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航医学》1992,2(2):30-30
头部CT扫描有3种方式,分述如下:1普通扫描 也称平扫,一般用做横断层检查,有时加用冠状层面。下述情况可只行平扫:急性脑内出血、先天畸形、急性颅脑外伤、脑积水、过去增强检查无异常强化的复查病例。  相似文献   

2.
头部外伤者,临床多以颅脑、上颌窦,眼眶等部位,申请CT检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头部严重外伤的CT扫描,笔者认为是以临床申请单的扫描部位为重点,适当改变扫描范围或局部特殊扫描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扫描效率,缩短患者的CT受检时间,降低X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23岁。因间断性后枕部及双上肢麻木感16年,再发加重2d入院。查体:生命指征平稳,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头周55cm,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张力稍减弱.昂伯征阳性.直线行走稍差。脑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正常。CT示小脑蚓部低密度改变。头部MRI示;小脑蚓部稍短T1长T2不均匀信号,T2flair像可见其内有条状低信号,病变累及右侧桥臂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颅底伪影是CT扫描经常遇到的问题,使CT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就薄层扫描及采用听眉线扫描在消除颅底伪影的方法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00例颅脑CT检查病人,均采用薄层及听眉线扫描。结果:通过薄层扫描及听眉线扫描,对颅底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结论:采用听眉线扫描及颅底薄层CT扫描,可大部分消除枕内隆突伪影,消除或部分消除中颅窝伪影,清楚显示小脑半球灰白质及第四脑室,清楚显示桥小脑角池,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志愿者用16层螺旋CT行女性骨盆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扫描(CareDose)和传统方法扫描,将两组女性骨盆图像按各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质量。同样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扫描方法对女性骨盆图像质量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扫描与传统扫描相比,辐射剂量大大降低(P〈0.01)。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图像质量不下降的同时,可以较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延迟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7例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00mL对比剂以2.5mL/s注射速度,延迟25.338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0~708行实质期扫描;延迟3~5min行延迟期扫描。测量胆管细胞癌及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CT值,观察胆管细胞癌的三期强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平扫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与正常胰腺组织无法区分,动脉期11例为略低密度,9例为等密度,26例为高密度,平均CT值83.25±11.56HU,与正常胰腺组织平均CT值(86.46±21.50HU)相差-7.91±8.01HU,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P〉0.05),实质期35例表现为高密度,12例为略低密度,平均CT值108.161±9.67HU,与正常胰腺组织CT值(86.39±17.46HU)相差18.08±4.35HU,定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3,P〈0.01),延迟期均表现为高密度,平均CT值95.31±12.55,与正常胰腺组织平均CT值(70.93±17.49HU)相差22.58±14.01HU,定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3,P〈0.01)。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外末端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延迟期扫描。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方法:搜集5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螺旋CT普通扫描后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资料。扫描范围:全肝,层厚8mm,p=1.5;均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单相期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ml(1.5—2.0ml/kg),流率为2.5—3.5ml/s,扫描延迟时间为:肝动脉期:20—30S;门静脉期:60—70S;延迟扫描分两步走,第一次延迟时间为3—5min第二次延迟时间为:10—15min。结果:螺旋CT普通扫描:表现为肝内边界较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大于1cm的44例,其中大于5cm的12例,均可见典型的肝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5例为多发,而其中5例是在倒置期中检出小于1cm的多发病灶。单发小于1cm者6例,虽无明显肝动脉期结节样强化,但具有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典型改变。结论:肝血管瘤在三期增强各期中大多数有典型表现,根据肝血管瘤的强化特点将期强化过程分为四期,即边缘结节强化期、向内部充填期、密度倒置期、等密度期。根据增强各个时期病灶的动态变化特点即可定性诊断,而且在显示病灶全貌尤其对倒置期的显示,大大提高了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以及与肝癌的鉴剐能力。  相似文献   

8.
1.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45岁。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最短者1天.最长者2年。 2.检查方法:36例均行CT检查,横断面扫描层厚8或10mm,采用美国彼克公司Ultraz型CT扫描仪,扫描条件:130KV.120mA,增强检查使用碘海醇(300mg/ml)作为对比剂。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6-71岁,女20例,男15例。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1例同时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28例中,20例呈等密度,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行CT增强扫描的25例全部强化,其中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行MR扫描的27例中,16例T,WI和T2WI均为低信号,3例呈长T1、长T2信号,8例呈等T1、等T2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25例均呈明显强化,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经统计学处理,MRI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P=0.001)。结论CT和MRI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M砌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我们将常规的横断面扫描改为颅底位冠状面扫描,它能更清晰的显示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的冠状面结构,使多数窦腔影像显示在同一层面上,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方便。材料和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本院行副鼻窦CT扫描共42例,其中20例病人行颅底位冠状面扫  相似文献   

11.
Shalmali  Pol  傅强 《放射学实践》2007,22(5):513-513
目的: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多所相关机构的研究在2000年~2002年分别独立进行了MRI与CT诊断急性脑卒中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那种检查方法对诊断该病更具有优势。方法:356名患在行CT扫描前两小时内行MRI扫描,从患症状出现到做MRI检查的中间时间为367min;到做CT检查的中间时间为390min。MRI采用1,5T扫描仪,梯度回波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序列。CT采用非增强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给药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IVU)两种检查的可能性、可行性、方法及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选择35例埯行CT增强扫描同时又需行IVU检查者,对其中30例利用自制压迫带,采用一次给药法先后完成两种检查;另5例则于CT增强扫描结束后,在CT机上通过加扫定位TOP像的方式模拟进行IVU检查。结果:通过一次给药先后完成CT增强扫描及IVU检查,总成功率达97.1%(34/35),其中在CT机上通过扫定位TOP像的方式模拟进行IVU,成功率达100%(5/5)。结论:通过一次给药,先后完成CT增强扫描及IVU两种检查,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各种检查的周期,减少对比剂用量及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幼儿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对于他们的头部CT扫描一直是困扰CT诊断医生的一大难点。由于普通CT扫描时间长、部分幼儿不合作因而得不到一张能够达到诊断标准的CT图片,因而如何做好小儿头部CF扫描中的准备成为CT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我院CT室在长达十五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综述如下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9例因外伤致肾上腺血肿患,分别于1周、1月内、1月以上至6个月追踪随访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肿早期即1周内病变平扫呈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中有4例见残留正常肾上腺组织且强化明显,血肿1周以上至1个月,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全部病例血肿密度不均,呈厚环状强化;血肿吸收及囊变期1个月至6个月内,大部血肿显示机化缩小为强化明显的结节状,部分吸收消失,少数囊变。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各个时期CT有一定特征性,动态随访扫描可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总结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分析5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1例病理所见,总结其CT和MRI的诊断要点。结果:海劣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和MRI特征为:(1)病变广泛累及小脑,大脑白质及脑博干,内囊后肢,多以小脑损害为重,其中以小脑中线两侧对称性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蝴蝶样病灶为特征。(2)病灶双侧对称,边界清楚;(3)CT示病灶为低密度。MRI示病灶为T1WI低信号以及T2WI高信号影;(4)增强病灶无强化。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脑白质的空泡样变性。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和MR表现为特征性改变,有海洛因烫吸史者,一旦出现小脑受损的表现,应及早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而CT增强扫描又是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病变的显示率与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应用离子型造影剂行增强扫描120例,无一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现将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夜急诊CT对多部位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7345例急诊各部位的CT扫描资料。结果:头部外伤(包括脑血管疾病)6530例;上、中、下腹部外伤464例;胸部外伤130例;腰椎外伤146例;颈部外伤43例;其他(包括胸椎、面部、眼眶、耳部、鼻骨)外伤共32例。结论:夜急诊检查,特别是夜晚在科室医师减少的情况下,难度大、要求高、操作人员因应有强烈的责任心感,要有操作CT技术水平及诊断的能力,因应稳、准、快避免重复扫描,争取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配合螺旋CT扫描保证增强效果。资料与方法:对210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观察。结果:离子型50例中,成功45例,失败5例;非离子型160例,成功150例,失败10例;其中头颅增强扫描80例,肝胆胰脾增强扫描100例,肾脏增强扫描15例,盆腔增强扫描15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全方位的护理保证了扫描的效果,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对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6例煤工尘肺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分别行螺旋CT常规剂量(100mA)和低剂量(65mA,30mA)1.5mm的薄层扫描,并行8.5mmMIP重建,比较不同剂量重建图像对微小结节的显示。结果 与常规剂量MIP重建图像比较,65mA和30mA组与常规剂量组对结节的发现无显性差异,65mA和30mA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7.97%、97.2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3%、96.00%。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MIP重建能理想地显示常规剂量扫描MIP重建所能显示的结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夹层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分别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后行血管重建,对比发现。结果:行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双腔.行血管重建可更直观地了解病变范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动脉早期扫描后行多维重建是早期、准确发现夹层动脉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