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CPR)图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面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正常人及 11例面瘫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 ,对 30例正常人 (6 0耳 )各段进行测量。结果  30例正常人均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 ,显示率10 0 % ,11例面瘫患者中 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 ,显示率 81.8%。CPR图像上测得面神经管解剖数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P >0 .5 )。CPR图像能确定面瘫病因 ,面神经管受累部位、程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在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手术前评价中的价值.方法:8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行颞骨MS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别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在重建图像上观察和测量面神经管解剖及邻近关系,并与横断面图像和手术所见对照.结果:81例成功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其中28例术中见面神经管骨质破坏,CPR像均准确显示骨质破坏的位置、形态和范围,清晰显示病变与面神经管的关系,并准确测量面神经管与其解剖标记结构间的最短距离.结论:MSCT面神经管CPR重建可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提供可靠的活体形态学观察,有效避免术中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与解剖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urved p lanar reform ation,CPR)的方法并研究其解剖学的可靠性。方法20具(40侧颞骨)成人尸头标本行高分辨CT扫描及面神经管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曲面重建并测量各段长度、直径和2个弯曲的角度,观察重建图像上面神经管各段的形态及走行;对40侧颞骨标本的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相应各段长度、直径和2个弯曲角度,并观察面神经管形态及走行。结果①3个方向CPR图均能将面神经管全程直观地显示在1幅图像上,可清楚的显示面神经管在颞骨内的走行、形态和管壁等情况;②重建图像均可准确测得各段长度、直径及锥曲角度,冠状位和矢状位能准确测量膝状神经节角度,与解剖测量结果一致(P>0.05);③迷路段和膝状神经节的形态与走行方向在冠状位CPR显示好,水平段、锥曲及垂直段形态和走行在轴位CPR显示好,与解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结论面神经管高分辨率CT图像的CPR为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良好的、可靠的方法,可代替解剖测量与观察。  相似文献   

4.
颞骨内面神经的影像学研究:多层面CT和高场强M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面CT和高场强MR对颞骨内面神经及面神经管检查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5例头颅标本行多层面CT和1.5TMR扫描.多层面CT扫描参数如下螺旋方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30mA,扫描时间28,视野220mm,扫描层厚5mm,重建厚度1.25mm,螺距13,矩阵512×512.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建.MR检查采用三维稳态射频傅立叶采集(3DRF-FAST)序列(TR50ms,TE13ms,FOV250mm,层厚1.5mm).头颅标本进行大体解剖,结果与CT、MR影像相对照.结果颞骨内面神经管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在一个平面内显示,与MR图像相比,多层面CT对于面神经管的显示较好.MR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鼓室段、乳突段和膝状神经节.对于5例标本的双侧颞骨内面神经及面神经管分别于MR和多层面CT进行测量,直径分别为1.15±0.25mm,1.26±0.14mm.所测量结果与解剖标本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场强MR和多层面CT是颞骨内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检查的理想方法,两者结合使用更有利于颞骨内面神经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在同一幅图像上显示双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方法。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 6 0个病人的颞骨行高分辨率CT轴面扫描。扫描参数 :12 0kV ,2 0 0~ 2 5 0mAs ,准直0 .5mm ,螺距 0 .875 ,扫描时间 0 .75s/周 ,矩阵 5 12× 5 12。重建间隔 0 .1~ 0 .2mm ,重建矩阵 10 2 4×10 2 4。用PhilipsMx80 0 0工作站 ,分别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 (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图像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CPR)。轴面上的面神经管重建时 ,使用曲面重建功能绘制 1条沿一侧面神经管走行的CPR参考线 ;自内耳道起始部开始 ,沿着面神经管的走行 ,参照矢状面和冠状面面神经管的位置 ,在各层面上不断校正CPR参考线 ,使之位于面神经管的中央 ,直至茎乳孔 ,即可获得一侧面神经管全貌的曲面重建图 ;并将CPR参考线自内耳道起始端延伸至对侧 ,依上述步骤校正此线 ,即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获得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在MPR的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行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CPR ,方法与轴面上的CPR相似。结果  6 0例中的 5 6例轴面及MPR冠状面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的全貌 ;MPR的矢状面上同时行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 ,结果不满意 ,往往一侧显示清晰 ,另一侧只能显示部分面神经管 ,因此 ,只能左右侧分别重建显示。 4例面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管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及测量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的面神经管。方法 用多层螺旋CT对 40例 (80耳 )病人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扫描 ,在轴面及多平面重建的矢状位、冠状位上行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观察及测量面神经管。结果 面神经管的平均长度为 (2 9.73± 1.0 7)mm。迷路段、鼓室段及乳突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 (5 .6± 0 .74)mm、(10 .66± 0 .79)mm及 (13 .47± 1.0 1)mm。迷路段、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及乳突段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0 .76± 0 .16)mm、2 .3 7± 0 .63 )mm、(1.0 3± 0 .16)mm及 (1.5 7± 0 .3 1)mm。第一膝及第二膝的平均角度分别为 67.0 4°± 9.41°及 114 .2 5°± 8.44°。面神经管鼓室段与外侧半规管壶腹及弓部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0 .5 7± 0 .19)mm及 (1.5 9± 0 .61)mm。鼓室段与外侧半规管成角 10 .63°± 3 .6°。面神经管鼓室段与矢状面平均成角为 3 4.65°± 5 .3 9°。 80耳中 89%可见面神经管的裂缺 ,73 .7%仅位于鼓室段 ,其余 2 6.3 %在鼓室段、乳突段均可见裂缺。结论 面神经管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研究面神经管CT解剖的良好影像学方法 ,结合颞骨高分辨率CT的轴面扫描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建 ,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面神经隐窝径路解剖通道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双耳重度感音性耳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外耳、中耳、内耳解剖结构行MPR及VR立体重建,模拟显示面神经隐窝手术路径,分别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距外耳道后壁及面隐窝底距面神经管的距离。结果MPR清晰显示听小骨长轴,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蜗窗和内听道的骨性解剖结构;MPR图像可同层显示面神经管的鼓室段和垂直段;VR三维立体图像直观显示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蜗窗、面神经、面神经隐窝和内听道的膜性立体图像。在MPR图像上面神经管垂直段距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46mm、4.53mm;面隐窝底距面神经管的平均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02mm、1.03min。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人工耳蜗植入术面神经隐窝径路重要解剖学标志,面神经隐窝周围解剖结构测量结果可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具有极佳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面神经管病变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面神经管病变患者35例CT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4~51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建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5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乳突段骨折5例,迷路段骨折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侵犯面神经管15例;面神经瘤1例,乳突段面神经管前移2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面神经管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管多层螺旋CT成像的多平面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成像在面神经管的临床应用,以期为面神经管成像提供经验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耳畸形和正常颞骨的螺旋CT三维成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先天性耳畸形和正常颞骨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螺旋高分辨CT扫描技术,对16例先天性,中耳畸形及40例正常耳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三维表面成像,结果:16侧患耳畸形为:外耳道骨性闭锁,鼓室狭小,听小骨发育不育,面神经管异常等。小视野密集重建清晰显示了细微结构,多平面重建提供多位信息,三维表面成像立体直观地显示形态结构,结论:螺旋高分辨CT及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有利于外,中、内耳正常结构的显示和先天畸形的诊断,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建议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的MPR矢状位重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手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7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MSCT检查,在轴位HRCT及矢状位MPR图像上观察中耳结构及病变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矢状面MPR图像可良好显示颞骨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神经鼓室段及垂直段、乙状窦板及颈静脉球等结构显示尤佳。在MPR矢状位重建图像上38耳中耳炎可见中耳骨壁及听骨链的“人”字形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16耳(肉芽肿型5耳,胆脂瘤型11耳)面神经管破坏鼓室段12耳,乳突段4耳,其中3耳胆脂瘤型的面神经管鼓室段和乳突段均有骨质破坏;骨性半规管受累伴骨质破坏12耳;解剖变异有乙状窦前置8耳,乙状窦的前壁至外耳道后壁的最短距离约0.4~0.8cm,平均0.6cm;2例高位颈静脉球;均得到手术证实。结论矢状位MPR图像对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骨管损伤程度、位置及与周围位置的毗邻关系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提高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外中耳畸形的水平。资料与方法对22例(24耳)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密集重组后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轴面、冠状面、斜轴面、斜冠状面)、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容积重组(VR)成像,与手术所见进行详细对照观察。结果手术治疗24耳,外耳道狭窄1耳,骨性闭锁18耳,膜性闭锁3耳。鼓室腔狭小12耳。锤骨畸形或缺如23耳,其中1耳CT见细小锤骨,而手术为缺如。砧骨缺如4耳,砧骨畸形16耳,其中有2耳手术见砧骨长脚长、砧骨粗大,而CT表现基本正常。镫骨细小畸形6耳,其他畸形7耳,镫骨缺如5耳;砧锤关节融合畸形14耳,轻度变形1耳,缺如4耳;砧镫关节融合1耳,不连5耳,缺如7耳;卵圆窗骨性封闭8耳,上述CT所见均与手术相符。手术见3耳圆窗骨性封闭,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有3耳未见咽鼓管开口,其中1耳CT表现正常。手术见面神经管前位8耳,其中1耳CT表现正常。结论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其多种后处理成像综合观察,多数可以反映外中耳畸形情况,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核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冠状位可显示游离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游离髓核的形态、大小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对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式和途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面神经管与周围结构解剖关系的显示能力及其CT表现,为诊断面神经病变及相关手术操作提供可靠信息.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来我院行副鼻窦螺旋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70例,其中成人50例(100耳),儿童20例(40耳);均行副鼻窦横断面螺旋CT扫描,骨算法重组成像,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采用MPR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在重组出的MPR斜矢状面、斜横断面上观察面神经管的正常形态,在MPR常规横断面、冠状面上对各段面神经管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进行测量,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上述测量值有无差异.结果 (1)面神经管乳突段内缘与颈静脉窝外缘最突出点的距离在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距离小于左侧,儿童距离小于成人;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段后缘距乙状窦前缘距离在成人测量值大于儿童(P<0.05),侧别及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乳突段前缘距外耳道后壁、圆窗龛后外缘、鼓岬外缘最突出点垂直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段下缘位于前庭窗下缘水平上方者占33.57%,位于其下方者占19.29%,与该水平平行者占47.14%.鼓室段内缘距前庭窗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段下缘距鼓岬外缘最突出点、圆窗龛后下缘的垂直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人工耳蜗植入术面隐窝径路相关结构关系的研究:鼓岬外缘最突出点距圆窗中点、圆窗龛后外缘、锥隆起顶点、面隐窝后缘、面隐窝前外缘顶点的距离在侧别、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与周围结构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及避免术中的意外伤害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扫描斜轴位MPR在面神经管膝状窝及其周围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行颅中窝面神经减压手术证实的面神经管膝状窝或鼓室段近端骨折患者33例,回顾分析其术前CT图像,将术中所见与常规轴位、冠状位及斜轴位MPR图像所见对比。比较2种诊断模式(常规轴位及冠状位联合应用,常规轴位、冠状位及斜轴位MPR联合应用)对面神经管膝状窝及其周围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CT显示骨折线累及膝状窝或鼓室段近端22例(66.67%),其中常规轴位显示8例(24.24%),冠状位显示6例(18.18%),斜轴位显示20例(60.61%)。常规轴位或冠状位及斜轴位图像均能显示骨折线累及膝状窝或鼓室段近端10例,仅斜轴位显示12例,常规轴位、冠状位或斜轴位均不能显示11例。斜轴位MPR显示面神经管膝状窝或鼓室段近端局限性扩大26例(78.79%)。统计分析表明2种不同的诊断模式对膝状窝及其周围骨折诊断符合率有统计学差别。结论斜轴位MPR与常规轴位、冠状位图像联合观察可提高术前面神经管膝状窝及其周围骨折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外伤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SCT对41例外伤性面瘫的颞骨行高分辨率轴面扫描。用Ph ilipsMx8000MSCT工作站,行岩锥感兴趣区的多平面重建(MPR)及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CPR)。观察骨折类型,骨折线的走行,中耳腔、乳突积血及外耳、中耳、内耳和面神经管的受累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39例颞骨有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其中岩骨纵行骨折34例,横行骨折2例,混合型2例,1例岩骨无骨折,但颞骨鳞部骨折,2例未发现骨折。其中2例为双侧岩骨骨折。面神经管的CPR及MPR显示21例患者面神经管受累,9例可见骨碎片。结论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的全貌及其损伤,对外伤性面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实时三维成像显示内耳结构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 RT-3D成像显示内耳结构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对12例颞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利用RT-3D成像,层厚1mm,螺距1.0,0.1mm密集重建。结果:12例24耳耳蜗呈蜗牛状22耳,前庭呈囊状,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及后半规管显示良好,半规管总脚及膨大的壶腹均显示良好;1例2耳耳蜗、前庭及半规管融合成囊状,类似倒“逗号”状。22耳蜗神经、前庭神经显示良好,其中2耳蜗神经较细;1例左侧内听道狭窄,蜗神经管变细;24侧面神经膝段均清晰显示,面神经鼓室段4例8耳显示良好,面神经乳突段与周围乳突气房分辨差。结论:螺旋CT RT-3D成像能清晰显示内耳结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多方位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MPR、SSD和CPR三种重组方法在颌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颌骨进行1.25mm/4i薄层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将原始轴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CPR重组.结果:16例颌骨良恶性肿瘤在MPR重组图像上较好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并且很好地显示了肿瘤周围软组织受浸程度.SSD很直观地、立体地显示了皮肤软组织及颌骨肿瘤的表面全貌.CPR将颌骨重组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全景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了颌骨内肿瘤,并良好地显示了肿瘤与齿槽骨和牙齿的关系.结论:MPR、SSD和CPR在颌骨肿瘤的显示上各有其优点,三种显示方法联合应用对临床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