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县于1986开始用MDT,治疗多菌型病人213例,少菌型88例;后者有两例复发,复发率为2.27%。例一:男、23岁、农民,TI型,于1986年4月开始用MDT—PB方案治疗,10月停药转入监测,未发生麻风反应;1990年7月,躯干及四肢有红斑,左尺神经中度粗大,经皮肤查菌和病理检查,诊断为BB型麻风活动期。 例二:男、19岁、学生。1986年8月诊断为BT麻风,用MDT—PB方案治疗。于1987年2月完成疗程,未发现麻风反应。1992年5月发现颜面轻度浸润,四肢有浸润  相似文献   

2.
米易县麻风防治工作始于1959年,截至2006年共发现病人609例,1986年前主要采用氨苯砜(DDS)单疗为主,1986年7月开始实施WHO的MDT方案治疗麻风,现将1例DDS单疗治愈、1例MDT治愈后复发,发生病型转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2岁,汉族,农民。1967年诊断为TT型麻风,采用DDS治疗,于1976年12月判愈出院,1997年复查时发现患者面部、胸部浸润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淡红斑,双足干燥,皮肤涂片查菌BI2 ,病理查菌阳性(3 )~(4 ),病理诊断BL型麻风。例2男,53岁,汉族,农民。1986年发现左侧腰部一块4cm×4cm大小红斑,皮肤涂片查菌阴性,病理查菌阳性…  相似文献   

3.
例1:男,37岁,农民,已婚。1985年3月诊断T型纯神经炎麻风,给予DDS,1985年12月给予二月(RFP LDS)化疗。1987年6月临床治愈。1990年3月  相似文献   

4.
历城区累计发现麻风病人352例,累计复发32例,其中1例复发两次。患者霍××,男,60岁,1961年10月确诊为瘤型麻风,1968年4月治愈;1972年冬,患者冻饿周身不适,原麻风皮损复发,1973年1月确定复发,给  相似文献   

5.
患者查××,男,43岁,已婚。1985年12月被诊为BT型麻风,给予RFP DDS 4个月。1986年4月开展MDT,又继续治疗6个月,皮损消失,BI为0,判治愈监测。1995年1月面部轻度浸润,双膝关节处水泡;手背浮肿,有蚁行感;面部发红。疑为复发,查菌BI 2.2;皮肤病理检查,为BL型麻风活动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麻风畸残,在进行联合化疗时对无痛性神经炎应给予强的松治疗。但国内尚无报导。例一金××,男,42岁,LL型,农民。1989年10月发病,1990年4月确诊。双侧尺及腓总神经肿大,无压痛。左垂足一月余。无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正宁县的麻风甘肃正宁县卫生防疫站安刚甘肃省地病办邓渊梓曹树哲李博全县于1949~1985年共发现麻风患者63例,年均发病1.7例,年均发病率1.31/10万;病人以农民为主(62例);发病年龄9~73岁,0~14岁5例,15~49岁50例,50~74岁8例;L 型44例,BL 型3例,T 型15例,BT 型1例;自报37例,各种调查发现26例;家属发病26例;住院56例,院外治疗4例,累计治愈53例(88.3%),外迁6例,死亡20例,目前存活27例;在未治愈的7例中,治疗期死亡5例,外迁和目前正在治疗的各1例;有Ⅱ级畸残者29例,Ⅲ级5例。  相似文献   

8.
叶××,男,54岁,已婚,农民,汉族,广西博白县人。1946年发病,1960年诊为LL型麻风,同年5月入院,11月因其它病死亡。叶××之妻吴××,48岁,农民,汉族。1946年发病,1960年诊为LL型麻风,BI4.0,同年5月入院,1968年治愈出院。叶××之次子,16岁,未婚,农民。1958年发病,1960年诊为TT型麻风,同年5月入院,1968年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潍坊市在1955~1985年间共发现麻风病人12.122例,治愈7702例。1986年对7444例麻风治愈者作了一次回顾性调查,分析了影响麻风治疗期的各种因素。性别与治疗期无关。多菌型治愈平均需147.87月,少菌型只需98个月。开始治疗时的病期越长,所需的治疗期也越长。多菌型  相似文献   

10.
临桂县人口38.4万,累计发现麻风72名,其中男58、女14、L41、B4、T27。经过34年的综合防治,1985年段发病率为0.05/10万,患病率由1960年的0.09‰降到1986年的0.007‰。累计治愈64例尚有3例L型现症病人,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指标。考核时以疫源点为中心,检查了全县三岁以  相似文献   

11.
熊×,男,37岁,已婚,农民,苗族,云南省蒙自县红地冲村人。1969年6月发病,1975年自已报病,诊断为LL型麻风,查菌(++)。同年4月入院治疗,1981年未愈自动回家,中断冶疗。其妻及二子一女尚未发现有麻风症状。  相似文献   

12.
例1,男,60岁,农民。1974年6月因腰背部发现一块麻木性红斑及右腓总神经粗大,被诊为结核样型麻风。村外给予DDS单疗,1月后发生DDS综合征而改服麻风宁。至1981年10月皮疹消退,鉴定达到临床治愈。监测期间继续服用麻风宁3年,后因药源缺乏停药。1988年10月后因出现醉酒面,躯干红斑,红色或黄色结节,于次年1月复诊。查见面部潮红浸润,躯  相似文献   

13.
慈利县人口64.1万,1952~1986年间曾对麻风进行过3次普查及27次线索调查。累计发现麻风393例,其中男:女=3.8l:1,L276、T96、B15、I6;发病年龄6~82岁;平均病期7.66年。累计治愈225例,复发18例,现有患者102例。发病率由最高的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84年用股动脉外膜剥离,解除婴儿瘫后遗症下肢循环障碍,取得了满意效果。1990年又试用于治疗麻风溃疡。三年来,共做过四例,一例因动脉周围粘连手术失败,三例效果满意。例一:王××,男,66岁,瘤型麻风治愈;右足背溃疡7×9cm;15年中用各种方法久治不愈;1990年10月行股动脉外膜剥离,术后五周溃疡面缩小为4×5cm。例二:孙××,男,70岁,瘤型麻风治愈。右胫前中下段溃疡,10×15cm,已历21年;1990年10月行股动脉外膜剥离术,一周后分泌物减少,五周后溃疡面积缩小为6×8cm。例三:高××,男,56岁,瘤型麻风治愈;左足底溃疡19年,面积为6×8cm,1991年4月行股动脉外膜剥离,一周后分泌物明显减少,五周后溃疡面积为4×5cm。  相似文献   

15.
患者任××,男,21岁,未婚。1976年8月发病,1979年10月诊断为组织样瘤型麻风;用DDS治疗二年,再用DDS+RFP治疗二年后中断,1986年9月自杀。其兄37岁,未婚,1987年  相似文献   

16.
怀远县属平原地区,人口约95万。全县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28例,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5例,多菌型46例,少菌型82例;发病年龄6~61岁,15岁以下病者占10.2%;发现时病期最长为21年,最短的将近1年。累计治愈69例,现尚有病人32例。患病率由1961年的0.105‰,降至1986年的0.034‰,  相似文献   

17.
何××,男43岁,汉族,已婚,农民。1970年诊断为TT型麻风,后经11年单用DDS和1年MDT而治愈。1989年10月,面部发红,有蚁走感,双眉脱落,双小腿发红肿胀6个月余。经皮肤和神经检查,查细菌和病理,诊断为LL型麻风。  相似文献   

18.
1976~1985年共确诊麻风84例,其中有复发10例,家属发病12例。复发病例和家属发病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由1976~1977年的18%升至1984~1985年的46%。1986年开始对近10年治愈的123人(占存活病人的96%)  相似文献   

19.
江宁县人口70余万,累计发现麻风患者519例,其中男390、女129;T376、B22、L119、I2;发病年龄10~65岁。共治愈438例,复发9例。目前尚有现症病人27例。在现有病人中有残疾者179例,占48.38%。发病率由1959年的4.65/10万降到1986年的  相似文献   

20.
患者果某某,男,45岁,藏族,农民未婚。1964年发病,1974年诊断为瘤型麻风,用DDS治疗,1984年治愈。巩固治疗5年,1989年停药。1990年5月中旬出现鼻塞、鼻扭,面部轻度浮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