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与60例健康儿童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进行对比。结果 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54.41%,FDP检测阳性率为52.94%。对照组60例中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均为阴性。在6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近50%患儿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可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对患儿进行出院后1年的随访,D-二聚体和FDP阳性结果组出现肾脏损害的占30.88%,阴性组出现肾脏损害的占2.94%。结论 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有指导作用,能及时判定患儿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以周围小血管炎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纤维蛋白Bβ原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易感基因.从基因水平解释其发病机制,以便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肾受累的防治效果。方法对所有过敏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丹参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0~14d。定期检测尿常规、血压、肾功能,记录有关症状及体征。结果丹参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肾受累的发生率(12%)明显少于对照组(37.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的肾受累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采用酶标记抗体染色法检测正常儿童、各种肾实质性疾病、下尿路感染及过敏性紫癜患儿尿中 THP—CFC(Tamm-Horsfall 蛋白包裹游离细胞)。正常人(30例);0~15%,下尿路感染(16例):1%~19%。以18%为指标,>18%为阳性,则肾实质性疾病的 THP—CFC 阳性率为93.7%,过敏性紫癜为67.4%。肾实质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下尿路疾病组之间的 THP—CFC阳性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肾实质性疾病组与过敏性紫癜组之间的 THP—CFC 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试验有助于肾实质性疾病与下尿路疾病的定位诊断,同时还提示该试验可反映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王雅  徐城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35-1136
目的:分析我市成人肾活检患者各种肾脏病理构成比例及其临床表现关系。方法:对316例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活检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IgA肾病最多见;继发性肾脏疾病以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和肥胖相关性肾炎最常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非IgA系膜增生型肾病最常见,其次为IgA肾病。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疾病以狼疮性肾炎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最常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非IgA系膜增生型肾病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小儿过敏性紫癜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致病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综合治疗,痊愈或好转43例(93.5%),其中复发再次住院2例,3例自动出院。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复发,肾脏受累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75-378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免疫球蛋白A(Ig A)沉积为特点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病程易反复、迁延的血管炎性疾病。HSP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瘀点、瘀斑、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大约40%的儿童患者在初次起病的4~6周内发现肾脏受累的表现,称之为紫癜性肾炎(HSPN)。通常认为过敏性紫癜的肾外表现如消化道、关节受累等具有自限性,而一些患者肾脏受累最终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简称"紫癜肾",是伴发或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脏损害,临床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亦并非少见[1,2]。HSPN表现以紫癜、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等为临床特点,当属中医"肌衄"、"斑  相似文献   

9.
于跃  隋淑梅 《黑龙江医药》2014,(6):1356-1357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脾肾两虚型)患者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紫癜出现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24小时尿白蛋定量好转,紫癜复发情况好转。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可较好控制患者蛋白尿、血尿,以及紫癜复发,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庄葛 《北方药学》2019,16(2):93-94
目的:分析探讨复肾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复肾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FIB、D-D、APTT、PT),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采用复肾汤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疗效突出,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冯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11-113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疗经过,总结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住院3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春季发病率占全年的40.6%,53.1%有诱因,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0.6%。本组患儿皮肤受累100%,关节受累46.8%,肾脏受累25%,消化道受累25%。治疗后皮疹在3d明显消退,关节3d明显缓解,消化道症状1~3d明显缓解。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治疗应根据诱因和不同的受累部位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5例中,治愈60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一般认为与免疫有关,对于儿童不明原因的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症状严重体征较轻,应详细进行皮肤检查、尿常规和关节症状的诊断。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远期预后,预防感染、减少病情反复有利于肾损害的好转,激素的早期应用对紫癜肾的发生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累积全身多个器官的免疫性疾病,当肾脏有损害时,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HSPN是HSP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影响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依据尿常规检测结果紫癜性肾炎发病率为34.2%~49%~([1,2]),如果以肾活检为准,则90%以上有程度不等的肾损害,所以尿检结果阴性的HSP患儿并不能表示没有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斑散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0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55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斑散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癜散可以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  相似文献   

15.
冯杰  陶静 《贵州医药》2010,34(5):439-440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肾脏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极易受累,如有肾脏受累表现则称之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杨霁云等口’报道,约25%~60%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中有尿检异常,如果以肾活检作为标准,则9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受损表现,而约2%~15%的紫癜性肾炎发展为终末肾脏病。因此,及早预防并减轻肾脏损害,对改善过敏性紫癜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0%葡萄糖溶液200mL进行治疗,然后为患者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周后为患者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症、消化道症、腹痛症、皮疹症以及肾脏损害症的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所需的时间要短,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是防止复发和减轻肾脏损害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为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我中心2009年5月到2011年3月期间就诊的患儿10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在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39.22%,血红蛋白下降者占12.75%,尿常规异常者占30.39%,大便常规异常者占13.73%;临床症状中出现皮肤症状的患儿占100%,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占48.04%,出现肾脏症状患者占30.39%,出现关节症状的患者占20.59%。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以皮肤紫癜为首发,消化道症状、肾脏症状和关节症状比较常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书书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7,21(8):1429-1431
目的 探讨影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住安徽省立医院的过敏性紫癜肾患儿40例,以同期收住病房的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合并肾损害的为对照组,进行肾损害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出现肾损害时距离第一次出现皮肤紫癜平均(4.46±1.28)周,首发表现以单纯血尿患儿最多,为15例(37.5%);过敏性紫癜肾患儿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无肾损害患儿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皮疹反复发生>2周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肾损害患儿.结论 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嗜酸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皮疹反复发生>2周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需密切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水平,及早发现肾损害,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高患儿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也可伴皮疹、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国外统计,过敏性紫癜在小儿中的发病率为8.0/10万~13.5/10万,是儿童中发病最高的血管炎[1]。现总结我科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在小儿肾脏疾病病理分型,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50例小儿肾脏疾病患儿进行经皮肾穿刺,获取标本做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结果 50例患者发生肉眼血尿5人,肾血肿1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症17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18例,12例病理类型在IIIa或以上改变。结论小儿经皮肾穿刺对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评估远期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