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人群逐年增多,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主要死因,国内外将糖尿病等同于冠心病,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主要应用降糖、调脂、抗凝等药物,疗效不令人满意。糖尿病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对其大血管病变,目前中医多从病久夹瘀进行辨治,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血管病变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T2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系统深入地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机制,并寻求有效药物进行防治,对改善T2DM患者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T2DM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西医认为机体内皮功能紊乱、氧化应激反应、基因表达异常等均可引起T2DM大血管病变。本文整理了近年来中西医的相关文献,对T2DM大血管病的病变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 meIlitus,DM)慢性并发症是影响DM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并发症等。而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T2DM 大血管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及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的治疗手段尚无法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率。中医药对本病疗效确切,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方面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方法 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观察体重(W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水平的改变,并行主动脉血管HE染色、电镜观察主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OGTT试验明显异常,且体重增加,TG、TC明显增高,病理显示明显的主动脉及动脉内膜病变.结论 尾静脉注射STZ并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芪方剂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参芪方剂加减组,每组各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降血糖,降血压,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等;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参芪方剂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评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等。结果: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1.6%)(P0.05);对照组和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和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参芪方剂加减组患者血糖指标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方剂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观察舌象和脉象以及病程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年龄50~70岁以阴虚燥热者为多,70岁以上以阴阳两虚为主。病程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5 a者居多。阴虚燥热组以舌红、苔黄燥、脉弦数为主,气阴两虚组以舌红、苔少、脉濡细数为主,阴阳两虚组以舌淡胖、苔白腻、沉迟脉细为主。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舌象脉象均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的认识。用客观的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证候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以上,而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其尚无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对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施治、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总结,以提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的治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体重变化、腰膝酸软、肢体困重为主要共同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和对照组71例;给予糖尿病常规干预,控制血糖和血压到目标水平,并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次,1次/d,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加用降糖通脉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清蛋白(G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数-6(IL-6),脂联素(APN),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MPAR)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例数和斑块检出例数少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面积也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间FBG,P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D-D,FIB和MPA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糖通脉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能减少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减轻发生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低度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加味治疗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SOD、NO的影响。方法:将46例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戒烟等。同时治疗组予以中药参芪复方加味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片治疗,850 mg/d,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空腹(FPG)及餐后2 h葡萄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OD、NO变化情况,探讨中药参芪复方加味改善糖代谢及SOD、NO水平从而早期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BG及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SOD、NO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2hPBG及HbA1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复方加味治疗初诊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能明显改善证候疗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从而抑制代谢记忆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正>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病起病之初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燥热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加之阴伤气耗,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将匮乏,阴火即可因此上冲而引发各种变证,其中大血管并发症的危害性最为严重,因此本文将从李东垣阴火病机理论来论述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1李东垣阴火理论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3.
高血脂症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型糖尿病作为世界第三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2型糖尿病多伴发高血脂症,现将二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1.2 g/d组、血脂康2.4 g/d组和普伐他汀20 mg/d组,每组30例,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后各组血脂水平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3组TC、LDL-C、TG水平均降低,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降低。组间比较,hs-CRP、IL-6水平血脂康1.2 g/d组和血脂康2.4 g/d组较普伐他汀20 mg/d组降低明显,血脂康2.4 g/d组较血脂康1.2 g/d组降低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早期给予血脂康1.2 g/d和血脂康2.4 g/d调脂作用与普伐他汀20 mg/d无明显差异,但降低炎症因子作用强于普伐他汀20 mg/d。血脂康2.4 g/d降低炎症因子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芪复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证候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降糖、降压、降脂,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参芪复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空腹血浆葡萄糖(FPG)、2h血浆葡萄糖(2hPG)、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情况,分析生活质量与FPG、2hPG、GSP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GS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G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并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总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存质量总评分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参芪复方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能明显提高证候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每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化学发光法测量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质量,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阴阳两虚型患者IRI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阴阳两虚组患者IRI、IAI、BMI较阴虚燥热组和气阴两虚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阴阳两虚组患者的BMI与IRI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696(P<0.01),二者有典型的相关性.结论 IR 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IR与阴阳两虚型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4例(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4例(B组)、正常体健者20例(C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水平,比较APN水平的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A组和B组血浆APN水平均低于C组(P<0.01),A组低于B组(P<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组APN与收缩压、BMI、FBG、FINS、TG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PAI-1水平亦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APN水平显著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更低,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以迅猛的发展迅速增长,脑卒中是T2DM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初步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旨在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内皮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5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GK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中药参芪复方组,另设正常Wistar对照组。模型、西药、中药组给予L-NAME0.1mg·mL-1·d-1,加入饮用水中进行造模。Wistar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时间为35天。造模同时开始给予相应受试药物,周期35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冰上取主动脉。HE染色对腹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主动脉VEG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主动脉ICAM-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ICAM-1蛋白表达。结果:参芪复方能显著改善GK大鼠腹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参芪复方组大鼠的主动脉VEGF含量、主动脉ICAM-1mRNA及ICAM-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低主动脉VEGF含量,抑制主动脉ICAM-1mRNA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参芪复方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防治DM大血管病变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2型糖尿病(DM)是内分泌科常见病,且发病率不断升高,而胆石症是DM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尤其在中年女性患者中合并存在的几率更高。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33.5%[1]。二者合并存在的原因尚在探索中,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有很大相关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