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寿斌  李月华  吴仁春  吴哲  吴金桥 《吉林医学》2011,32(28):5960-5961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选择及术中、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水泥组14例,非骨水泥组22例),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假体翻修率、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相较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并发症发生率、假体翻修率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般对于年龄大、活动量少、骨质差的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相反则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晚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多表现为骨溶解,其产生机理复杂且有多因素参与.从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方面综述骨溶解的产生机制,提出通过改进假体设计,提高手术技术以及应用药物减少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3例(18髋)THR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3年10个月至18年6个月;骨水泥型10髋、非骨水泥型8髋;假体柄松动10髋,其中Ⅲ型松动6髋,Ⅳ型松动4髋,假体臼松动8髋,其中Ⅱ型松动1髋,Ⅲ型松动4髋,Ⅳ型松动3髋;手术取出的10例骨水泥型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8型非骨水泥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THR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翻修手术时应彻底清除骨水泥、界膜,植入组织相容性良好的假体,使宿主骨和假体界面形成牢固结合,以降低假体植入后的松动率.  相似文献   

4.
国产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方法:对1986年10月-1992年6月期间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2例(82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年(8-14年)。结果:随访10年内发生假体松的有3髋(3.7%),10年以后发生假体松动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国产假体使用的材料,生物力学设计,加工工艺、骨水沁固定技术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栋梁  谭本前 《广东医学》2004,25(6):629-63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已近百年。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在Charnley等的努力下 ,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逐步制定和完善了手术标准。 80年代起 ,生物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骨水泥技术亦不断得到改良。人工髋关节从材料到手术技术均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人工膝关节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本身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出来的人工关节假体,用来替代人体原来的膝关节。人工全膝关节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由金属制成的股骨髁、胫骨托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胫骨垫和髌骨假体几部分组成。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钴、铬或钛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目前人工膝关节中常用的两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假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接受THA的患者386例,随机分成采用直径为28 mm股骨头假体的观察组和采用直径为36 mm股骨头假体的对照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内容包括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关节活动度、假体磨损率等。结果接受THA 1年后,对照组的假体脱位情况、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观察组,但对照组假体的磨损情况较观察组严重。结论大直径的股骨头假体能够显著降低THA后的关节脱位率并且其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小直径的假体,但大直径假体的磨损率大于小直径假体。因此在降低术后假体脱位时,选择大直径假体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5年内行髋关节置换术113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19髋),股骨头置换术96例(96髋)。结果:随访1~3年,优良率占75%,并发症发生率为10.62%。其中,脱位2例,感染2例,中重度髋痛5例,骨折3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并安装正确,正规操作,减少创伤,改进骨水泥应用技术,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骨水泥失败是造成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要点是要求假体与骨组织完全匹配,假体表面设计成多孔状或喷涂羟基磷灰石,有利于骨组织长入孔隙内,达到生物学固定的目的。自2003年以来,我科采用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92例(97髋)行置换手术,随访2~7年,平均4.5年,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院骨科从1990年12月~1993年12月应用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41例,其中21例(24个髋关节)得到随访。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随访21例(24个髋关节),其中男性14例(17个髋);女性7例(7个髋)。年龄48....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所有人工关节手术中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但一个领域愈是发展其所面临的未知领域也就越大,对已有问题的认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将就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几个热点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坤祥 《湖南医学》2002,19(2):119-119
  相似文献   

14.
孙达准  黄克  李林  梁红锁  古松 《右江医学》2009,37(2):191-19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且致残率较高的疾患,尽管现有以保留股骨头为目的的各种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仍出现股骨头塌陷,导致髋关节的功能受限甚至完全丧失。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一种成熟和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笔者于2003年7月~2006年5月,对23例(27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晚期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构成。假体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金属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构成。股骨假体包括球部和干状的体部,球部由光滑坚固的合金制成,体部多呈锥形,可插入人体股骨上段骨髓腔内,与股骨紧密地结合,头部与体部可组装在一起。另一部分为与骨盆结合的臼部,它的内层为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与金属球头构成光滑耐磨的关节。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8月~2004年3月采用进口Zweymueller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对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方法:选择30例(共35髋)人工假体松动的患者,对其松动原因分析.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近期(10年内)与远期不同,松动部位也不同.结论:造成假体松动原因很多,分为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尽可能避免,而客观因素应尽量减小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采用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6例,切开复位1例。术后经3年随访,5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术后并发多发性脑梗塞,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全髋关节术后脱位主要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其中术中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过程中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26例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THA进行术后随访,利用临床关节功能评估及放射学检查,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发现有表层及深层感染存在,有4例发生假体松动。结论:认识并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