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心绞痛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预扩张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结果:33例病人置入37枚支架,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小于5%,随访1个月-11个月,无心绞痛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绞痛近期效果满意,治疗成功率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王景斌 《中原医刊》2009,(18):31-3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简单药物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仅单支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另一支不置入支架的策略,观察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6.9%(62/64),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12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4.8%(55/58),发生心绞痛5.2%(3/58),其中1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仅单支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获得满意的近中期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可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心肌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斌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197-19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V300型小C臂X线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48例冠心病患者共发现52支冠状动脉病变,共置入支架59只,其中1例因多支病变置入5只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段血管通畅良好,无残余狭窄。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心绞痛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钴合金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钴合金裸支架治疗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单支病变血管直径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81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钴合金裸支架;12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观察术后疗效、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置入支架的成功率、住院期间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率及12个月随访MACE发生率、再狭窄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钴合金裸支架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11月~2002年10月对我院86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中的107支冠状动脉置入123个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B型病变占多数。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3.6±14.7%减至术后1.1±5.3%。1例术后40分钟出现剧烈胸痛,ST段抬高,心源性休克,再行PTCA及置入支架术未成功,术后3小时死亡。2例在导管室支架内血栓形成,血压下降,术后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余随访中9例术后6个月内胸痛发作。由于支架的使用,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2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94例资料。结果 :94例患者 131支冠状动脉的 15 1处病变共置入支架 112枚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 99.1%和 97.8%。术前病变平均狭窄为 (92 .8± 4.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5 .4± 8.1) %。因球囊扩张后不理想占 43.7% (4 9枚 )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占 2 5 .9% (2 9枚 ) ,选择性置入支架占 30 .4% (34枚 )。严重并发症 2例 (2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疗效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狭窄行支架术的临床应用分析及术后康复。方法336例病人进行了临床应用分析,按造影异常者分为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两组,单支组112例,多支组224例,支架置入率分别为58.9%和52.7%,血管狭窄80%以上者置入支架。结果两组年龄和支架长度有显著差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并发症,支架失败率以及随访事件和再狭窄率均无差异。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安全有效,病人康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超声与目测法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测量法与目测法两种方法在判定冠状动脉狭窄时的应用,以确定目测法在支架置入术前存在低估现象,而在术后对残余狭窄评判存在低估现象。方法:对拟行冠脉内支架的34位冠心病患者的46处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前和支架置入后即刻进行血管内超声图像采集,同时记录目测冠脉造影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内超声测量与目测法在冠脉内支架置入前后的直径狭窄率测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目测法存在术前高估狭窄和术后低估残余狭窄的现象,血管内超声可以使冠脉支架置入术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0.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刃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体会,指导术前手术途径的选择。方法78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首选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不成功者改其他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支架共114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手术成功率,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指导术前手术途径的选择。结果77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达TIMI-3级,残余狭窄小于10%,局部并发症少,患者不适症状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视病例特点选择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PTCA及置入支架后24支闭塞血管18支被开通,血管病变开通成功率72.0%,病例成功率78.3%(18/23),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成功率92.3%,明显高于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54.5%(P〈0.01)。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TCA及置入支架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血管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Firebird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临床应用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94例冠心病患者置入Firebird支架,术前、术后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治疗冠心病药物,观察Firebird支架置入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临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2例,心肌梗塞2例,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5%,192例患者随访6个月,2例患者死亡,均合并糖尿病。2例进行了靶血管重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6%。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率为4.35%,靶病变重建率为1.09%。结论国产Firebird支架是安全和有效的,其支架内再狭窄率低于普通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38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385例562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1179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664枚,右冠状动脉397枚,回旋支102枚,左主干16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25mm~4.0mm,长度为8mm~36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8.7±8.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6.8±4.7)%,支架置入成功率97.9%。9例出现桡动脉闭塞,7例出现血肿,5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无神经损伤,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桥的患者,其收缩期狭窄≥75—90%,狭窄长度8—18mm。3例置入BX支架,2例置入AVE支架,1例置入R—stent。结果: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后无胸闷、胸痛发作,随诊6—18个月症状未复发。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心肌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治疗小血管性心肌桥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的观察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87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置入1个支架的56例,2个支架的20例,3个支架的11例;术后争10天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士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前指导,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的科学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导管血栓抽吸(PT)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组(PCI组)和PT+PCI组。单纯PCI组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PTCA)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或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PT+PCI组常规PTCA方法选择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Diver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差别,比较两组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PT+PCI组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及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均优于单纯PCI组。结论:PT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初步观察可以改善AMI患者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Cordis)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长病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前降支长病变(病变长度≥20mm)患者45例置入CYPHERTM支架55个,病变长度20~45mm,平均25.2±7.8mm,术前病变狭窄程度(87.9±6.5)%;血管直径3.0±0.75mm。其中前降支病变>28mm10例置入2个支架重叠,1个长支架覆盖病变35例。结果:45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3.5±2.8)%,支架覆盖病变完全,支架近、远端无夹层,血流TIMI3级。随访12个月,心绞痛消失39例,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血管再狭窄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前降支长病变是解决前降支长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扩张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后扩张组62例和常规置入对照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 a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后扩张组和常规植入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4.8%,P>0.05);1 a时的随访结果显示,后扩张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9%,P<0.05);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常规置入组均明显减少(1.6%、4.8%;4.4%、14.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老年钙化病变患者PCI术中应用后扩张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