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50只BALB/c无胸腺裸鼠,建立人胃腺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原位移植耐药模型,在模型建立次日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FU组、5-FU 葛根素组、5-FU 异博定组、葛根素组,共给药3周,10周后拉颈处死.比较各组局部浸润、远处脏器(肝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称取瘤重计算各组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胃癌组织中P-gl及Ml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疗组脏器转移率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5-FU 葛根素组的抑瘤率(34.25%)高于5-FU组(11.02%),P-gp、MR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5-FU组,P<0.05,但远处脏器转移率与5-Fu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而葛根素组抑瘤率、远处脏器转移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P-gp、MRP蛋白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逆转裸鼠原位移植瘤的多药耐药性,其逆转机理与促使P-gp、MRP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能否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MMC)的耐药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8只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灌胃)、MMC组(MMC 2.5 mg/kg腹腔注射)、ROS组(ROS100 mg/kg灌胃)、MMC+ROS中剂量组(MMC2.5 mg/kg腹腔注射+ROS 50 mg/kg灌胃)、MMC+ROS高剂量组(MMC 2.5 mg/kg腹腔注射+ROS 100 mg/kg灌胃)、MMC+CSA组(MMC2.5 mg/kg腹腔注射+CSA 50 mg/kg灌胃)。每组8只裸鼠;用药40天后,观察各组裸鼠体重和移植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组织形态。结果处死前各组裸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MMC组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OS组、MMC+ROS中剂量组、MMC+ROS高剂量组、MMC+CSA组与空白对照组、MMC组比较移植瘤瘤体积和抑瘤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瘤体生长,罗格列酮可部分逆转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祼鼠移植瘤对丝裂霉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检测其多药耐药性,为进行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筛选和体内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生长状况;移植瘤生长情况;进行瘤重及瘤体积比较;移植瘤P-gp耐药蛋白表达;原代培养细胞,检测移植瘤模型多药耐药性。结果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低分化腺癌,移植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后,P-gp表达强阳性+++,具有多药耐药性,模型建立成功。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多药耐药移植瘤模型,为胃癌耐药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As203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即As203低(1.0 mg/kg)中(2.5 mg/kg)高(5.0 m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及阳性对照5-FU组(20 mg/kg),腹腔连续给药10 d,计算抑瘤率,检测用药后裸鼠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用药前后裸鼠体重改变,实时定量RT-PCR检测移植瘤内caspase-3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低剂量As203组及5-FU组抑瘤率分别为60.6%和78.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及5-F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低剂量As203组caspase-3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在数值上caspase-3表达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均出现白细胞抑制,但较5-FU组轻,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低剂量As203表现出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有关;As203对肝肾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胃癌耐药细胞P-gP、GST-s表达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的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ring enzyme,GST-s)抑制作用.方法 逐渐递增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浓度诱导胃癌细胞株SGC7901产生耐药性SGC7901/VCR.MTT法测定诱导前后VCR、5-氟尿嘧啶(fluorouacil,5-Fu)、表阿霉素等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明确SGC7901/VCR是否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即具有多药耐药性;Western blot测定肿瘤细胞内P-gp、GST-s表达.结果 胃癌SGC7901/VCR细胞对VCR、5-Fu、表阿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6.56倍、2.69倍及13.05倍.经As2O3预处理24 h后,VCR、5-Fu、表阿霉素对SGC7901/VCR的耐药倍数显著下降(P<0.05).SGC7901/VCR在静息时细胞内P-gP、GST-s8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GC7901.而As2O3可使SGC7901/VCR细胞内P-gP、GST-s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三氧化二砷可以抑制P-gP、GST-s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给药组。连续给药10d。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联合给药组抑瘤率为70.07%,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Fu组和新加良附高剂量比较,联合给药组抑瘤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给药组上调肿瘤组织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5-Fu组和新加良附高剂量组比较,联合给药组Bax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结论联合给药组抑瘤率高于单独给药组,在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方面优于单独给药组,显示两药协同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45只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细胞BGC-823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冲剂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和模型组。白鹤冲剂组予含生药0.2g/mL的白鹤冲剂0.5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稀释液0.2mL腹腔注射化疗;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5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脱颈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荷瘤裸鼠原位移植瘤转移情况,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白鹤冲剂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为52.86%和42.87%。白鹤冲剂组与5-FU组裸鼠胃周、肝门淋巴结和肝脏、腹膜转移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组转移率分别是33.33%、35.71%和80.00%(P〈0.05)。白鹤冲剂组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5-FU组降低(P〈0.01,P〈0.05)。 结论:白鹤冲剂可以抑制裸鼠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降低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胃肠安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66只,其中41只制作原位移植瘤模型,另25只制作皮下移植瘤模型.两种模型的裸小鼠分别随机分为3组:胃肠安组,5-FU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胃肠安组予以含生药0.12 g/ml的胃肠安煎剂0.5 ml灌胃,1次/d;5-FU组以5-FU 50 mg/kg行腹腔化疗,1次/周;生理盐水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0.5 ml/d灌胃.原位移植瘤裸小鼠于造模后第64天处死;皮下移植瘤裸小鼠于造模后第41天处死.观察各组的抑瘤率,原位移植瘤各组肿瘤的转移情况,皮下移植瘤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胃肠安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为40.82%和37.92%;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两组的抑瘤率则分别为48.70%和60.10%.原位移植瘤模型中,胃肠安组和5-FU组裸小鼠胃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横膈转移和腹膜转移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3组的总转移率分别为30.77%、28.57%和71.43%(P <0.05).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胃肠安组和5-FU组的PCNA总阳性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胃肠安组和5-FU组瘤重、总转移率和PCNA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胃肠安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5-FU组(P<0.05).结论:健脾中药复方胃肠安具有抑制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胃肠安对胃癌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对其抑制转移的机制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注射液雷替曲塞对胃癌患者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购入的84只裸鼠建立人胃癌细胞MGC-803皮下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雷替曲塞组给予腹腔注射雷替曲塞,5-Fu组给予腹腔注射5-Fu,详细观察对比干预后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瘤重、抑瘤率、凋亡率及癌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结果:常规组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瘤重均高于雷替曲塞组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裸鼠体重高于5-Fu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移植瘤体积、瘤重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裸鼠癌细胞S期分布高于雷替曲塞组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与5-Fu组S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与5-Fu组G0/G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与5-Fu组G0/G1期分布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G2/M期分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癌细胞抑瘤率、凋亡率明显低于雷替曲塞组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癌细胞抑瘤率、凋亡率显著高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给予雷替曲塞治疗与5-Fu抑瘤效果相似,可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裸鼠移植瘤生长,并可诱导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建立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反义寡核苷酸(ASOND)组、正义寡核苷酸(SOND)组和对照组,瘤体内分别注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HIF-1α ASOND、HIF-1α SOND和空白阳离子脂质体.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测瘤重计算抑瘤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各组肿瘤组织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ASOND组裸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ASOND组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ND组、SOND组抑瘤率分别为47.94%、1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OND组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和MVD的表达低于SOND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肿瘤原位注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能降低HIF-1α的表达,继而减少VEGF的生成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转染人胃腺癌SGC7901对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及EphA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HIF-1α基因重组质粒pGCsi-shHIF-1α,转染胃腺癌SGC7901细胞并接种裸鼠(SGC7901/shRNA,实验组),建立裸鼠皮下人胃腺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测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设SGC7901(未转染组)、转染空质粒的SGC7901(SGC7901/Neo,空载体组)为对照.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8周后,获取移植瘤模型瘤组织,称取湿重,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激酶A2(EphA2)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组比较,空载体组瘤体积、质量改变不明显,HIF-1α转染的实验组的瘤体积、质量明显降低;HIF-1α转染的实验组诱导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和EphA2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组、空载体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HIF-1α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裸鼠人胃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形成血管拟态及EphA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环磷酰胺(CTX)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株,加入Gln及不同浓度的5-FU和CTX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5-FU加Gln时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由0mg/L增加到240mg/L时呈正直线相关(r=0.806,P〈0.01),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CTX加Gln对胃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5-FU加Gln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CTX加Gln组明显增多(P〈0.05)。G2期5-FU加Gln组明显比CTX加Gln组低(P〈0.05)。S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n和5-FU影响胃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Gln和CTX对人胃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联合5-FU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接种于BALB/cA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后传3代;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约1.5 mm3,无菌接种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待肿瘤生长至100-300mm3后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5-FU组(50 mg/kg)、Ma低剂量组(50 mg/kg)、Ma高剂量组(100 mg/kg)、Ma低剂量 5-FU组、Ma高剂量 5-FU组;各组分别按设计剂量腹腔给药,35 d后测量各组裸鼠瘤径和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VR)和相对肿瘤抑制率(pinhibitory);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荷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活性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Ma高剂量 5-FU组抑瘤作用与模型组、 Ma高剂量组、5-FU组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Ma低剂量 5-FU组抑瘤作用也见增强,但与其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提高活性caspase-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Ma高、低剂量分别与5-FU合用后,该调节作用较单独使用显著增强(P<0.05或P<0.01), 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苦参碱与5-FU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悬液种植于小裸小鼠胃壁,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67%。移植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85%,远处淋巴结转移率50%,肝转移发生率30%。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16周,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苦参碱(Matrine)对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的逆转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以长春新碱(VCR)诱导的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为研究对象,MTT法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多药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逆转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MRP的表达并分析其机制.结果 MTT法显示苦参碱在0.5、1.0、2.0 mg·mL-1浓度下处理SGC7901/VCR细胞72 h后,其生长抑制率依次为10%、15%、32%,且可以逆转SGC7901/VCR对VCR的耐药,呈剂量依赖性,逆转倍数分别为9.4、13.4、24.5倍.0.5 mg·mL-1苦参碱与SGC7901/VCR细胞共同培养24 h后,SGC7901/VCR细胞的MRP表达从(36.00±4.32)%降低至(25.00±3.85)%(P<0.01).结论 苦参碱可以体外逆转人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降低M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Sufficient infonnation has been accumulated to suggest that achvation and alnplilication of oncogenes and inachvation and fUnchonal failme of tUInor suPPressor genes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ih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malignant disease lhrough a mulhstep PIDCess['].Gastric careinoma,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alig~t tUmors, can be successop ~ with sopry inthe early stage, but adVanced cases are usually refectoryto chemotherapy or ladiotherapy. COnSeopenily, genetherapy becomes an a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靶向蛋白激酶B1(PKB1/Akt1)和环氧合酶2(COX-2)短发夹RNA(shRNA)腺病毒载体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构建腺病毒载体pGSadeno-Akt1+COX-2(rAd5-A+C),体外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价转染后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进一步观察rAd5-A+C对SGC-7901生长的抑制效果,并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原位凋亡.结果构建的rAd5-A+C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SGC-7901后,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被抑制.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对照组和空载组在G0/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分别为49.8%、35.2%、15.0%和50.8%、36.5%、12.7%;而治疗组在G0/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68.1%、21.8%和10.1%.裸鼠皮下荷瘤模型显示rAd5-A+C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诱导细胞的凋亡.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Aktl和COX-2 shRNA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这可能为胃癌靶向性联合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