7%,心电图没有明显变化者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男性病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吸烟密切相关.女性病人更年期后多发有关.结论:提高对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认识,及时就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武家强 《实用新医学》2006,7(10):1016-10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QM)为冠心病(QAS)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它们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松动、裂纹或破裂,使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中,引起血小板在受损表面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最终使心肌血流灌注受损,因而常将三归为统一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Ever  D  Grech  David  Ramsdale  李崇剑 《英国医学杂志》2005,8(5):301-30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症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通常没有ST段抬高)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持续性ST段抬高)。本文将重点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1] (UPA)是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病变与引起间断冠脉阻塞的动力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很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与其他类型心绞痛不同 ,在短期内可移行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心脏猝死。现收集我院近年来UPA患者 2 8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7例 ,女 1例 ,年龄 6 5~ (岁 )5例 ,70~ (岁 ) 2 0例 ,>75岁 3例。发病状况 :有心绞痛既往史 16例 ,初发 2例。无诱因 5例 ,过劳 12例 ,轻微活动 3例 ,饱餐 2例 ,饮酒 1例 ,情绪激动 5例。心绞痛部位 …  相似文献   

19.
许春平  曾波  陆建建 《广西医学》2005,27(3):393-39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几乎都是由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尤其是STEMI,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有效治疗,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是治疗ACS尤其是STEMI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期间开展阳治疗ACS患者1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水泉  刘西方 《中原医刊》2006,33(15):49-49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急性炎症反应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被高度重视。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一种应激性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其血清量可反应机体炎症细胞的启动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重要的冠心病事件,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