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0例其他肝病患者进行α-L岩藻糖苷酶(AFU)与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观察AFP、AFU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AFP、AFU阳性率n,8显高于其他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U、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3.21%、80.36%;特异度分别为88.33%、80.00%,AFU和AFP联检阳性率为94.64%。AFP阴性的15例患者血清中,AFU阳性率为73.33%(11/15),表明AFU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补充作用。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AFU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FP和AFU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旱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46例原发性肝癌(PHC)、41例转移性肝癌(MHC)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P和CEA浓度,并对三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转移性肝癌血清CEA浓度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AFP和CEA能更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不同肝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用酶标法测定67例肝病患者入院次日、治疗4周、8周后血清中AFP水平。结果:45例非肝癌肝病患者中有16例AFP检测阳性,其含量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降低;而21例肝癌患者中19人AFP阳性,其含量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增高,但有两人AFP始终阴性。结论: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主要指标,但在非癌性肝病中亦有轻度的一过性升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病史、体佂及肝脏CT、B超等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不会造成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亚洲与非洲地区的高发肿瘤,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指标中仍主要依赖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测定,然而并非所有肝癌患者的肝细胞都分泌AFP,仍有30%-40%左右的患者(特别是小肝癌)AFP呈阴性或低浓度。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与铁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与血清铁蛋白(SF)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仪对196例PHC患者及22例肝脏良性疾占位病患者的血清同时做AFP与SF的定量检测。结果:PHC患者血清中AFP与SF含量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患者。结论:AFP与SF的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早期诊断率,特别是对那些AFP阴性或低、中水平增高的患者意义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血清补体主要在肝脏合成。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的破坏,补体合成减少,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而肝癌病人则血清补体浓度增高。为了早期发现肝硬化的癌变,本文研究了血清甲胎蛋白和补体对肝硬化及肝癌的诊断价值和鉴别意义。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本院自1987~1997年5月的患者60例,其中肝硬化组30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组30例,另有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都经B超(或CT)及病理(或细胞学)确诊。1.2检测方法:补体C。用火箭免疫电泳法,AF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结果:见表1。表1各组血清补体C3和A…  相似文献   

7.
肝复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肝复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肝复方治疗20天,观察肿块大小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测血清VEGF、甲胎蛋白(AFP),并与肝良性肿瘤组及正常组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VEGF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组及正常组(P〈0.01),AFP水平显著升高。经肝复方治疗后,VEGF、AFP水平明显下降(P〈0.05),症状明显改善,肿块稳定。结论肝复方能有效抑制VEGF、AFP的表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洁  盖国忠 《环球中医药》2012,5(4):263-266
目的 了解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及舌下络脉评分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HCC预警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34例、乙肝后肝硬化65例、原发性肝癌71例及健康对照者6例,分别进行血清AFP、AFP-L3及GP73检测及舌下脉络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四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HCC各组(即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舌下络脉有别于AFP、AFP-L3、GP73的诊断HCC的指标;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联合诊断的意义优于三者独立检测、两两联合检测。结论 (1)舌下络脉是HCC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2)AFP联合GP73、舌下络脉检测简便、廉价、有效,适用于基层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实现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唾液酸(SA)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江门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1例肝癌患者,144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和126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AFP、AFU和SA水平,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组的血清AFP、AFU及SA水平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与单独诊断相比,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结论:血清AFP、AFU和SA均对肝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者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与肝脏疾病 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肝脏疾病患者 60 例为观 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 4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 CEA、CA125、AFP、谷丙转氨酶(ALT)及 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不同类型肝脏疾病患者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血清 CEA、 CA125、AFP 水平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 CEA、CA125、AFP、ALT 及 AS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癌组患者的 CEA、CA125 和 AFP 水平均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者的 CEA、CA125 及 AFP 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由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EA、CA125、AFP 与 ALT、AST 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CEA、CA125、AFP 水 平变化与肝脏疾病病情进展有一定关联,其对于不同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甲胎蛋白(AFP)和血清肝癌特异蛋白(SHCSP)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对56例健康对照、82例肝炎患者、89例原发性肝癌、26例继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血清AFP和SHCSP联合检测。AFP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无法,阳性>400ng/mL;SHCSP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点样显色法,点样标记显紫红色为阳性。检测结果:健康组、肝炎组、原发性肝癌组、继发性肝癌组的AFP阳性率分别为0%、9.76%、57.30%、61.54%,SHCSP阳性率分别为0%、1.22%、92.13%、92.13%、显示SHCSP诊断HCC较AFP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特异性。二种方法联检,可弥补AFP阳性率低和SHCSP受重症黄殖干扰的缺点,提高HCC检测符合率,减少HCC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PHC)83例,慢性肝病74例,肺癌23例,健康对象32人进行血清唾液酸测定,结果显示,PHC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病和健康人(P<0.01),但与肺癌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血清唾液酸对PHC的诊断敏感度为74.70%,特异度为81.84%;对PHC患者同时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放免定量法),提示二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其中AFP阴性的PHC患者中,血清唾液酸升高者为61.54%(8/13)。因此血清唾液酸测定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125(CA125)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ALP、CA199和CA125进行联合检测,并与63例转移性肝癌、58例良性肝病和6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AFP、AFU、ALP、CA199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联合检测的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AFU、ALP、CA199和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实验室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P,γ-GT,CEA,AKP,SF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且脾 气虚证,肝郁脾虚瘀血阴阻络证患者血清AFP,CEA高于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P<0.05),说明AFP,γ-GT,CEA不仅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依据,而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AFP。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依次由高到低排列为:原发性肝癌88%,肝硬化29%,亚急性重型肝炎21%,急性重型肝炎18%,慢性重型肝炎13%。65%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400μg/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2%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处于正常范围;26%肝硬化患者血清AFP轻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肝癌、肝炎患者血清均可检测到AFP的升高,但其浓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低聚糖类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9-9)2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脏恶性肿瘤患者31例,对照组取健康人105例,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AFP和CA19-9测定。结果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组2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结果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FP在肝脏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71%,CA19-9敏感性为58%,2项联合测定后,敏感性达到88%。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物,与CA19-9联合测定对AFP低水平升高或不升高的肝癌诊断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AFU采用速率法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FU和AFP含量的测定。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明显增高,阳性率为75%。结论在PHC实验室诊断中,应把AFU和AFP一样作为常规肝癌标志物来检测,可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有良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晚期肝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脾虚证和湿热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28/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3%(19/3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晚期肝癌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肝脂肪酸代谢重编程角度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脂肪肝组、脂肪肝相关肝癌组以及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脂肪肝相关肝癌组及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和高脂饲料喂养相结合方式建立NAFLD-HCC模型;脂肪肝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后,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苓桂术甘汤4.875、9.750、19.500 g/(kg·d)灌胃,正常组、脂肪肝组、脂肪肝相关肝癌组小鼠每天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30天。检测各组小鼠血脂含量[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HE及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含量及肝脏肿瘤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肝脏脂蛋白脂肪酶(LPL)、白细胞分化抗原36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施予小柴胡汤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TACE,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疗效、血清甲胎蛋白(AFP)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柴胡汤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