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3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用去枕平卧休息,不呕吐者每天进食流质2000ml以上,同时每天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3000ml,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0~40ml及地塞米松5mg,经3~7d治疗,30例患者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指脑脊液侧卧位时压力低于70mmH2O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其病因不明,多以体位性头痛、呕吐、颈强直为主要表现。通过临床细致的诊断,结合临床现及辅助检查,可避免发生误诊、漏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去枕平卧休息,穿紧身裤,多饮水,不呕吐者每天进食流质2000ml以上,每天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3500ml,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0~40ml,地塞米松5mg,经5~8d治疗,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均痊愈出院,经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为良性病程,大多患者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问,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27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且头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卧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站位或坐位时头痛加重。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治疗2周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均治愈出院。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征性临床表现,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能够有助于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底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检查结果对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主要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但少数患者有眩晕发作,腰穿为血性脑液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鉴别。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主要可通过补液提高颅内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结论对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上主要是增加脑脊液分泌,通过:进食含盐量较高食物促进补水;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者可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减轻头痛等症状;一般通过3~15d治疗,患者很快恢复。本组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全部康复出院,表明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头痛,且头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坐位或站位时头痛加重,平卧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头痛部位位于枕部6例,额部5例、顶部及枕部各2例,全头痛4例;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15例,头昏11例,眩晕4例,耳鸣2例,视物模糊2例;体征有颈项强直8例,病理征阳性2例。结论:认识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特征对及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监测下行温0.9%氯化钠溶液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575例.结果 561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达97.6%,无一例出现损伤及并发症.结论 超声下行温0.9%氯化钠溶液自然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原发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可取代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或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等,腰穿测CSF压力均低于70 mm H2O,脑脊液检查少数为血性,经过充分补液、加用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治疗后均得到治愈。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结合腰穿测颅压可确诊,治疗包括充分补液、苯甲酸钠咖啡应用,其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低颅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住院时间为520 d,平均住院时间为13.5 d,经临床积极有效的护理,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给予为期1年的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原发性低颅压患者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芝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95-1696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颅内压低于70mmH2O的临床少见症候群川。其病因不明,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颈椎病等。现将我院1999年4月~2003年8月间收治的11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型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重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降颅压、抗感染、解痉、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疗法。其中治疗组在入院后即给予盐酸纳美芬0.1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静脉注射,1次/12h,同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记录两组意识恢复时间和撤机时间。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和撤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型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好,且可缩短撤机时间。  相似文献   

12.
汪恒望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33-735,73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生化及MRI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1mmH2O=0.009 8kPa),生化检查9例正常。MRI检查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经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腰椎侧卧位穿刺脑脊液压力测量及头颅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临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头外伤后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2例头外伤后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6人。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0.6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0.8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头外伤后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合药物治疗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0.9%氯化钠溶液250ml分别进行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0.9%氯化钠溶液250ml分别进行静脉滴注,1次/d,另外口服脑络通胶囊,3粒/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都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32/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抗凝、溶栓、降血脂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药物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3~48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对照组3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效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银杏达莫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3~48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对照组3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效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银杏达莫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纤溶酶辅助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英桢 《医药导报》2009,28(7):875-876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脱水、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 自由基清除剂、神经保护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活血化瘀药采用血栓通600 m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q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纤溶酶300 U , 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连用3 d , 3 d 后改为纤溶酶200 U 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qd, 再用7 d.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 明显高于对照组(69.2%),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停止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 结论纤溶酶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终止病情进展,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小, 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法舒地尔6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或法舒地尔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7d。对照组予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7d。观察两组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都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完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完全显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法舒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长春西汀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忠志  闫平建  刘建光 《医药导报》2008,27(12):1481-1482
[摘要]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治疗组给予长春西汀2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各动脉的Vm及PI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春西汀能显著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对脑动脉硬化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制剂的在四种临床上常用的溶媒配伍稳定性。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含量变化,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结果 20℃时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含量下降不超过3%,其他3种溶媒中随着放置时间延长,含量下降3%~9%,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在37℃时配伍较20℃时低约6%,各配伍溶液4h内均澄明,无沉淀及浑浊发生,也无颜色变化,pH为4.65~4.97。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配伍溶液应放置在室温(20℃)下,一般不应超过4h,建议临床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针剂的首选溶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