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可分为宿主因素和接种因素。宿主因素有年龄、吸烟习惯和遗传素质。随年龄的增加宿主对乙肝疫苗的应答降低。新生儿和婴幼儿对疫苗的应答良好,这可能与以公斤体重计相对剂量较大有关。而老年人对疫苗的应答减弱。体重轻者(66kg以下)对疫苗的应答比重者迅速且水平较高。有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血液透析者)对  相似文献   

2.
对3年前接种过3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应答和弱应答者以及52名应答良好者各复种1针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和弱应答者大部分抗-HBs阳转,其滴度明显升高,但持续时间较短。52名良好应答者复种后多数出现良好的回忆反应。1μg疫苗皮内注射显示了同10μg肌肉注射相似的应答效果。复种后的抗体应答水平与初种后的抗体应答峰值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许建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37-3938
[目的]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探讨应对方法。[方法]对首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未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者,再次全程接种疫苗,并在第7个月检测抗体,对仍未产生抗-HBs者,进行乙肝5项、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检测。[结果]通过对36例被观察者连续两次全程接种,有18例为抗-HBs( ),6例为抗-HBs()±;5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 );7例HBcAb( )。乙肝病毒阳性结果与HBV-DNA阳性及ALT上升一致。[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的原因,主要为被接种者免疫应答迟缓或已发生乙肝病毒的隐匿感染,或机体呈免疫耐受状态。免疫应答迟缓者重复接种疫苗可产生抗-HBs。  相似文献   

4.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清HBV 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清HBVDNA检测分析姜玮丽我国于1989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射疫苗后无保护性抗体产生。为探讨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低下的原因,以便对这些人采取相应的对策。作者应用PCR技术检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  相似文献   

5.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再接种后三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无(弱)应答者对乙肝疫苗再接种的反应,于1989年对原接种过三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弱)应答者和18名原应答良好才共计28人再接种一针血源性乙肝疫苗,于复种后2、6、12、36个月进行了随访观察,三年结果显示:无应签者和原应答良好者 种后抗--HBs水平均有升高,但无应答者抗体滴度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应答良好者复种后第36个月时抗体仍处于保护水平以上。因此,认为用复方方法提高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IFN-γ水平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选取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8人作为研究对象,有应答者30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IFN-γ.结果 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为8.44±6.66(pg/mL),有应答组为14.72±8.99(pg/m...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对30例乙肝疫苗应答者和24例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IL-4,IFN-γ)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无应答者Th1细胞数和Th1/Th2细胞比值与乙肝疫苗应答者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者Th1细胞数降低与HB无应答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低(无)应答的可能原因,探讨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的可行方案。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柳州市城区选取812名按规定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1岁内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标本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定量检测抗-HBs;抗-HBs<100 U/L者采用ELISA方法(国产试剂)检测HBsAg。结果 812名观察对象中,免疫失败2人(0.25%),低(无)应答者70人(8.62%),正常应答者740人(91.13%);正常免疫应答率只与产程有关,与性别、出生体重、民族等无关。结论新生儿按规定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近10%为低(无)应答者,开展抗-HBs检测,找出低(无)应答者并进行再免,对降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光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3001-3002
目的研究评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效果,分析新生儿中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再免疫效果。方法将我市的2589例5-13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2589例婴儿均在出生后7-12月内进行接种5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并采集其静脉血液进行分离,分离出血清,将其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的分析方法(CMIA)来检验抗-HBs的平均浓度(GMC)。结果在这2589例婴儿中一共出现183例低应答者、无免疫应答者,对低应答着采用注射5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113例)、对于无免疫应答者采用注射10μg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70例)进行再次接种1-3次(视情况而定),综合评比再免效果。在进行综合评比后可以明显看出,在进行初次注射乙肝疫苗后,正常应答者为142例(77.60%),高应答者为28例(15.30%),低应答者10例(5.46%),无应答者3例(1.64%)。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出生的婴儿,其父母的HB-sAg阴性者免疫应答率明显高于在县级以下医院出生的婴儿及其父母HBsAg阳性者(P<0.05)。啤酒酵母疫苗与汉逊酵母疫苗在1、3次再免疫的抗体阳转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啤酒酵母疫苗的平均浓度(GMC)明显低于汉逊酵母的GMC(P<0.05)[1]。结论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出生的婴儿及父母的HBsAg阴性者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较高,汉逊酵母疫苗的再免疫效果优于啤酒酵母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中IFN-γ水平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选取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8人作为研究对象,有应答者30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IFN-γ.结果 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为8.44±6.66(pg/mL),有应答组为14.72±8.99(pg/mL),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低于有应答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γ水平低下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01,6月3针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后,仍有部分人员抗一HBs始终阴性(无应答),或达不到理想浓度(小于10mIU/nd,低应答)。国外一些学者[1]针对肾功能衰竭患者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低下,以增加第四次注射来提高机体的应答能力,证实对血透者能取得满意的预防效果,但未涉及健康人群。我们于1990年对企业人群113例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和低应答者予以第四针加强免疫,并观察了4年免疫持久性,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某企业人群常规接种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后无免疫应答者65例,低免疫应答者48例,计11…  相似文献   

12.
乙肝疫苗无或低免疫应答者加强免疫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肝疫苗无或低免疫应答者加强免疫后的效果观察杨进业,李荣成,李艳萍,陈琨琳,李均伦,农艺,刘亚非,王树声乙肝疫苗对新生儿3针免疫后,约有5~10%的人不产生抗-HBS(无应答)或只产生低滴度抗-HBS(低应答)[1,2]。对无应答和低应答者加强免疫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弱)应答的医院职工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产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再次接种,5个月后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接种后,乙肝抗体阳转率达100.0%,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达88.2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P0.05)。结论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尚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接种无(低)应答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体机体本身的因素,低水平乙肝(HBV)感染,接种部位、途径、接种次数,下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遗传因素,乙肝的S基因变异,疾病因素,疫苗改造等;并就目前提高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免疫应答率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加大剂量重新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在射洪县各幼儿园、小学随机抽取1071名5~7岁在1岁内已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以接种证、卡记录为准)的儿童,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初筛,筛选出HBsAg、抗-HBs、抗-HBc3项指标全为阴性的无(低)应答者,使用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20μg乙肝疫苗(CHO细胞)疫苗,按0、1、6程序进行再免疫,并于完成全程免疫后1月采静脉血2ml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进行抗-HBs检测。结果:筛选出的127名无(低)应答者再免后抗体阳转率达93.70%,GMT为312.63mlU/ml,再免疫后仍有6.30%(8人)的人群呈无低应答反应。结论:对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者,通过增加剂量重新免疫,可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治地区一般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答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长治城区、郊区、高新区等地1056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长治地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率为28.3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乙肝病毒抗体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饮食卫生习惯、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5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和父母接种后应答情况是接种者无应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机体发育情况、饮食卫生习惯、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单一感染者相比,HIV-1/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疾病更加严重且进展为艾滋病的风险更高,为HIV感染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本文对HI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的必要性、对乙肝疫苗低应答反应、改善低应答的免疫策略、接种乙肝疫苗对HIV感染者的影响以及低应答的可能免疫机制作了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本文就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儿童免疫、成人免疫、无或低应答者的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就今后乙肝疫苗免疫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4年4~8月,加利福尼亚、内布拉斯加和得克萨斯的5个血液透析中心发生了乙肝病毒感染暴发。在常规血清筛查中,4月1日~5月18日,得克萨斯第一血液透析中心发现20例病人中有14例为HBV急性感染,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病人无一人感染。加利福尼亚的第二透析中心,4月1日~6月1日发现131例易感者7例急性感染,认为感染与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应答状况,以及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大学1 734名体检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评价免疫效果,分析不同性别对血清HBsAb转阳的影响。对检测HBsAb阴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探讨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 1 734名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检测HBsAb,阳性1 638人(94.46%),阴性96人(5.54%),不同性别构成学生的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96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检测HBV-DNA,结果有9人HBV-DNA阳性(9.38%)。结论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高,性别可影响免疫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低水平的HBV感染是导致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