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癸同源,乃医门之要道,治疗之玄机。其理甚微,其用甚广,甚有研究整理之必要。愚谓其义有三:一曰生理相维,二曰病理相关,三曰治法相因。何谓生理相维?一曰同居下焦,悉具相火。古人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人卧则“血归于肝”“气藏于肾”。是以上焦属阳,心肺所主,下焦属阴,肝肾所司。故《内经》论阴阳,每谓:“心为阳中之太  相似文献   

2.
张维颖 《陕西中医》1994,15(4):167-168
<正> 一贯煎是清代魏之诱所创制的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名方。李月老中医擅用此方。独出心裁,颇具特色,兹简介于下。 1 四物—贯煎治疗慢性肝炎 李老认为,慢肝多由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病之早期或因过用苦寒,或多用辛燥,失治误治,损伤肝之阴血。也有素体阴虚之人,初感湿邪易从热化,损伤肝阴。所以,肝之阴血亏虚乃慢肝的主要病机。治宜安正祛邪,以柔养肝肾为大法,俾阴血充足方能化气为用,职司疏泄之权,正胜邪退。故用一贯煎以滋补肝肾之阴,伍以四物汤以助养血活血之力,使补而不滞。具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的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由此衍生“肝病治肾”、“肝肾同治”之法,以指导其在慢乙肝肝纤维化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肾同治六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肾两脏同属下焦,有经络相互贯通,具“乙癸同源”及其他多种生理病理联系。《灵枢·经脉篇》载:“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言肾之经脉直接与肝相贯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异名同类,皆属阴精范畴,所以《病机沙篆》有“血之源头在乎肾”的论述。肝为乙木,肾属癸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滋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另外,人身火分君相,君火为心所主;相火为肾肝所司,正如钱乙所认为“肝有相火”。刘河间提出:“肾为相火”,而朱丹溪则明确提出:“肝肾之阴,悉具相火”。肝肾在维系人体正常生殖机能中,具重要作用。肾主藏精主生殖,肝藏血具调节血液的机能而司血海,二者共同起繁殖后代的  相似文献   

5.
肝为乙木,肾属癸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资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肝肾母子相生,一般多指肝肾阴血方面,认为肾阴亏损可以引起肝之阴血不足,肝阴亏乏亦可下汲肾阴,引起肝肾阴亏。实际上,肾生肝应包括肾阴滋生肝阴和肾阳资助肝阳两个方面,才较为合理。一、肾阴滋养肝阴肝肾乙癸同源。源者,源头之谓,肝脏阴血的源头在乎肾。肝藏阴血在肾阴滋养下才能充盈,从而维持肝的生理功能。如石寿棠云:“肾中真阴之气,即因肾阳蒸运上通于各藏府之阴,阳助阴升,以养肝木,则木气敷荣,血充而气畅矣。”少阴藏精,厥阴  相似文献   

6.
肝为乙木,肾为癸水。二者在生理、病理、治疗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生理上看:五行学说中,肾水与肝木具有相生的母子关系。肾水能滋生肝木,肾水充足则肝木得以滋养。肝体阴而用阳,体阴就是肝以阴血为本,以肾水为养;用阳就是肝具有疏泄  相似文献   

7.
“肝肾同源”是五脏关系的理论之一。在功能上,肾主藏精,肝主藏血;在运气学说里,肝属东方乙木,肾属北方癸水。所以,又称“肝肾同源”为“精血同源”或“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强调肝与肾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在生理上,肝肾同居下焦。肝血肾精同化于水谷精微之一源。肝肾之阴可以相互滋养,肝血肾精在生理活动中可以互相转化,即肾精可以化生肝血,肝血可以化养肾精。如《张氏医通》所云:“气不耗,归精于肾  相似文献   

8.
10 滋水涵木用滋养肾阴以涵濡肝阴、充养肝血的治法,称之为滋水涵木法。五行中肾为癸水,藏精;肝为乙木,藏血。肾为母,肝为子,母能生子,水能生木。这是说,肾水源源不断地濡养肝木,以遂其生发之气。反之,肝的疏泄功能,又能助长肾水的再生。这一相互资生的关系,称之为“相生”,术语上也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如上所述,肝肾两脏生理上相互资生,在病理上则彼此影响。例如肾阴耗损,可以导致肝阴亏虚;进而子盗母气,肝汲肾阴以自救,由此肾阴益耗,成为肝肾同病。治法方面,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中指出:“补肾即所…  相似文献   

9.
“乙癸同源,肝肾同治”说,出自明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乙癸同源”亦即“肝肾同源”,古人把脏腑和天干相配合,则乙属肝属木,癸属肾属水,故此又有“水木同府”之说。实际意义相同,即肾藏阴精,又主命门相火,肝藏阴血又为刚脏(肝阳易亢),同时肝肾之阴精可以相互为用,肝肾之火又能相互影响,因此,肝肾之阴精与相火都是同源的。如果肝或肾的阴精不足,不但其间可以互为影响,而且都能造成相火偏亢,因而在治疗学上可同样采取养肝肾之阴,泻肝肾之火的方法,这就叫做“肝肾同  相似文献   

10.
崔永华 《河南中医》2001,21(4):12-12
闭经分为虚实二类 ,张景岳把其归之为“血枯”和“血隔”。虚者多由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导致血海空虚 ,来源不足 ,无余可下 ;实者则为气滞、血瘀、寒积、痰滞 ,邪气壅阻 ,胞络不通 ,不得下行。根据笔者经验治疗闭经之要点有四。其一在调 :调经之要在于调肝肾。肝藏血 ,主疏泄。妇人以肝为先天。冲任起于胞中 ,胞脉系于肾 ,经水乃阴血也 ,冲任主之 ,藏之于肝而养其体 ,疏泄于胞宫行其下。《傅青主女科》曰 :“经水出诸肾 ,而肝为肾之子 ,肝郁则肾亦郁矣。”临证所见闭经病例无论虚实多兼肝肾之症 ,故调理肝肾尤为重要。不足者使之充盈为调…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血尿病程较长,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热、瘀为标.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二者在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肾阴亏虚,可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损.肝火亦可下劫肾阴,致肾阴不足;肾阴亏耗,水不涵木,可引起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火旺,灼伤肾络而致尿血.从肝论治血尿,正是针对尿血的主要病机而设.但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治肝不忘调肾、伐肝亦需养肝、调肝勿忘活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肝系病证的中医治疗方法,一般以疏清补泻等直接治肝为主,适当调理脾胃为辅。但是,临床上对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采用从肾论治的方法获效颇佳,本文拟就肝病从肾论治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探讨。 1 “肝肾同源”是肝病肾治的理论基础 肝与肾的关系是“木”与“水”的关系,《素问·五行大论》指出:“肾生髓,髓生肝”,肾水可以涵养肝木,水充则木荣,水亏则木槁。肝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脏同居下焦,经脉皆起于足,并多次交会,经脉相通;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也有…  相似文献   

13.
<正> “乙”、“癸”原为古历中的两个天干符号。根据天干配属五行法,甲乙属木,壬癸属水。而肝属木,肾属水,故“乙”,“癸”二字可分别作为肝、肾之代名词。“乙癸同源”亦即肝肾同源之说,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而临床上据此运用肝肾同治之法,则常能收到起沉疴,除痼疾的满意疗效,今就此作一粗论,以就正于同道。一、母子相生,水涵木荣《石室秘录》云:“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母实则子壮,水涵木荣。反之,水亏木旺,肝火编亢,肝风上旋,在临床上可见头痛、眼花、眩晕等症。“虚则补其母”,滋肾水以涵肝木,方为治本之法。同时,肝的疏泄与肾的封藏又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抑制的关系,若肝木疏泄太过,“子盗母气”,使肾水封藏失职而致遗精等病。此时“实则泻其子”,治宜清泻肝木为  相似文献   

14.
陈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2-1733
1 从肝为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藏血 ,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 ,肝脉上肺 ,挟胃连心 ,肝与肾同源 ,为肾之子 ,依赖于肾水之滋养。肝又为心之母 ,所以肝介于水火之间 ,心火之下降与肾水之上升 ,均以肝为枢纽。此外《血证论》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气以疏泄之 ,则水谷乃化。”说明肝气之疏泄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升降 ,肝的余气溢于胆而为胆汁 ,胆汁助脾胃运化。并且肝还助肺以治节。疏泄是维持脾升胃降 ,消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成阴血津液的保证。血液的生成分布调节也依…  相似文献   

15.
一、肝肾与月经的生理关系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它源于先天之肾,化生于后天之脾,调节疏泄于肝,其主要成份是血,而血又为脏腑所化生,故脏腑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月经的生理、病理。脏腑之中肝肾两脏尤为重要,它是维持月经常态的根源。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疏泄寓有运化气血之能,因肝气条达,脾气健运能将水谷化生精微,化赤为血,肝疏泄适度血海满溢月经之本才源丰而流畅。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女子在发育成熟后,肾气旺盛、肾中的真阴开始成熟,而天癸  相似文献   

16.
月经不调为妇女的常见病,主要表现在周期先后不准或经量的过多过少,临床辨证有虚实寒热之分,但由于肝肾亏损影响冲任失调,常为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张景岳认为,经水不调,病多在肾。故主张采用或兼用补肾法来治疗。临证多选用逍遥饮、固阴煎、左归、右归之类。傅青主认为: “经水出诸肾”其所以或前或后或断或续,主要是“肾郁而气必不宣”乃肾气或通或闭所致。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郁,相因而至。治法宜调理肝肾,主张用定经汤加减治疗。因天癸是否依时而至,任脉是否畅通,太冲脉是否旺盛,皆决定于肾气之盛衰,而肝司血海而主疏泄,肾系胞宫而藏精液。肝肾一体,精血同源。且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今肝郁及肾,肝气郁则疏泄失司而血海不调;肾气郁则精血失化而胞宫失养,故  相似文献   

17.
总观肝之生理,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故称体阴而用阳。由此而及肝之病理,则证有虚实,历代医家多从肝之特性而言:在五行属木,在时令应春,春时阳生,阳气多动而升发;其病为升动无制,肝气偏亢,久甚化火,故有“肝无虚证”之说。其实则非,肝血不足,肝阴亏损,临证故为常见,然而肝之虚证既有阴血亏损的“体”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 “乙癸同源”与“肾肝同治”,语出《医宗必读》。乙癸即指肝肾。前者指肝肾的生理、病理;后者指肝肾的辨证论治。如李中梓说:“古称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相火有二,乃肾与肝。肾应北方壬癸,肝应东方甲乙……。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之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之所以泻肾……故曰肾肝同治。”笔者近年探究肝肾论治,多方面验之于临床,而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将“乙癸同源”与“肾肝同治”应用和体会,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周易水火"既济"与"未济"理论,从生理、病理方面探讨睡眠与心肾交感的关系,指出肾(坎)中之阳、心(离)中之阴在心肾交感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枢机健运、气机通畅是心肾交感的重要条件,提出以温肾助阳、滋养心阴之法促进心肾交感,以交通心肾、健运枢机之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  相似文献   

20.
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藏血,内寄相火,以少阳胆腑同居,开窍于目。肝为肾之子,赖肾水的润养资生,故阴血充足,则阳潜风静,肝气调和,生机勃勃。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血热生风,热极生风,风动阳亢,风生火发,为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肝风内动,上窜清窍,则头昏眼花,发生眩晕。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鸣动,肝阳随之升浮,故肝之气血阴阳逆乱,失其调和。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势必气滞血瘀。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