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虚"从"湿"论治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王炯辉 《新疆中医药》2007,25(5):104-104
带下病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并列为妇科四大证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白带多常见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多种疾病。带下病如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同时还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带下病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湿毒等,但不外乎"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司而致带下,为内湿: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或久坐湿地  相似文献   

2.
<丹溪心法·心脾痛七十>云:"心痛即胃脘痛……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1]其中"诸痛不可补气"之说,后世有不少医家遵循之,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杂病广要·胸痹心痛>等著作多有引用.  相似文献   

3.
从"中焦不化,上焦不行,下焦不通,郁而发热"的病机入手,探讨三焦与君相之火的关系以及从生理、病理、临床治疗方面看三焦在"气虚发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人体身体健康,气化功能正常,气运行通畅,血与津液流通也通畅,精气充足,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叫有"神".如果五脏不调和,精气生成不足,循行不调和,必生凝滞,"石"乃产生.五脏六腑以通为用,五脏六腑条达,气血流通.人即有神,石乃自出.  相似文献   

5.
50余年来,人们对气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对气基本属性的探索、对气实质的探索、对次级层次气的相关研究等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对"气"实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如概念众说纷纭、研究思路局限、研究方法单一等。故针对中医气学研究提出3方面建议:科学评价中国古代哲学之气与中医"气"理论的关系;中医"气"理论应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现代科研方法相结合,并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序列;对"气"实质的研究宜方法多样、思路多途。  相似文献   

6.
徐曼 《养生月刊》2008,29(11):985-987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环境不稳定,易引起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对于处在生理"多事之秋"的  相似文献   

7.
"热入血室"是指妇女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外邪之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于血室,即称为"热入血室".从其热型来看,除了书上所描述的"续来寒热"、"如疟状"的常见热型外,也可表现为不典型的热型,如自觉时发寒热等.从经血情况看,热入血室后,不但可以见到经血时断时续、经血不畅等阻于胞宫的情况,还可以见到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或经血淋漓不断、或血崩下血等,也可表现为经后血室空虚,邪热内结,不能随经血而解,瘀阻于胞宫的不同情况,因为妇女经期外感,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热随血解,不药而愈.而在月经期或产后,胞宫空虚之际,热聚于内,邪热与经血相搏,正邪交争,不得外解,就可出现瘀阻胞宫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有"有利不渴者,属太阴"的论述,结合《内经》中关于太阴病"口渴"的形成机理及典型案例,探析太阴病口渴与不渴的辨证关系."不渴"是其常,"渴"是其变.故不可以口渴与不渴来辨其属不属于太阴.  相似文献   

9.
对于"扶阳气""存阴液"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扶阳气"包括了扶心阳、扶肝阳、扶脾阳以及扶肾阳;而"存阴液"在临床包括了三阳病固护胃阴、阳明腑实急下存阴、三阴病重在救助肾水.现代研究表明,阳气、阴液是人体的根本,"扶阳气""存阴液"可应用于多种危急重症及消耗性疾病的治疗,起到减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久病多风"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中医有不少关于久病之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论述,如"初病在气,久病入血"[1],"久病入络"[1],"久病多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痰"等,为久病从正虚、血瘀、痰浊等方面治疗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但是,久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的久稽不去、反复侵袭,或风从内生,亦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不可忽视风在久病中的作用,风既可外受,又可内生,既善行数变,又可稽留不去,其致病既可为新病,也可为久病,且遍及临床各科,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1.
<内经>"奇恒之府"之中有女性生殖器官女子胞,而无男性生殖器官,从<内经>流传、<内经>全文、读音、解剖以及生理功能上看,"奇恒之府"中的"胆"应为"卵"之误,"卵"为男性睾丸.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了在"透热转气"的理解过程中较常见的几个误区,如"透热转气"的药物、"透热转气"与气营两清的关系、"透热转气"的时间、清气之品的应用等,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了阐释,以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透热转气"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张文 《光明中医》2007,22(10):8-9
"阴阳平衡"一词,作为一个现代中医学术用语,大家已经耳熟目详了,它广泛出现在与中医相关的学术信息载体之中.但是,"阴阳平衡"一词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的、不准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寻玉 《河北中医》2007,29(12):1112-1113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现在多数医家将其归为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如阎孝诚等[1]认为: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波及脑神,以致不得安寐,即《素问·逆调论》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对于此种理解似乎约定俗成,已成确论.有的医家注释《内经》时也说:"不安,反复不宁之状.……凡引起脾胃升降失调,转枢不利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卧不安,所以临床常用调治脾胃的方法治疗失眠之症."[2]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也将其列入不寐的文献摘要中.细阅《内经》原文,笔者认为《内经》的本义与今人理解有别,继而广阅历代医家有关论述"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文献,现将其意义之源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飞经走气"四法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经走气"四法源于明初针灸学家徐凤的<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此四法分别为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简称"龙虎龟凤".其借用中国古代星相学的四象即"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风)、北玄武(龟)"来作为这四种手法的命名,通过形象化的动作描述如摆尾、探穴等来概括这些手法的操作要点,而且明确指出这些手法为"通经接气大段之法",在"关节阻涩,气不过者"时,运用这些手法以促使得气感应通经过节而达病所.  相似文献   

16.
吕莉 《养生月刊》2008,29(12):1082-1082
女性朋友如身体出现以下的"危险信号"时,请给予重视。乳房有压痛感觉经期前的乳房肿痛也许仅仅是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但如果平时抚摸或拥抱时,你的乳房部位有压痛,用手掌轻按痛点可发现小硬块,应警惕乳腺增生或肿瘤,请及时去医  相似文献   

17.
浅谈"筋会阳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琪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72-2973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日:"筋会阳陵泉"."会"者"会聚"也;"筋"即指"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的外嗣,多起于四肢末,主司运动,经筋之精气在运动过程中会聚于阳陵泉,笔者通过学习就阳陵泉与筋(经筋)的联系,从定位、命名、经脉,脏腑以及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等五方面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与药物合用之后可能发生的关系,称为"药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而配伍则具有主观性。要使配伍的主观愿望得以实现,必须使药物符合"好的药际关系"。经方、时方产生的根源正在于是否符合"特别好的药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可由含糊的经方、时方的概念,推出"精确处方"与"模糊处方"的新概念。由此,方剂大致可区分为两大类,这样的区分,使方剂学教学和方剂学研究今后可以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而临床运用方剂也可以按不同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现在对"证"、'证候"等概念仍众说纷纭,未能统一,以致觉得越规范越糊涂.关键是"证"、"证候"均包含病变的现象和本质两种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因此,首先必须对"证"、"症候"、"证素"、"证名"、"辨证"、"病"、"症"、"症状"、"体征"等概念作出规范,统一认识,避免概念混淆.  相似文献   

20.
练云明  陈琮 《光明中医》2007,22(12):1-2
通过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研读,归纳出<内经>"四时"理论在养生保健,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论述.<内经>"四时"理论与"阴阳"、"五行"理论一样,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