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15例隐匿阴茎患儿行隐匿阴茎成形术。术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术区皮肤准备;术后注意观察阴茎血液循环及创口情况,做好患儿皮肤护理,完善出院指导。结果:经手术治疗,4例发生回缩,2例术后外观欠佳,209例患儿外观佳,阴茎发育好,总成功率为97.21%。结论:术前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减轻患儿自卑、紧张的情绪和家长的顾虑、压力,术后认真、积极做好患儿尿管、皮肤等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详细的出院指导是提高患儿隐匿阴茎成形术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Derine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隐匿阴茎患儿通过改良Derine术完成阴茎脱套固定及包皮修剪或环切,并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8例应用改良Derine术患者,术后仅出现包皮内板淋巴水肿1例,3个月后自行愈合,其余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min,随访6个月~4年。阴茎外观发育满意,无蹼状结构,排尿及勃起功能正常,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本术式能够使阴茎的病理得以纠正,手术简单易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隐匿阴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而精心、有效的围术期护理直接影响先天性隐匿阴茎手术康复过程。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是消除家长和患儿紧张情绪和顾虑的有效措施。术后加强疼痛护理,注意饮食指导,重视对阴茎及皮瓣血运的观察及包皮切口护理和包皮水肿的预防等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改良Devine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74例先天性隐匿阴茎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良Devine术应用于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诊治经验.方法:2004年11月至2009年3月,应用改良Devine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74例,年龄3~1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先天性隐匿阴茎的诊断.结果:平均随访1.5年(6个月~2.5年)所有患儿阴茎外观均较满意,阴茎显露好,无包皮臃肿现象.术后1例因阴茎根部皮肤附着不佳仍有回缩.2例患儿阴茎根部切口处轻度裂开.结论:改良Devine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接近包茎术后外观,术后再回缩等并发症少.改良Devine术可以作为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隐匿阴茎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59-176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98例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术前对患儿及家长详细讲解隐匿阴茎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预期效果,消除顾虑,取得配合,并作常规的会阴区清洁、消毒和灌肠。术后注意疼痛、尿管、伤口、皮肤和饮食等的护理。结果术后出现明显疼痛20例,龟头部瘙痒感25例,伤口少量渗血13例,包皮轻度水肿16例,尿管不畅8例,通过针对性护理均得到缓解和恢复。结论精心、有效的围术期护理直接影响先天性隐匿阴茎手术康复过程。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是消除家长和患儿的紧张情绪和顾虑的有效措施,术后加强镇静、止痛,注意饮食、尿管、伤口及皮肤等的护理可有效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回顾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隐匿阴茎38例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及效果,认为护理要点是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创伤护理及家属的心理支持,严格术区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包皮水肿、阴茎血液循环及预防和减轻术后疼痛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儿童隐匿阴茎6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65例先天性隐匿阴茎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近7 a来对65例隐匿阴茎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经验,其中Devine术16例,脱套式阴茎固定术29例,转移皮瓣法20例。结果平均随诊1.5 a(6个月~2.5 a),无明显肥胖者术后阴茎外形均发育良好。Devine术后5例出现顽固性水肿,且外观不甚满意。结论隐匿阴茎手术方法较多,根据患儿阴茎发育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皮瓣转移法手术阴茎外观接近包茎术后外观,并发症较少,可以作为治疗隐匿阴茎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35例小儿隐匿阴茎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术后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及出院指导等.认为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对小儿隐匿阴茎治疗非常重要,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手术过程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56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做好宣教,术中密切配合,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对阴匿阴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总结8例隐匿型阴茎采用改良Devine术治疗的护理。主要护理包括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做好心理疏导;术后加强阴茎血液循环的观察,做好疼痛护理、伤口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预防逆行感染。认为术后重视对阴茎血液循环的观察及伤口护理,重视患儿心理护理及宣教,完善的护理体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151例男性患儿设为A组,行一期成形术86例,尿道修补术38例,阴茎成形术27例;将2005年9月-2007年8月收治的175例男性患儿设为B组,行一期成形术101例,尿道修补术54例,阴茎成形术20例。术后均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切口愈合观察,并给予B组有针对性的全程心理辅导。结果: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尿瘘、尿道狭窄、切口感染、裂开,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4%(36/15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6%(12/175)。结论:早期全程心理护理对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切口感染、裂开等术后并发症有明显效果和积极作用,且有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包皮口夹角和阴茎阴囊夹角评价指标在儿童先天性隐匿阴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接诊的106例单纯包茎和102例先天性隐匿阴茎患儿资料,每组根据年龄又可分为<6岁组、6~12岁组、>12岁组,单纯包茎组<6岁30例、6~12岁45例、>12岁31例,先天性隐匿阴茎组<6岁40例、6~12岁32例、>12岁30例。分别测量各组患儿的包皮口夹角和阴茎阴囊夹角,并进行比较。 结果先天性隐匿阴茎组和单纯包茎组的包皮口夹角分别为60.00(45.00,78.50)°、5.00(0.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0,P<0.01);阴茎阴囊夹角分别为115.00(110.00,120.00)°、30.00(0.00,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7,P<0.01)。先天性隐匿阴茎组<6岁组、6~12岁组、>12岁组的包皮口夹角分别为75.50(60.00,88.75)°、68.00(50.00,79.50)°、45.00(35.00,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4,P<0.01);阴茎阴囊夹角分别为120.00(115.00,125.75)°、118.00(110.00,120.75)°、110.00(103.00,1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2,P<0.01)。单纯包茎组<6岁组、6~12岁组、>12岁组的包皮口夹角分别为5.00(0.00,10.00)°、5.00(0.00,10.00)°、5.00(0.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P>0.05);阴茎阴囊夹角分别为38.50(20.00,60.00)°、30.00(0.00,49.00)°、20.00(0.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P<0.01)。 结论包皮口夹角和阴茎阴囊夹角显著差异可应用于隐匿阴茎的鉴别诊断,协助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治疗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行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治疗29例隐匿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3~18(9.2±2.7)岁。术前测量阴茎外露长度0.5~3.2(1.8 ± 0.6)cm ,其中重度13例,中度16例。合并包茎者23例,明显肥胖者16例。结果 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治疗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露增加长度为(2.5 ± 0.3)cm ,龟头外露良好,无术后顽固性阴茎皮肤水肿现象。结论 隐匿阴茎的形成与阴茎皮肤浅筋膜发育异常有关。环切入路,包皮阴茎皮肤成形术是行之有效并能预防术后包皮顽固性水肿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阴茎脱套固定术与Devine术治疗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将56例隐匿阴茎患儿随机分为阴茎脱套固定术与Devine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感染、包皮坏死,阴茎勃起功能正常,绝大部分无回缩,阴茎外观满意,与术前比较,阴茎平均延长(2.0±0.8)cm、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组有效率93.33%,Devine术组有效率76.92%。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Devine术组(P〈0.05)。结论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隐匿阴茎简单易行,临床疗效较Devine术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耻骨上及会阴部入路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的矫形效果。方法耻骨上切口,切断阴茎浅、深悬韧带,将阴茎海绵体剥离至耻骨弓,使阴茎延长2—3cm。阴茎根部两侧小切口,将对应的阴茎与腹壁交界处的皮下筋膜缝合固定,防止阴茎回缩至阴囊内。结果2007年至2009年,应用此方法治疗隐匿性阴茎16例,均取得了成功。随访半年,静息状态阴茎长度增长,整形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耻骨上及会阴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隐匿性阴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小儿隐匿性阴茎16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匿性阴茎的诊断及手术方式,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经Devine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经4个月~2年随访,阴茎显露及外观满意,无阴茎水肿、皮肤缺血、血肿、勃起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应严格区分真性隐匿性阴茎与埋藏阴茎、小阴茎、包皮过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阴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对40例隐匿性阴茎患儿的诊断与治疗,了解外科手术对儿童隐匿性阴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患儿不同病理特点,采用阴茎肉膜纤维索、耻骨前脂肪垫切除加阴茎根部皮肤固定术,重症患儿切断阴茎悬韧带浅层,对于单纯耻骨前脂肪肥厚患儿行包皮口纵切横缝、耻骨前脂肪垫切除及阴茎根部皮肤固定术。对于曾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行阴囊带蒂皮瓣转移术。结果40例患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阴茎比术前延长2~3cm,2例复发患儿二次手术行阴茎根部皮肤固定后治愈,3例术后阴茎显露不够满意。有效率为92.5%。结论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隐匿性阴茎,明显延长患儿阴茎的长度,同时改善了排尿症状和阴茎外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Borsellino术治疗隐匿性阴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74例隐匿性阴茎患儿,合并蹼状阴茎患儿21例。对所有患儿均采用阴囊V形切口的改良Borsellino术,并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延长长度、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满意度等。结果 患儿年龄(11.1±3.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0±4.5)kg/m2。手术时间为(82.9±16.7)min。术后阴茎延长长度为(2.97±0.21)cm,其中合并蹼状阴茎组延长长度为(3.05±0.18)cm,大于不合并组[(2.93±0.21)cm,P<0.05]。术后发生包皮水肿(3例,4.0%)、包皮切口瘢痕(4例,5.4%)、切口感染(2例,2.7%)与血肿(1例,1.4%)。患儿家属非常满意40例(54.1%)、满意27例(36.5%)、一般5例(6.8%),不满意2例(2.7%)。结论 该改良Borsellino术对隐匿性阴茎有较满意的手术效果,尤其适用于合并蹼状阴茎的隐匿性阴茎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背侧横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转移术矫治中、重型隐匿阴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4例采用背侧横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转移术矫治的中、重型隐匿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后1周、3周、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皮瓣存活及阴茎外形情况。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2例皮瓣存活良好,2例内板部边缘小片缺血坏死,约1个月后自行修复形成接近正常的皮肤外观。阴茎皮肤和皮瓣肿胀在术后1~3周基本消退,末见慢性水肿形成。全部病例阴茎外显良好,无回缩,无皮肤缩窄环。14例皮瓣外观接近正常阴茎皮肤,皮瓣-皮肤交界部痕迹不明显,15例皮瓣内板部与阴茎皮肤外观差异明显但阴茎整体外观轮廓良好,5例可见内板与阴茎皮肤交界部轻度线状凹陷瘢痕。结论采用背侧横行带蒂岛状包皮内板转移术矫治中、重型隐匿阴茎可以充分保留局部皮肤材料、充分矫正包皮狭窄环、获得并维持良好阴茎显露,阴茎外观良好,少数病例存在较明显的皮肤异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行全耳郭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60例(68耳)先天性小耳畸形病人行全耳郭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负压引流的护理、疼痛护理和压疮的预防等.[结果]60例病人术后出现术区渗血1例,再造耳感染2例,经处理均恢复良好;均未出现面瘫、眩晕、耳鸣等并发症,病人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加强全耳郭再造与听力重建同步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和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介入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手术前后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患者肺动脉高压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和输液管理。结果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术期良好的护理是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