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对提高口腔病房护士在颌面部创伤性大出血案例中急救能力的效果。方法组建教学培训小组,确定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方案,对15名护士在疾病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考核。结果通过3个月培训,口腔科病房护士在创伤性大出血患者急救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能力上有显著提高( P<0.01)。结论实施情景模拟演练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口腔科病房护士的应急能力,使其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救技能培训配合应急预案演练对提升急救能力的作用。方法对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在各急救站实施13次急救技能培训配合应急预案演练,即采用急救技能操作培训,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组织实施模拟仿真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讲评。结果急救站的急救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急救人员综合素质、急救水平和整体协调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实施急救技能培训配合应急预案演练,是打造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强应急反应能力的专业急救队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在新进护士应急预案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新进的12名护士做为研究对象,除传统的入科培训外,增加不同的情景模拟演练培训,与2013年新进的12名护士在理论及综合实践能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和综合实践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护士(P<0.01)。结论:情景模拟演练能弥补传统培训中的不足,为新入科护士胜任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模拟演练提高护士急救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对长兴县人民医院18个科室54名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P〈0.01)。问卷调查显示:92.4%的医生对护士的抢救配合表示满意,95.6%的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急救模拟培训;100%的受训护士认为模拟演练能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96.3%认为能增强团队协作精神、92.6%认为明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模拟演练是提高临床护士急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是一套比较适应当前急救护理培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和玉欣 《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53-51,53
目的探讨医院应急预案演练的方法以及效果,促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方法对我院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通过现场实景模拟、角色扮演、演练方案拟定、演练计划设计以及演练内容设置等一系列措施完成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训练,并且总结演练效果,对比分析演练前后护理人员应急能力。结果演练前后我院护理人员抢救成功率、急救综合能力以及急救技能能力均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其中演练后我院护理人员抢救成功率由85.6%上升为93.9%。结论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护理人员整体协调能力、急救能力以及综合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部病房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养的方法.方法 通过制订急危重症和多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总结、合理的物品管理、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护士沟通能力培养、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提高护士专业救治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军服务保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结果 干部病房护士综合应急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 根据干部病房专科护理特点制定护士应急培训考核内容和培训方法,有助于不断提升干部病房护士的应急能力,以圆满完成干部病房的急救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模拟仿真急救演练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方法对不同科室医护人员开展应急预案学习及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即采用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订演练方案、角色配置、现场实景模拟实施急救,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各科室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综合能力和抢救成功率均较演练前明显提高.结论模拟急救演练是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急救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探讨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工作时间不足5年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其应急能力,分析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通过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开展情境模拟演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结果:本组评估对象的应急能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急救应对慌乱、急救物品准备不全、抢救配合不密切、操作缓慢不规范、发现问题不及时、病情评估不准、观察方法错误、未掌握观察要点方面。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抢救配合不密切(31.1%),其次为操作缓慢不规范(25.6%)、未掌握观察要点(22.2%),同时急救应对慌乱(17.8%)、病情评估不准(16.7%)、观察方法有误(15.6%)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对于低年资护士,应当定期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培训,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健康管理中心护士全面综合素质。方法:增设专职带教人员两名,分别为操作督导员和理论监督员,对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士的理论方面、实践技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进行专职培训。结果:理论考核、操作技能和处理应急预案的能力取得较大的提升。(P〈0.001)。结论:设立专职带教督导员对提高护士全面综合素质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急情景演练对于提高急诊科护士护理业务能力的作用。方法江门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0月开始在急诊科实施应急情景演练,选择实施应急情景演练前后各10个月均在职的护士28名为研究对象,调查实施前后护士的理论技能掌握程度、应急反应速度、团队配合度等。结果实施应急情景演练后,28名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应急反应速度、团队配合度、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且护士对自身的满意度、医生对急诊科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急情景演练可用于急诊科护士的培训中,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沈爱华  伍刚 《现代保健》2011,(11):91-9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体系的前沿阵地,而院前急救护理贯穿院前急救的全过程,其质量是决定院前急救成败的关键之一.培养一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院前急救护理队伍尤为重要.本文从护理队伍资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急救技能、沟通能力、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阐述院前急救护士综合素质建设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ICU专科护士在NICU培训基地临床实践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实践性教学与管理是培养ICU专科护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方法:对安徽省首批ICU专科护士在NICU培训基地的临床实践管理过程,分成接受带教前准备、入科时进行评估、制定培训内容及计划、培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出科前师生相互评估、总结这几个阶段.结果:33名ICU专科护士通过几个月的临床带教,NICU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均有明显提高,对带教满意度达到97%.结论:通过NICU临床基地培训,能激发学员对新生儿急救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病情观察能力和急救技能,保证了带教质量完成.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11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急救服务需要、供给能力及急救管理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表明中心卫生院在常见疾病、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急救处理以及开展常见急救手术项目的能力有待提高,急救协调、管理环节薄弱,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增强乡镇中心卫生院急救医疗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模拟ICU提高新护士急救技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模拟ICU对61名新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心理素质、急救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和分析新疆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为我区地市级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信息平台信息填报的形式,收集调查单位的核和辐射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专业人员、物资装备、卫生应急能力及培训与演练6个方面信息,调查表和信息平台填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结果 核和辐射应急预案的制定率依次为北疆、东疆和南疆,分别为90.48%、50.00%和46.67%。北疆、南疆和东疆调查单位中拥有应急设备依次为16.57、11.20和3.50台/单位,平均为12.79台/单位。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中,医疗救治人员占60.87%,去污人员仅占9.57%,南疆缺乏人员去污和剂量估算技能的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北、南和东疆依次为15.48%,10.00%和6.25%。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专家咨询队伍中,医疗救援人员占50.00%,去污人员仅占5.00%;综合技能率20.00至40.00%。2014至2016年,南疆和北疆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合计培训和演练各6次,培训1098人次,参与演练132人。结论 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核和辐射应急能力均存在不足且有疆域差异。3个疆域的核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和制度要尽快完善,配置相应应急设施和设备,45岁以下核和辐射卫生应急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护士培训需求,为构建符合国情、省情的基层护士规范化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乡镇卫生院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安徽省16个市乡镇卫生院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护士培训意愿较高,其中皖北地区护士培训意愿较皖南、皖中地区高(χ2=19.243,P<0.01);培训内容调查结果显示,4 359名(81.7% )乡镇卫生院护士选择急诊急救为首要培训项目;培训方式中,3 242名(60.8%)护士选择了网络学习或视频课件培训方式;乡镇卫生院护士不能参加培训原因中,4 262名(39.2%)护士认为基层护士缺乏,工作无人接替是首要原因。结论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护士培训意愿较高,多数护士能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基层医疗机构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历间护士培训需求差异,结合基层护士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培训,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护理工作水平提高以及全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庆阳市某主城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7名卫技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卫技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学习情况等;召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基本情况。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前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尚未完全达标。3家服务中心均未设急诊科,一些常规急救设备尚未充分配备。针对卫技人员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96.06%。122名卫技人员中以护理人员为主(占59.1%),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占61.5%),初级职称人数最多(占63.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急救专业知识培训的卫技人员占95.0%;所参与的各类培训中,含有急救知识的比率介于86.7%~96.6%。卫技人员对不同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自评结果不同(P < 0.05):对生命体征检测、心肺复苏技术和伤口处理表示“完全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57.4%、40.2%和34.4%;针对骨折固定技术、急性中毒处理、急救设备运用,表示“未掌握”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分别为27.0%、20.5%和17.2%。对培训需求较高的3项知识技能为急救设备运用(占89.3%)、伤口处理技术(占88.5%)和急性中毒处理(占87.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院前急救、参加过急救专题培训可能是“非常胜任院前急救工作”的促进因素(OR=7.576、25.179,P < 0.05)。
  结论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设施配备不足,卫技人员急救专业能力有待提高。政府需加强主导作用,加强各种形式的急救能力培训,科学规划全市急救医疗资源,稳定基层急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从抗洪医疗保障谈医院的应急救援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医疗保障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出发,结合医院应急救援工作实际,提出了医院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要求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医院必须高度重视救援工作,健全组织,建立严格的应急救援网络和救援预案;增加专项投入;更新救援装备,强化应急救援的技术、战术训练,切实做到人员、装备、物资、技术准备充分,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灵活机动,快速反应;同时还应大力开展救援医学研究,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