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PDGF—BB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过程中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及炎症介质的分泌变化,并探讨迷迭香酸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PDGF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及迷迭香酸干预。实验设正常对照组、增殖组、单纯迷迭香酸组和迷迭香酸干预组,利用分光法分别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GF~β1,MCP~1及纤维连结蛋白的蛋白分泌量。结果:经PDGF—BB刺激系膜细胞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而迷迭香酸干预能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降低丙二醛的产生。PDGF—BB(20ng/mL)同样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TGF—β1与MCP-1,刺激GMC合成FN蛋白。RA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F-β1,MCP-1,FN蛋白分泌。结论: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及炎症介质参与了系膜细胞的增生,而迷迭香酸则能抑制系膜细胞的上述改变,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在PDGF—BB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抑制肾球系膜细胞分泌TGF-β与MCP-1,并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纤维连结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Na^ /H^ 交换器-1(NHE-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10%小牛血清、PDGF-BB作用24小时后检测细胞NHE-1mRNA表达、^22Na摄取量、细胞内pH(pHi)和^3H-TdR掺入量,观察不同浓度NHE-1抑制剂-乙基,异丙基氨氯吡咪(EIPA)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0%小牛血清、PDGF作用后24小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NHE-1mRNA表达、^22Na摄取量明显增加,同时伴有pHi增高和^3H-TdR掺入量增加,以10%小牛血清作用更为显著。随着EIP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小牛血清、PDGF等生长因子参与调节肺动脉平滑肌细胞NHE-1表达和激活,使细胞内碱化,可能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俞猛  夏仁云  高飙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28-273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1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创面愈合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陈玉林  黄康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080-1081
为建立客观、准确地评价创面愈合的标准,该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献进行检索,总结和筛选了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分析、巨噬细胞定量分析、羟脯氨酶含量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角质细胞胶原酶-1含量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单核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水平和角质细胞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2水平等13种创面愈合评价指标。其中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病理学分析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创面愈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敏  李嵩  李红玲 《临床荟萃》2009,24(16):1398-1401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的纯合二聚体(PDGF—BB)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脑组织和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PDGF—BB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32例人血管网织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PDGF—BB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管网织细胞瘤组织中PDGF—BB和VEGF高于正常脑组织中PDGF—BB和VEGF表达,PDGF-BB灰度值为101.2±15.7VS180.2±14.6,VEGF灰度值为104.4±15.8VS181.5±14.6(均P〈0.01),并且血管网织细胞瘤组织中PDGF—BB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血管网织细胞瘤可分泌PDGF—BB和VEGF,这两种因子在作用机制上可能有密切的联系或存在因果关系。检测PDGF—BB和VEGF。可以为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抗PDGF-BB及抗VEGF联合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PDGF,TGF-β1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4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PCⅢ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检测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后o,12,24W时PDGF—BB、TGF—β1及PCⅢ水平。结果实验组PCⅢ,PDGF—BB及TGF—β1含量在治疗的12,24W与0W相比有显著性下降,PDGF—BB及TGF—β1随PCⅢ的下降而减低;实验组PDGF—BB,TGF—β1与PCⅢ具有相关性。结论PDGF—BB,TGF—β1是肝纤维化标志物,在肝纤维化检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在治疗骨折愈合、骨质疏松等疾病中的作用,克隆了PDGF—B的成熟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方法:从脐静脉内皮细胞提取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包含全长编码人PDGF—B基因cDNA,再以此为模板,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出PDGF—B成熟肽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pGEM—T上,进行序列测定。之后将此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构建成表达质粒pQE30—PDGFB。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证实PDGF—B成熟肽基因克隆成功,序列正确。结论:PDGFB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促进骨修复功能研究及基因工程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沉默水通道蛋白1(AQP-1)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PDGF处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1表达变化。在hRPE细胞中转染AQP-1 siRNA慢病毒载体,经PDGF处理以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QP-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爬片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结果PDGF处理后的hRPE细胞中AQP-1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转染AQP-1 siRNA慢病毒载体后的hRPE细胞中AQP-1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DGF处理后的hRPE细胞增殖能力升高,细胞迁移能力也升高,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升高。沉默AQP-1后的hRPE细胞经PDGF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能力也降低,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结论沉默AQP-1能够抑制PDGF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经不同浓度的维拉帕米、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和 PDGF加维拉帕米处理后 ,Brd U和 MTT法作细胞增殖测定 ,并计算抑制率。结果维拉帕米抑制大鼠系膜细胞的生长 ,随药物浓度增加 ,抑制率随之增强。而 PDGF则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再经维拉帕米处理后 (维拉帕米 + PDGF组 )系膜细胞生长减缓 (0 .796± 0 .0 13 ) ,较单纯 PDGF组 (1.2 67± 0 .0 3 5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维拉帕米具有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其机理之一可能是拮抗 PDGF所介导的细胞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所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取传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D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氯沙坦,用BrdU掺入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PDGF和AngⅡ明显促进系膜细胞的生长(P<0.01);氯沙坦(10-7~10-5mol/L)有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与维拉帕米联合使用则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DGF组加入氯沙坦后,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减弱,与单纯PDGF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DGF具有明确的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氯沙坦则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活性,可能是通过阻断PDGF的诱导增殖作用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霉素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PDGF、VEGF和血管生成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DMEM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培养。MTT细胞活性实验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PCR检测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表明,新霉素对U251细胞增殖存在抑制作用,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进行,并发现新霉素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增强。RealTimePCR结果显示,新霉素作用后U251细胞中PDGF、VEGF和血管生成素mRNA的表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分别降低了26.75%、38.23%和43.87%。ELISA分析表明新霉素能够降低PDGF、VEGF和血管生成素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新霉素能够抑制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PDGF、VEGF和血管生成素的表达并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Aβ25-35诱导海马细胞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取新生3d内大鼠海马细胞行体外培养7d,分别在加入Aβ25-35前后加入NGF和等体积培养液,采用MTT和β-tublin、ChA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β-tublin免疫组化证实所培养的为特异性结构完整的海马神经元。MTT及免疫组化显示Aβ25-35导致细胞活力显降低及ChAT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NGF能有效地阻止和轻度地修复Aβ25-35诱导的海马细胞损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P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HPASMC为研究对象,PDGF-BB诱导增殖,法舒地尔进行预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与空白组比较,PDGF组HPASMC细胞增殖比例,S期细胞比例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27kip1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用法舒地尔预处理后,与PDGF组比较,细胞增殖比例,S期细胞比例和PCN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27kip1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法舒地尔可通过上调p27kip1蛋白表达来抑制PDGF诱导的HPASMC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羧甲基壳聚糖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或5代人牙周膜细胞,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体积分数2%FBS的DMEM培养液)、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100mg/L羧甲基壳聚糖+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800mg/L羧甲基壳聚糖+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100mg/L羧甲基壳聚糖组、800mg/L羧甲基壳聚糖组。结果与结论:①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且100mg/L羧甲基壳聚糖+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800mg/L羧甲基壳聚糖+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细胞增殖高于其他组(P<0.05),100mg/L羧甲基壳聚糖+10μg/L血小板生性生长因子BB促增殖作用最显著(P<0.05)。②细胞周期检测:与MTT检测结果相符。③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除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降低外,其余组均增强(P<0.05)。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细菌因素的影响以及创面局部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治疗对细菌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割圆形创面 ,创面分别涂 PDGF或基质。于伤后不同时间点采样 ,测定创面细菌量及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结果 :1创面总细菌量及革兰阴性 (G- )菌量均在伤后第5日达到峰值 ,而后逐渐下降 ,但 G- 菌量下降明显快于总菌量 ,伤后第 7日已降至伤后第 1日水平 ,第 14日已检测不到 ;2伤后早期创面愈合速度较慢 ,第 7日后明显加快 ;这一快速愈合期与 G- 菌菌量快速减少期恰好重叠 ;3PDGF治疗组创面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基质对照组和单纯致伤组 ,但其创面菌量变化与其余 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创面 G-菌菌量变化可能影响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速度 ;创面使用 PDGF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但对创面菌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rh PDGF BB)凝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切割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13只糖尿病大鼠在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面积 2 .5 4 cm2 ,将创面分成5组 ,即 rh PDGF BB凝胶剂高剂量 (14 .0μg/ cm2 创面 )、中剂量 (7.0μg/ cm2 创面 )、低剂量 (3.5μg/ cm2 创面 ) 3组 ,凝胶剂基质对照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制剂 14 d,观察伤后不同时间各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 :伤后 14 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至 (0 .2 2±0 .30 ) cm2、(0 .0 5± 0 .0 6 ) cm2和 (0 .32± 0 .32 ) cm2 ,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2 3± 0 .2 2 ) cm2 (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2 2± 0 .2 5 ) cm2 (P<0 .0 5 )。伤后 7d rh PDGF BB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伤腔容积减小至(0 .0 4± 0 .0 3) m l、(0 .0 2± 0 .0 2 ) ml和 (0 .0 6± 0 .0 3) ml,只有中剂量组明显小于凝胶剂基质对照组 (0 .0 6±0 .0 3) m l(P<0 .0 5 )和空白对照组 (0 .0 7± 0 .0 5 ) m l(P<0 .0 5 )。组织学检查显示 ,经 rh PDGF BB中剂量治疗的创面伤后 7d肉芽组织生长活跃 ,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 ,伤后 14 d rh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期间有大量生长因子参与,并且这些因子在发挥本身功效时,还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更好的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目的:了解不同质量浓度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肌腱细胞,根据培养液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的不同分为对照组(0μg/L)和实验组(1,5,10,20,50,100,150,200,250μg/L),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另外检测对照组与20μg/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组培养12-72h时肌腱细胞的吸光度值,以观察其增殖量效与时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Ⅲ型胶原染色呈阴性,证明为大鼠肌腱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除250μg/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组外,其他各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均升高(P〈0.05或P〈0.01);并且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吸光度值先逐渐增大,达一定浓度(20μg/L)后,又逐渐减小。在20μg/L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组,肌腱细胞数量从培养12h开始增加,至48h达高峰,在培养24-72h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可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在一定质量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中ERK信号转导通路对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ASMC,实验设未干预组(A组)、ERK阻断剂(U0126)组(B组)、PDGF组(C组)、PDGF+ERK阻断剂组(D组)。B组又分为B1组、B2组、B3组、B4组,加入浓度分别为0.1μmol/L、1μmol/L、5μmol/L、10μmol/L的U0126;C组又分为C1组、C2组、C3组、C4组,加入浓度分别为1μg/L、10μg/L、25μg/L、50μg/L的PDGF—BB。免疫组化法测ERK。蛋白的表达(仅测A、B4、C4、D组),RT—PCR法测其mRNA表达。结果ASMC中ERK,蛋白表达B4组显著低于A组(P〈0.01),C4组显著高于A组(P〈0.01),D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B2组、B3组.B4组ERK,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P〈0.01),U0126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DGF—BB诱导ASMC中ERK的活化;C1组、C2组、C3组、C4组ERK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ERK1 mRNA的表达与PDGF—BB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D组则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可剂量依赖地激活哮喘大鼠ASMC内的ERK通路,ERK通路参与了PDGF诱导的A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PDGF)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Na /H 交换器 1( NHE 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10 %小牛血清、PDGF BB作用 2 4小时后检测细胞 NHE 1m RNA表达、2 2 Na摄取量、细胞内 p H( p Hi)和3 H Td R掺入量 ,观察不同浓度 NHE 1抑制剂——乙基 ,异丙基氨氯吡咪 ( EIPA)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10 %小牛血清、PDGF作用后 2 4小时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 NHE 1m RNA表达、2 2 Na摄取量明显增加 ,同时伴有 p Hi增高和3 H Td R掺入量增加 ,以 10 %小牛血清作用更为显著。随着 EIPA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 ,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小牛血清、PDGF等生长因子参与调节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NHE 1表达和激活 ,使细胞内碱化 ,可能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等组成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克隆形成率。(2)将培养人表皮干细胞接种于制备的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治疗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3)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用含表皮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含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D组用创面空置为对照。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稳定,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移植后A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B、C、D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