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单开门术式在3年内共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15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节段以上)2例,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综合评价优良率88.9%,结论:该术式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后路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后行全椎板切除减压10例及单开门椎板成形术9例,采用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随访1~50月,平均(20.0±10.2)月,全椎板切除减压组JOA评分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为首选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方法,但当骨化灶对双侧脊髓均有压迫,则更适合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  相似文献   

4.
颈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方法较多[1 ] ,我院除用“单开门”法外 ,于 1 997年 1 2月以来 ,还采用在黑川 1 980年设计的双侧开门 +中央植骨固定术[2 ]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线锯法颈椎后路“双开门”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颈椎管狭窄症 68例。现将随访1年以上者 5 3例作一报告。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3例 ,男 40例 ,女 1 3例。平均 5 4 .5岁。病种 :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1 7例 ;②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2 5例 ,其中 2例前路术后效果不佳 ;③多椎间隙颈椎病 8例 ,其中前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 1例 ;④无骨折脱位颈部创伤所致脊髓损伤 3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对照组41例行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的82.93%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需慎重选择手术范围。方法观察分析应用颈后路椎板扩大术治疗1例经常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的高位OPLL患者的疗效。结果高位OPLL的手术治疗范围应彻底,才能取得良好疗效。讨论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手术适合大部分OPLL,但对高位OPLL手术应以能彻底减压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探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单开门术式在 3年内共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 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椎管狭窄 15例、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症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个节段以上 ) 2例。结果 :2 7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 10个月 ,综合评价优良率 88.9%。结论 :该术式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 ,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 ,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OPLL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分析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矢状径术前术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术后患者JOA平均改善率为(61.3±19.2)%,影像学检查显示无"再关门"现象的发生。JOA评分、颈椎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治疗连续型OPLL疗效确切,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保持椎管的扩张状态,是一种治疗连续型OPL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2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4年。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方面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JOA平均改善率:(55.8±22.3)%。平均手术出血量205 mL,手术时间75 min,轴性症状1例、椎板骨折1例、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相对安全、简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李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33-35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前路组采用前路手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手术,比较两组的发生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前路组发生脑脊液漏、喉返神经损伤的比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发生颈项部轴性疼痛、第5颈椎神经根麻痹的比率显著低于后路者(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与后路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各有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手术安全及操作简便,临床上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常采取后路手术,从而达到后方直接减压、扩大颈椎管,前方脊髓漂移,间接解除压迫治疗的目的.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多数脊髓压迫较重,极易出现脑脊液漏、局部血肿、颈肩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术后不全瘫等并发症[1-3].选取我院采用后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对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4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23例颈椎OPLL患者,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9.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18个月.临床表现:神经损害症状进行性加重,其中有行走不稳、四肢麻木无力、腹部束带感、大小便功能障碍等;Hoffman 征阳性、踝阵挛、髌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术前神经功能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系统评估,平均(6.3±0.9)分.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和MRI检查,以明确OPLL诊断,了解脊髓受压的范围和程度.骨化后纵韧带局限型3例,分节型9例,连续型11例,范围涉及2~5个椎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的疗效.方法 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例,均一期行颈椎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术,术后3~5个月,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表现,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骨化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一期后路手术9例患者脊髓压迫症状缓解,2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二期前路手术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分期后、前路联合术后,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明显,12例患者随访8~15个月,JOA评分增加3~7分.结论 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椎管扩大术后,原有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影像学提示前方脊髓压迫,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解除压迫,改善脊髓受压症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后路颈椎椎板扩大成形术是颈椎病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其中又以单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治疗势必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为在解除颈椎压迫的同时尽量保证颈椎的稳定性和减压的彻底性,我们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采用后路单开门式椎板成形、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骨病科1988年3月以来采用中野式椎管扩大术(简称“单开门法”)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颈椎椎管狭窄症24例,其手术方法已有介绍,现将我院所做的24例颈后路“单开门”做一报告。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性别,男24岁,年龄30~65岁,平均49.5岁。病程6~48月,平均21.5月。病种: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下简称 OPLL)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锚定钉(我院使用的规格为直径2mm,长度为10mm),在后路单开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9-01~2011-01间应用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岁。病程1.6~18年,平均为3.6年。其中3个节段17例,4个节段8例。20例合并有发育性或者是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经临床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到压迫的症状,JOA评分3~11分,平均(6.7±2.2)分,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治疗,开门的节段数均为C3~C7,应用直径2mm,长度10mm的锚定钉进行固定。结果:手术时间65~105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总量为100~400mL,平均200mL,无损伤脊髓、脊髓受到压迫并发症等。2例患者术接受了相应的对症处理2个月后疼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0.5~2.5年,平均1.9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改善率为(68.1±7.5)%,优良率为88%。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正常或有不同程度恢复,椎体中矢状径与椎管中矢状径比值平均为1¨1.2,锚钉无松动、没有出现颈椎不稳及再关门。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应用直径2mm,长度10mm的锚定钉固定开窗椎板方法简单可靠,手术时间短,对颈部肌肉,椎体周围小关节及软组织的破坏小,出血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颈椎管狭窄与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颈椎及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肿瘤、后纵韧带骨化症及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原因所导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日趋增加,其中累及多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黄韧带肥厚钙化致颈椎管狭窄的比例已越来越大.我院2007年6月-2011年1月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重型颈椎管狭窄症2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别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探讨该术式应用的必要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52例,其中颈椎病46例,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分别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后JOA评分、生理曲度改变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58.4%,术后出现后凸畸形9例,但程度较轻,与未出现后凸畸形的病例比较,其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差别;存在轴性疼痛4例;未发生C5根麻痹。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应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脊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open.doorELAP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71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1侧是后纵韧带骨化症(A组),另50例是脊髓型颈椎病(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C5神经根麻痹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片测量颈椎活动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角度,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随访13-95个月,平均(46.5±35.8)个月;B组随访13—96个月,平均(47.7±36.4)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发生率、Cs神经根麻痹以及术前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A组改善率要低于B组(P〈0.05)。影像学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术后活动度都有所丧失,但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CT测量椎板掀开的角度分别为A组(38.04±4.76)。和B组(37.48±4.3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但是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低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术后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41例行前路手术和63例行后路手术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及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所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措施及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及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41例患者中,脑脊液漏3例(7.3%),1例术后出现轻微头痛(2.4%),余2例无特殊症状(4.9%);喉返神经损伤2例(4.9%),均在术后3周内恢复正常;短期吞咽困难3例(7.3%),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血肿1例(2.4%),术后10小时及时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症状迅速缓解.后路组63例患者中出现颈项部疼痛8例(12.7%),给予对症治疗,出院时症状减轻;颈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6例(9.5%),未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未特殊处理;颈5神经根麻痹4例(6.3%),嘱患者行功能锻炼,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结论 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心理疏导和有效沟通,熟悉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症状及处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自平林洌于 1978年首次报道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其操作简便 ,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 ,目前已成为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术式。但肌力低下、颈肩部疼痛等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出现 ,使原本颈髓受压明显改善的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本文总结我科 10 a间单开门术式所遇到的短期并发症 ,就其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989年 7月至 1999年 7月我科共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术 16 8例 ,男 140例 ,女 2 8例 ,年龄 30~ 85岁 ,平均 5 5岁 ,其中 5例系不同时期前后路合并手术 (先前路、再后路 )。疾病类型 :脊髓型颈椎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