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CT导向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肿瘤后影像学变化,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CT引导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及肺转移瘤96例。结果96例中,肺癌82例,肺转移瘤14例,共110个病灶。氩氦刀共治疗103次,平均每次治疗1.06个病灶。肿瘤直径1.2~15cm,平均(4.0±2.5)cm。直径<4cm的肺内63个肿块显效率100%,直径4~6cm的肺内24个肿块,显效率95.8%,直径>6cm的23个肺内肿块,显效率69.6%。肺部肿瘤冷冻后CT表现病灶处开始可见逐渐增大的低密度类圆形冷冻区,冷冻区中心CT值为负值。随着氩氦刀冷冻治疗后时间延续,大部分肿块较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P<0.001。术后12月CT追踪了81个病灶,肿块完全消失(CR)16个(19.8%),缩小(PR)42个(51.9%),稳定(NC)17个(21%),增大(PD)6个(7.4%),总有效率为92.6%。结论CT检查对肺部肿瘤氩氦刀靶向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氩氦刀靶向治疗肺癌的CT影像学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例肺部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氩氦刀微创、靶向冷冻治疗,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氩氦刀冷冻形成的冰球能达到覆盖病灶体积的90%~100%,术前、术中和术后有不同的CT影像学表现。治疗后1~3月复查CT,肿块均有较大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结论:CT影像学表现能够直接客观地评价氩氦刀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癌氩氦刀治疗后CT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氩氦刀冷冻治疗是手段之一,提高对其术后CT征象的认识,对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6岁.因"咯血3天"就诊,近期无发热,CT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处一软组织块影(图1),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酷似肺癌CT表现,其后行一般抗炎保守治疗.1年9个月后复查CT,示:左肺上叶病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成一空洞,壁较厚,内壁光滑,有液平.痰查结核菌阴性,抗炎治疗2月后复查CT(图2)示:左肺上叶薄壁空洞,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液平不显著.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诊为"肺结核(左肺上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部平滑肌瘤(pulmonaryleiomyoma,PL)的CT特点,以提高对P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PL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PL6例均为单发;肿瘤大小为3.0~8.5cm,外形均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极其光滑;CT平扫均为中等密度,增强后均匀中等度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2例;1例PI.肿块实质明显斑片状强化且内部液化坏死无强化,1例环形强化,纵隔淋巴结均未见明显增大。结论肺部平滑肌瘤CT表现有特点,发现其典型CT表现,应考虑到平滑肌瘤的可能,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CT导向氩氦刀冷冻治疗26例肝癌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对26例肝癌在CT引导下使用氩氦超导手术系统反复冷冻升温,使其肿瘤组织坏死.结果:26例肝癌患者中,冷冻率达50%以上,1个月后CT复查,肿瘤坏死率达到42%~64%.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氩氦冷冻治疗高龄周围型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9例高龄周围型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氩氦冷冻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后3、6、12、24个月时肿瘤变化,统计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3、6、12、24个月病灶控制有效率(RR)分别为:100%(19/19)、94.7% (18/19)、89.5%(17/19)、84.2%(16/19);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安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气胸1例,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2例,胸腔积液1例,术后发热3例;治疗后3、6、12、24个月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19/19)、100%(19/19)、89.5%(17/19)、84.2% (16/19).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高龄周围型肺癌,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可靠,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酷似肺部肿瘤的真菌感染病例的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并探讨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整理肺部真菌感染并有CT影像资料的病例共100例,所有病例均经3次以上痰菌阳性确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中17例影像征象表现为肿瘤样改变的CT特点及临床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CT影像表现类似肿瘤样征象17例,占总例数的17%,本组17例中误诊为肿瘤8例,误诊率为47.1%,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率为5.9%,漏诊2例,漏诊率为11.8%。结论:结节样或肿块样肺部真菌感染仅从影像征象与肿瘤的鉴别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常需借助病史及病理或细菌学检查证实,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血病胸部浸润的CT表现,评价白血病肺部浸润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认的12例白血病患者的胸部白血病细胞浸润的CT(HRCT)表现。结果:白血症患者发生胸部浸润的CT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间质增厚、结节影,毛玻璃状改变,气腔实变等。这些表现与白血病细胞浸润肺的途径相一致,但不具特异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动物尿路梗阻模型,了解尿路梗阻后实验动物肺部影像学表现及病理改变,为临床判断尿路梗阻后肺改变提供资料。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分别制作单侧(单侧组)和双侧(双侧组)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术后第2天始行胸部高分辨CT扫描及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心钠素(ANP)检查,实验中及实验后取肺组织进行病检。结果:单侧组血Cr、BUN、ANP的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高分辨CT扫描表现及病检结果均正常;双侧组动物自术后4 d各项指标均出现异常。结论:单侧尿路梗阻不引起血Cr、BUN、ANP改变及肺高分辨CT和病理异常表现;双侧尿路梗阻后肺部CT表现、病理表现及血Cr、BUN、ANP值出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肺癌患者,纳入标准:(1)肺功能差、年龄大不能耐受开胸者;(2)周围型肺癌累及胸膜及胸壁肿瘤而无法彻底切除者;(3)肺癌通过临床综合治疗病灶缩小稳定,但不能消失者;(4)局限性肺癌,有手术切除适应证,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1)双侧或单侧多发病灶患者;(2)肿块靠近纵隔大血管,预计穿刺途径不可避免地会伤及大血管者;(3)严重肺功能低下,肺最大通气容积<39%;(4)重度咳嗽,反复出现呼吸困难,不能配合治疗者;(5)肿瘤晚期、明显恶病质及出血倾向者.根据以上标准入选66例共76个病灶进行了冷冻消融,病灶最大径为1.5~16.0 cm,全部病灶按照肿瘤体积行17 G冷冻探针穿刺适形冷冻.肿瘤最大径<3.0 cm者采取双针"夹击"冷冻;肿瘤直径3.0~5.0 cm者采取多针穿刺适形冷冻;肿瘤最大径>5.0 cm者采取瘤内穿刺适形布针,针距<1.5 cm.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疗效评价采用CT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大小及强化情况.结果 本组18例肿瘤最大径<3.0 cm,术中CT复查显示冷冻范围超过病灶边缘1.0 cm以上,病灶局部密度减低,紧邻病灶周围可见窄带状透亮环绕,其外围肺组织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环绕病灶形成靶征;术后1、3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及邻近肺组织无强化;6个月后复查,扫描局部可见纤维条索影;7例随访时间达2年,其中5例肿瘤无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1年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肿瘤骨转移.22例肿瘤最大径在3.0~5.0 cm之间,术后即刻CT复查显示,冷冻冰球覆盖全部病灶,病灶边缘的分叶和毛刺等恶性肿瘤征象消失,病灶体积轻度增大;术后1、3个月复查实性病灶逐渐缩小;9例患者随访达2年,其中4例肿瘤无复发,3例肿瘤稳定,2例出现其他部位转移.26例肿瘤最大径>5.0 cm,术中复查,冰球覆盖病灶体积70%~90%,周围肺组织无冷冻损伤改变.26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9例病灶体积缩小,11例病灶稳定,6例病灶进展伴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本组患者术中3例出现咳血;术后26例痰中带血丝,19例出现气胸,其中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气体完全吸收,拔管时间平均为5 d.结论 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疗效肯定,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活体肺组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7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肺组织。消融后即刻处死2只实验动物,观察组织微波消融后的病理变化;其余5只实验动物分别于消融后1周、3个月复查CT。结果术后即刻CT扫描,消融区直径1.1~1.6cm;1周后范围略有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甚至消失。2只实验动物出现少量气胸,未经治疗,1周后复查已自愈。微波消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是中央坏死和周围组织水肿。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活体兔肺是安全的,它有望成为治疗肺肿瘤的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在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肺肿瘤的治疗中备受推崇。但因术后病理改变的复杂性,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既存在重叠,又存有差异,使得评估充满挑战。就不同影像方法(CT、PET/CT、MRI)对肺肿瘤病人术后不同时期的评估进展予以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影像表现.方法 1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术后1~4个月内出现发热,但多不伴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等症状,X线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后经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杏确诊为肺部蠊缨滴虫感染.回顾分析肺部感染期间17例X线胸片和16例胸部CT像,总结该病的常见影像表现.结果 X线表现:17例患者中有16例出现累及双侧的肺部阴影,其中9例旱散在分布于双肺的点片状及条索状阴影,7例出现大片云絮状阴影,1例仅见双肺纹理增粗、紊乱;CT表现:所有16例有CT资料的患者,病灶均出现于双侧、累及2叶以上;15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11例出现片状实变影,14例出现条索样病灶,8例出现结节影.11例同时出现磨玻璃样改变、片状实变影和条索状病灶.10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具有致机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因素的患者,临床上出现发热而不伴咳嗽、咯痰等症状,胸部CT显示局限件分布于双肺、多叶的磨玻璃样阴影和散在分布于肺野内的片状实变影以及条索状影相伴出现,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到蠊缨滴虫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肺癌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探讨病灶最大径〈3和≥3cm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的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方法对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男27例,女17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3cm以下的小肺癌15例,≥3cm的肺癌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测量支气管动脉的内径。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53岁。对3组支气管动脉内径行方差分析。结果15例小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1.9±0.4)mm,29例大肺癌支气管动脉内径平均值为(2.5±0.5)mm,28例正常组支气管动脉内径的平均值为(1.6±0.4)mm,大、小肺癌及正常组之间支气管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均增粗,大肺癌较小肺癌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 正常组14例,肺部双能量灌注成像表现双侧肺部灌注对称,未见明显差异.渗出性病变组10例,表现为局部灌注量降低;肿块性病变组27例,因为发生位置不同肺部灌注成像表现各异,外周性肿块表现为局部肿块区域的灌注缺损,而中央型肿块因为累及肺门血管而表现为肺段性灌注降低区或缺损区.肺栓塞组3例,表现为肺栓塞区域的灌注缺损或稀疏.结论 利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以观察肺的灌注状态,尤其有利于评价中央型肺癌和肺栓塞患者肺灌注的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PECT的同机定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周围型肺占位患者,均行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取材样本长1.0~1.5 cm,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是近似t检验。结果27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1%、100%、97.82%。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肺癌(SCLC)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1、0.666,均P > 0.05),SCLC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值高于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 < 0.05);NSE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5,最佳诊断界值点为26.86 ng/mL,取26.86 ng/mL作为阈值鉴别SCLC与NSCLC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4%、84.92%。结论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可行的,对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NSE值有助于鉴别SCLC和NSCL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脑转移的CT特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4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型肺癌伴发脑转移患者均经脑部CT检查,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46例中,腺癌19例(41.3%),鳞状细胞癌9例(19.6%),腺鳞癌4例(8.7%),类癌2例(4.3%),未明确病理类型者12例(26%)。在CT像上,单发18例,多发28例,瘤周水肿见于21例,坏死囊变10例,结节状36例。结论肺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