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勇 《现代保健》2010,(11):87-88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发作时间在48h内的心房颤动患112例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61例和毛花苷C组51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脉注射后,以0.5—1.0mg/min滴速静脉滴注,根据心室率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苛C组:给予毛花苷C 0.4~0.8mg分次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用药后12h复律情况及心室率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复律有效率分别为78.6%和37.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转复者心室率在胺碘酮组由(138±17)次/min降至(72±11)次/min(P〈0.01),毛花苷C组由(135±13)次/min降至(93±11)次/min(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用胺碘酮治疗PAF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胺碘酮在治疗心房颤动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43例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效果显著,转复成功率74.42%,不良反应发生率6.98%。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胺碘酮及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51例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I组,25例)、胺碘酮+替米沙坦组(Ⅱ组,26例)。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的终点为12导心电和24hHolter证实的持续30s以上的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结果随访期间,I组分别有12例(48%)、Ⅱ组有5例(19.2%)到达终点(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对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6例具有转复窦性心律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n=32)和胺碘酮+氯沙坦治疗组(n=34),12个月后停用胺碘酮,共随访18个月,观察药物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心房重构的影响。结果随访第12月和第18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氯沙坦组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氯沙坦组转变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显著低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13例)(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能提高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智明 《现代保健》2013,(11):42-43
目的:对比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4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胺碘酮与西地兰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150-600mg,西地兰0.2-0.6mg,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的身体转复以及其他的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在术后4h的转复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地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很好的效果,副作用极少,且在转复心律有效率等方面明显好于静脉注射西地兰,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萍 《工企医刊》2009,22(3):15-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房颤(AF)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口服胺碘酮和贝那普利,对照组则单用胺碘酮。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随访3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AF,疗效显著,作用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钟军  刘沛燕 《现代保健》2010,(32):44-45
目的观察应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颤动(A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CHF伴快速AF患者,心功能级Ⅱ~Ⅳ级(NYHA),随机分为胺碘酮组、毛花苷组,每组42例,在治疗心脏原发病及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静脉给药24h后改口服;对照组首剂给西地兰后改地高辛口服,治疗时间3个月,用药期间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短期疗效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3个月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胺碘酮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安全性。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AF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西地兰组(28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5mg/kg于1h内静脉滴注,然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复律情况、血压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90%,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67.86%2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3%和34%。胺碘酮组用药平均转复时间为(41.61±24.81)min,而西地兰组用药平均转复时间为(73.46±36.02)min。胺碘酮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可自行缓解,未出现心衰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和LVEF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新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两组患者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与用普罗帕酮无明显差异,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胺碘酮,可以广泛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为保障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7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49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A患者选择单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B患者选择单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的起效时间、窦性心律转复率、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三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1.84%,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A分别为63.27%、71.43%;对照组B分别为67.35%、69.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起效时间为(0.4±0.1)h,对照组A为(7.9±0.6)h,对照组B为(8.3±1.2)h,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A、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率失常患者,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阵发性房颤分为胺碘酮组(I组,n=72),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73),疗效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但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维持12个月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和改善心律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12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其胺碘酮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利多卡因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6.O%,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因器质性心脏病致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7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结果 胺碘酮组、利多卡因组转复窦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38/45)、80.9%(33/4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胺碘酮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有5例发生低血压,3例出现一度AVB,均为一过性,未作特殊处理。用药前后心功能无恶化,QTC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能安全、有效地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孙宇 《现代保健》2009,(12):84-8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1例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且至少每6个月检查1次T3、T4及TSH和X线胸片。结果显效16例,占76.19%,有效3例,占14.28%,总有效病例19例,占90.47%;无效2例,占9.52%;合用美托洛尔4例,占19.04%。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不良反应少,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EAP在全麻中终止PSVT的疗效,同时与胺碘酮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0例,随机分为TEAP组与胺碘酮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期间发生PSVT时,两种方法治疗PSVT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TEAP组成功率为92.86%,明显高于胺碘酮组(69.23%),转复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P在全麻中终止PSVT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胺碘酮,值得在麻醉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38例和利多卡因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1%、不良反应率为42.1%、病死率为7.9%;利多卡因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0%、病死率为13.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除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吴海雄 《现代保健》2010,(5):99-100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50例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0%,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4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347,P〈0.01);观察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佳,而且也相对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光  陈霞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3):379-38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PSVT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胺碘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PSVT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