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表现,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原则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MRI对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肿瘤局限于内膜为71.4%、86.7%、83.8%、55.6%和92.8%;肿瘤位于浅肌层为80.8%、81.8%、81.1%、91.3%和64.3%;肿瘤位于深肌层及伴有子宫颈浸润的为100.0%、97.0%、97.3%、80.0%和100.0%;总的准确率为81.1%。结论 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侵犯范围和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参照病理FIGO分期结果,评价MRI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并FIGO分期,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并根据M图像FIGO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局限内膜2例,浸润浅肌层15例、深肌层9例、宫颈7例。根据病理结果,MRI评价〈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为94%(15/16)、特异性80%(8/10)、准确性89%(23/26)、阳性预测值88%(15/17),阴性预测值89%(8/9);≥1/2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94%、89%,阳性预测值89%(8/9),阴性预测值88%(15/17);评价浸润宫颈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95%(18/19)诊断准确性为92%(24/26),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95%(18/19)。结论对I、I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MRI有较高的价值,对可疑内膜癌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e,MRI)对于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术前进行MRI检查及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比较。结果:MRI诊断共有4例与手术病理分期不符,正确率为86.21%(25/29),MRI对于区分Ⅰ期的总准确率为82.61%(19/23),MRI提示病变累及宫颈6例,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MRI对术前判断Ⅰ期、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侵犯肌层的程度及准确分期方面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证实的33例子宫内膜癌MRI征象,对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有强化,侵犯肌层时,则T2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性93.94%,总的准确率72.41%,Ia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率50%。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但对Ia期病例的诊断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院用磁共振成像对 4 0例子宫内膜癌诊断 ,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子宫内膜癌患者 4 0例 ,年龄 38~ 6 9岁 ,平均年龄 5 3.5岁 ,均进行子宫切除术及根治术 ,并在术前进行了MRI检查 .用SE序列检查 ,T2 加权像矢状及横断位 ,T1加权像横断位为基本扫描切面 ,有些患者视情况加扫了T1加权像矢状位及多回波序列成像 ,T1加权像TR/TE =5 17/ 33ms ,T2 加权像由RARE序列获得。层厚 12mm ,层间间隔 3mm。2 结 果所有 4 0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量化指标即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析其常规MRI及DWI(b=800s/mm2)图像,对照15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结合ADC图,分别测量ADC值,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在T2WI及DWI上均呈高信号,肉眼不易鉴别,子宫内膜癌的ADC值(0.907±0.151)X10-3mm2/s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1.376±0.325)X10-3mm2/s(P〈0.05),MRI诊断与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MRI联合DWI及ADC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DWI的量化指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是否有助于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及变性的黏膜下肌瘤。方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A期子宫内膜癌28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和变性的黏膜下肌瘤18例行常规MRI序列和轴位DWI检查(b=1000s/mm2),获取DWI图像并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得ADC图,分别测量并比较IA期子宫内膜癌病灶、正常子宫内膜及变性的黏膜下肌瘤病灶的ADC值。结果:IA期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及变性的黏膜下肌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及DWI上均呈高信号,肉眼不能鉴别三者;而三者的ADC值(100mm2/s)分别为(0.878±0.185)、(1.346±0.246)和(1.334±0.399),IA期子宫内膜癌病灶的ADC值与后两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ADC值的测量有助于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变性的黏膜下肌瘤,DWI与常规MRI序列相结合能为内膜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是常规MRI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I图像,采用(FSE)横轴位T1W1、T2WI脂肪抑制(fs)、EPI—DWI;矢状位、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s)和矢状面子宫容积超快速的三维成像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在子宫内膜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患者的图像质量满意,达到诊断要求。T1WI、T2WI-fs、DWI和3D-LAVA动态增强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7%、86%、93%和100%。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内膜厚度、结合带的完整性和肌层的浸润程度。结论在子宫内膜癌MRI检查中FSE T1WI、T2WI-fs是常规序列,DWI是必不可少的序列,3D-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和诊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首次入院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扫描诊断,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期.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51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Ia期19例,Ib期32例,分别占37.25%和62.75%.其中,经MRI平扫、DWI扫描、增强扫描后的符合率分别为66.67%、84.31%、94.12%,有增强扫描准确率显著高于DWI扫描高于平扫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可以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准确性,评估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双盲的情况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进行分期,并达成共识,意见不一致时请上级医师评估,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观察术前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一致性、MRI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包括Ⅰa期43例,Ⅰb期19例,Ⅱ期8例,Ⅲ期5例,Ⅳ期3例;MRI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97.1%;MRI诊断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93.2%;MRI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7.1%;MRI诊断Ⅲ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8.6%;MRI诊断Ⅳ期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8.7%。。MRI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Kappa=0.815。 结论 子宫内膜癌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一致性强,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表现,评价磁共振在判断子宫内膜癌分期尤其在子宫肌层浸润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分段刮宫病理学证实并施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征象,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例手术治疗者MRI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者23例,其准确率为92%,1例判断过深,1例判断过浅。25例手术者术后病理结果I期22例,II期1例,III期2例,MRI显示I期22例中1例误认为宫颈受累而诊断错误,III期中有2例误判断有直肠和膀胱浸润而定为IV期,各期中总诊断准确率为88%。结论磁共振多方位、多序列、多角度成像特点及对软组织有较高分辨率,对子宫内膜癌侵犯范围及术前分期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在子宫内膜癌的影像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I图像,重点观察原发肿瘤信号特点、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及宫旁组织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等MRI征象,按照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将所有病例行MR[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正确度、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肿瘤位于浅肌层为90.2%、91.2%、88.2%、93.9%、83.3%,肿瘤累及深肌层为90.2%、77.8%、92.9%、70.0%、95.1%,肿瘤子宫颈浸润伴周围脏器侵犯为100.0%、100.0%、100.0%、100.O%和100.0%,总的准确率为90.2%。结论:MRI能多角度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浸润深度、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内膜癌各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2例子宫内膜癌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4例,鳞腺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FIGO分期:Ia期3例,Ib期8例,Ic期4例,I期4例,I I期1例,IV期2例.结果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为以下特点:⑴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地增大;⑵22例均可见宫腔内无强化的均匀水样低密度影;⑶4例腔内可见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7例可见半球形软组织突起;9例子宫壁肌层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2例子宫壁肌层基本一致增厚;增强后乳头状或息肉样、半球形软组织突起与子宫壁肌层均匀一致强化;⑷I期中2例MRI诊断为Ⅱ期,1例I期MRI诊断为I期,Ⅲ期和Ⅳ期MRI均诊断正确.结论子宫内膜癌MRI表现多样化,结合临床多能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TVCDS)、磁共振成像(MRI)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4月—2018年6月间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或输卵管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TVCDS、MRI及宫腔镜检查,对比分析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结果:52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经病理诊断,最终有48例(92.3%)患者确诊.MRI诊断准确率83.33%(40/48),TVCDS诊断准确率91.67%(44/48),宫腔镜诊断准确率95.83%(46/48),三种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02).结论:经阴道彩超、磁共振成像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期子宫内膜癌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Ⅰ期子宫内膜癌的MRI信号特征和强化特点。以2009年FIGO分期原则为依据,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标准,比较单独运用T2WI及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Ⅰ期子宫内膜癌MRI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病变在T2WI上呈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T2WI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6.7%、65.2%和72.7%,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87.5%、86.4%和91.3%。单独运用T2WI与联合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8.9%和88.9%。结论:联合运用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18.
图1-3 Ia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仅见弥漫型内膜增厚,抑脂增强示结合带完整,无肌层侵犯;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内膜腺体明显异型,腺细胞呈腺状或复层状结构,属黏膜内癌,未见肌层浸润。图4-6 Ia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结节状肿块及内膜增厚,抑脂增强示子宫后壁局部结合带模糊,浅肌层侵犯;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内膜大部分呈黏膜内癌改变,局部见癌细胞呈乳头样浸润浅肌层。图7-9 Ib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子宫体及后壁弥漫性增厚,抑脂增强示浸润≥1/2深肌层,浆膜层完整;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癌细胞呈腺样乳头状结构,浸润子宫肌壁深层肌组织。图10-12 II期。抑脂T2WI矢状位平扫,子宫腔下部内膜癌侵润宫颈,抑脂增强示浸润宫颈间质及肌层;子宫内膜癌病理切片HE×200癌细胞浸润宫颈间质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实施MRI检查,在MRI上对肿瘤信号特征、位置、侵犯肌层深度等进行细致观察.将MRI检查结果对比于手术病理.结果:子宫内膜癌表现:子宫有明显增大,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宫内膜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9年—2014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59例,术前行MRI检查,由多名诊断医师进行分期,并将MRI诊断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本组术前MRI分期:Ⅰa期11例,Ⅰb期13例,Ⅱ期9例,Ⅲa期8例,Ⅲb期8例,Ⅲc期6例,Ⅳa期3例,Ⅳb期1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符合54例,准确率约91.5%。结论 MRI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宫旁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术前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