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腺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3月至1997年3月的6年中收治各种原发性纵隔肿瘤共82例,其中胸腺瘤42例(占51.2%),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胸腺瘤病人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14~69岁。病程3天~9年。31例伴有重症肌无力(MG),7例有胸部压束感或刺...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1982~1990年共施行小儿纵隔肿瘤手术23例,现就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4个月至15岁,5岁以下18例,5岁以上5例。其中纵隔畸胎瘤4例,纵隔淋巴管瘤4例,纵隔节细胞神经瘤3例,纵隔支气管囊肿4例,纵隔胸腺瘤性增生2例,纵隔恶性淋巴肉瘤1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4例,纵隔何杰金氏病1例。3例恶性纵隔肿瘤因手术难以切除,只行活检,其余20例作肿瘤切除术。麻醉实施常规术前药,全部采用静脉麻醉药和气  相似文献   

3.
9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1年4月至1997年3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9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临床资料本组93例中男44例,女49例。年龄2~66岁,平均33岁。其中畸胎类肿瘤36例(良性35例、恶性1例),神经源性肿瘤18例(良性17例、恶性1例),胸腺肿瘤...  相似文献   

4.
3例纵隔化学感受器瘤张合林,平育敏,孟宪利,陈龙奇,何明1965年1月~1993年1月,我们共收治各类纵隔肿瘤406例,其中纵隔化学感受器瘤3例,占0.74%。例1女,22岁。体检时发现左上纵隔肿瘤。查体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左前上纵隔有一约4cm×...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组织学类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是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组织学分类不统一 ,且不能确切的反映胸腺瘤的临床特征。我们采用WHO(1999年 )分型标准 ,分析了我院 196 4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手术治疗的胸腺瘤病人共 6 5例 ,除胸腺癌、胸腺淋巴瘤、胸腺脂肪瘤外 ,上皮型胸腺瘤共 4 2例 ,现重点分析此型胸腺瘤的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中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7~ 6 7岁 ,平均 38 9岁。肿瘤 3 0cm× 2 3cm~ 14 0cm× 10 0cm大小 ,位于前纵隔 ,其中 2例延伸至颈部。术中肉眼见外侵胸膜或大血管或肺共 10例 ,占 2 3%。胸腺瘤分型与Masao…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1995年6月~2002年12月对34例纵隔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3.9岁。胸腺瘤14例(良性胸腺瘤9例,恶性5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畸胎类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转移癌、淋巴瘤、蔓状血管瘤各1例。肿瘤最大径3.5cm~6cm,平均45cm。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健侧卧位,胸腔镜trocar位于腋中线6或7肋间,2个操作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而定。结果34例纵隔肿瘤中,25例完成胸腔镜肿瘤切除,9例小切口辅助完成。3例仅行肿瘤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中、后纵隔肿瘤,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提高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1991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23例,术前均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对发生MG危象患者予以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发生MG危象,经处理后痊愈。随访20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3个月~10年,缓解3例,明显改善11例,改善5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胸腺瘤部分切除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胸腺瘤合并MG患者除临床证实肿瘤无法切除或已胸外转移者外,其余均应手术治疗,完全切除胸腺瘤并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腺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腺肿瘤在所有恶性疾病中占0.2~1.5%,是成人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之一,大约占50%,其中恶性胸腺瘤约占纵隔肿瘤的8%~10%。目前主要通过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进行分类,临床上常用Masaoka分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胸腺瘤,尤其是恶性胸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恶性胸腺瘤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年龄33~72岁,平均48.8岁。前纵隔肿物19例,中纵隔肿物1例,后纵隔肿物3例。三孔法,左侧机械臂为抓钳,右侧机械臂为超声刀,中间为观察孔。前纵隔胸腺来源肿物行全胸腺切除术,后纵隔及中纵隔来源肿物沿肿物包膜完整切除。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全胸腺切除术19例,中纵隔气管囊肿剥除术1例,后纵隔肿物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93.9±38.6)min,术中出血(55.2±18.6)ml,术后24小时胸管引流量(115.2±69.9)ml,术后住院时间(5.4±1.4)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术后病理示胸腺瘤16例,神经鞘瘤3例,胸腺囊肿2例,胸腺增生及支气管囊肿各1例。23例随访1~48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胸腺类癌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8年至1996年,我们共收治胸腺肿瘤232例,其中胸腺类癌4例,占1.7%,均接受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3~60岁,平均50岁。胸痛3例(其中1例伴咳嗽),1例体检发现;2例合并高血压病。胸部CT显示肿瘤多位于右前中纵隔,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少有分叶,未见钙化。术前诊断畸胎瘤3例,胸腺瘤1例。术中见肿瘤源于胸腺,3例实性,1例囊实性。3例有完整包膜,其中1例表面有血管网,1例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有非癌性粘连;1例外侵心包、右肺。均切除肿瘤。术后病人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1年12月行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及头灯照明,经颈横切口从胸骨后间隙完整游离肿瘤及全胸腺并切除。结果1例因游离中发现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肿瘤。12例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8.1min(3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ml(30~50m1),平均术后住院3.7d(2~7d)。1例术后第2天出现房颤,药物治疗后转窦性心率。13例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病理:MasaokaI期胸腺瘤2例,Ⅱ期胸腺瘤3例,Ⅲ期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5例MasaokaI/Ⅱ期胸腺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57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1例MasaokaⅢ期胸腺瘤术后放疗50Gy,随访14个月,无复发;胸腺增生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14~28个月均完全缓解;其余4例良性胸腺肿瘤随访31—59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早期小病灶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胸腺内病变的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及≤5cm的MasaokaI/Ⅱ期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病例数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预后张东明吕树梁岳世昌乌达刘长宏周一民胸腺瘤是前纵隔的一种常见肿瘤,其病理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性常常对其预后难以判断。1986~1996年,我们对131例纵隔肿瘤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所有的病例均作了病理切片检查,病理诊断为良性胸腺瘤88...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院27年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180例。男98例,女82例。其中神经源肿瘤的例(86.11%),畸胎类肿瘤57例(31.67%),胸腺瘤28例(16.56%),囊肿15例(8.33%),其它肿瘤15例(8.33%)。本文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不同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谢红,吴锦书,安建中,李华,荣乐齐,李华,仇正平,陈培敏本文报道7例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体会。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7~60岁,胸腺瘤3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细胞瘤1例,囊性瘤1例,其他1例。术前5例有明显气管受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1岁,因“胸闷、胸痛2月余,活动后加重”入院。入院后胸部CT提示前纵隔结节影。临床考虑胸腺瘤,予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提示胸腺瘤、胸腺增生及其他富含淋巴组织病变待排。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纵膈)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精原细胞瘤伴胸腺增生及部分区域淋巴滤泡形成。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并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随访至今19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精原细胞瘤发生在纵隔罕见,镜下伴发显著弥漫的淋巴组织增生有其独特的机制,并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结合影像学特点。注意标本的充分取材、在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充分的鉴别诊断,实现早发现、早诊断,可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6.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张合林,白世祥,王新,平育敏1965年1月至1994年1月,我们收治各类纵隔肿瘤及囊肿426例,其中囊性淋巴管瘤仅9例,占2.ll%。均经手术摘除及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19~56岁...  相似文献   

17.
1985年3月至1997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纵隔肿瘤22例,其中前上纵隔9例,后上纵隔10例,后下纵隔3例;神经源性肿瘤10例,胸腺瘤8例,畸胎瘤4例。1例术后死于重症肌无力危象,其余治愈。本文对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处理进行探讨,强调经胸壁穿刺细胞学检查为明确肿瘤性质的安全、简便方法,着重对胸腺瘤切除术后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防和抢救提出自己的体会,介绍了胸内巨大纵隔肿瘤术中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9%~17%,大约95%的胸腺瘤发生在纵隔以外的部位,如颈部、肺门和肺实质内。作为最常见的伴发疾病,约30%~65%的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MG),其他伴发疾病有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低丙种球蛋白血症(HG),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自1998年2月~2004年5月行手术治疗胸腺瘤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3D胸腔镜(single-port 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P-3D-VATS)切除巨大(直径≥5 cm)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单孔3D胸腔镜切除巨大纵隔肿瘤12例资料,胸部CT测量肿瘤直径5~10 cm,(6.9±1.9)cm。腋前、中线第4或5肋间切口长3~4 cm,利用胸腔镜器械行纵隔肿瘤及全胸腺切除。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0~240 min,(130.8±71.5)min;术中出血量40~200 ml,(100.4±56.1)ml;胸腔引流时间2~4 d,(2.8±0.7)d;术后住院时间2~5 d,(3.2±1.0)d。术后病理诊断畸胎瘤2例,胸腺瘤5例,神经鞘瘤2例,胸腺癌1例,心包囊肿1例,支气管囊肿1例。术后迟发性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6~38个月,(27.9±8.2)月,无复发。结论单孔3D胸腔镜下切除巨大纵隔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纵隔平滑肌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纵隔平滑肌瘤2例张合林陈龙奇孟宪利平育敏白世祥1965年至1995年卅年间,我们共收治各类纵隔肿瘤457例,其中有纵隔平滑肌瘤2例,占0.44%。例1女,36岁。胸闷、气短1年,背部疼痛1个月。查体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示右后上纵隔一肿物阴影,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