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0例PIH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测定,另选择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IL_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PIH患者体内存在血浆炎症因子平衡失调。通过调节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为PIH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聂飞  徐鹏 《疑难病杂志》2010,9(11):849-85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40例),另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6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后,蛋白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6、IL-1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浙江医学》2015,37(12):1068-1069,1072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 月至 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SAP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 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1),并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均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SAP 治疗有效,能有效调控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断炎症进程,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β、6和10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HFMD患儿60例(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32例(轻症组)和重症28例(重症组),均予以抗病毒、退热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基础治疗,连用5 d。观察患儿治疗前和治疗5 d后血清IL-1β、6和10水平的变化。另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1β、6和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症组患儿血清IL-1β、6和10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P<0.01)。治疗5 d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β、6和10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血清IL-1β、6和10水平的异常上升,提示HFMD患儿发病早期存在促炎症/抗炎症因子网络水平紊乱,表现为免疫抑制和亢进同时存在现象,引起机体发生损伤性的混合性拮抗反应。IL-1β、6和10水平变化可作为HFMD患儿病情程度、疗效随访和预后判断的敏感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缙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治疗的HDCP患者50例为治疗组,另选择同期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和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1周.测定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水平[(0.31±0.0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0.87±0.21) μg/L],血清IFN-γ水平[(48.25±9.1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3.12) μ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8、4.15,P< 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0.59±0.12)μg/L]较治疗前[(0.31±0.09) μg/L]明显上升,血清IFN-γ水平[(29.72±5.27)μg/L]较治疗前[(48.25±9.14)μ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17,P<0.05).结论 HDCP患者外周血Th 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免疫平衡由Th2细胞因子优势向Th1优势漂移,从而表现出HDCP的各种症状.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纠正外周血Th 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使Th1/r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可见调节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可作为HDCP患者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淑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95-95,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加重期40例,缓解期40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并作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结论:IL-6、IL-8、TNF—α共同参与气道炎症反应,其水平的检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5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验组)治疗前、治疗3月后及50例处于绝经期的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IL-8、IFN-γ水平,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治疗前实验组血清E2、FSH与IL-18、IL-8、IFN-γ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组治疗前后进行改良 Kupperman 评分.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清IL-18、IL-8、IFN-γ、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实验组血清E2与IL-18、IL-8、IFN-γ呈负相关(P〈0.05),FSH与IL-18、IL-8、IFN-γ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3月后实验组改良Kupperman 评分及血清IL-18、IL-8、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8、IL-8、IFN-γ可能参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免疫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6、8和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n=44)和普通组(n=44)。两组均予以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普通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服,20 mg/次,1次/d;强化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服,40 mg/次,1次/d,两组连用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和4周后血清IL-6、8和10水平变化,并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血清IL-6、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普通组(P<0.05);同时治疗4周后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χ2=5.09,P<0.05),两组治疗中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与其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和上调血清IL-10水平及纠正血清炎症因子网络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次/d,共4周,观察组加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次/d,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26,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0.46,P〉0.05),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IL-4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45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入院后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介素~IO(IL-10)水平的变化。另选择我院体检中一t7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TNF-α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TNF-α、TGF-β1和IL-10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为CO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血清中IL—12、IL-4和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5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缓解期儿童(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1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12值明显下降,与缓解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和TNF—α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哮喘儿童血清中IL—12水平下降,IL-4和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IL—12水平升高,IL-4和TNF-α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张利军  陈敏  王平  白宇 《上海医学》2005,28(9):770-77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对活动期多发性硬化(AM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检测15例AMS患者治疗前及静脉滴注MP(1g/d)3d后即刻、24h后、96h后静脉血白介素(IL)-1β、IL-2、IL-4和IL-10水平,以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AMS患者血清IL-1β(P〈0.005)、IL-2(P=0.001)及IL-10(P=0.0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后,AMS患者血清IL-1β、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均〈0.001),并有逐渐降低的趋势;IL-10水平逐渐升高,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MP可能通过调节AMS患者细胞因子网络中前炎性[辅助性T细胞(Th)1]和抗炎性(Th2)细胞因子来抑制Th1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血清IL-6和IL-8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01),且慢性重症肝炎>慢性肝肝(中度)>慢性肝炎(轻度)。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8周后,其血清IL-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P<0.05),ALT与IL-6呈明显正相关;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其HBeAg、HBV-DNA转阴率为43.3%、46.9%,转阴组IL-6、IL-8水平接近正常,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P<0.05)。结论: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赵洪晶 《当代医学》2009,15(34):43-4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7例VM(VM组)患者及3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0、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0、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0、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炎性因子IL-10及IL一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 IFN-γ)浓度的变化,了解IL-18、IL-6、IFN-γ与HIE的关系。方法收集98例HIE患儿(轻度40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2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并对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治疗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HIE病情分度越重,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HIE患儿治疗前IL-18与IL-6、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IE患儿治疗后血清IL-18、IL-6和IFN-γ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IL-18、IL-6、IFN-γ可能参与HIE发病过程,血清IL-18、IL-8、IFN-γ水平可作为HIE病情判断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衰患者尿毒清颗粒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仅予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月,用ELISA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及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清IL-6水平下降。推测可能是由于尿毒清颗粒治疗后肾脏局部炎症反应及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血清IL-6水平下降;也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水平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IL)-6、8、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等牙周基础治疗,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替硝唑口腔贴片5 mg/(片·牙),连用7d.对照组除不使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外余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龈沟液中IL-6、8、10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龈沟液中IL-6、8水平[(2.25±0.64)、(7.12±1.74)、(3.71±0.91)、(9.13±2.19)ng/L]较治疗前[(5.03±1.45)、(12.65±2.92)、(5.11±1.61)、(12.27±2.84)ng/L]均明显下降,IL-10水平[(6.92±1.54)、(4.16±1.26)ng/L]较治疗前[(2.61±0.62)、(2.84±0.71)ng/L]明显上升(t=3.34、2.89、3.75、2.18、2.14、2.31,P<0.05或P< 0.01),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1.64、1.28、1.66,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8.57%)明显优于对照组(65.71%)(x2=5.19,P< 0.05).结论 替硝唑口腔贴片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慢性炎性破坏,降低龈沟液中IL-6、8水平,提高龈沟液中IL-10水平,从而减轻牙周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表达炎症因子IL-6、IL-8、IL-10与VEGF的水平与意义。方法以ELISA方法观察30例正常人和47例白血病患者血清IL-6、IL-8、IL-10、VEGF水平。结果初治患者血清IL-6、IL-8、IL-10、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缓解组IL-6、IL.8、IL-10、VEG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时渐趋正常。结论炎症因子与VEGF在白血病不同病期变化,除了肿瘤性病因所致,也与肿瘤性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导致肿瘤性易栓状态。这些因子可作为观察白血病患者合并高凝状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0的表达水平与DLBCL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确诊的DLBCL患者按对化疗的敏感性分为两组(化疗耐药组及化疗敏感组)各20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DLBCL患者各阶段及对照组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化疗耐药组治疗前的血清中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缓解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LBCL复发耐药时,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表达水平又高于缓解时水平(均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的表达可预测DLBCL的疗效,可能是DLBCL耐药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