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华 《四川中医》1997,15(7):29-29
急性肠梗阻以痛、呕、胀、闭为主症,是外科常见而死亡率较高的急腹症。我科自1991年4月至1996年7月,对98例急性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98例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7岁,小于14岁5例,15至29岁24例,30岁至59岁对例,60岁以上22例。粘连性肠梗阻64例,蛔虫性肠梗阻6例,粪便性肠梗阻7例,肠扭转9例,肿瘤性10例,结核性2例。发病时间:一天内29例,二天内23例,三天以上46例。临床分型:痞结型2例,瘀结型89例,疽结型7例。[治疗方法]1.中医治疗:①大承气汤加味:生大黄…  相似文献   

2.
龚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75-137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6例肠梗阻中医辨证属阳明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加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梗阻解除时间较对照组为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梗阻解除时间较对照组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肠梗阻为临床外科常见急腹症,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006年9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46例,疗效满意,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4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肠梗阻8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湘跃  王小华 《四川中医》2002,20(10):30-31
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肠梗阻82例,临床治愈63例,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禁食、肠胃减压、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适量应用生长抑素、对症使用抗生素、控制原发病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以大承气汤为基础方剂,辨证加减,每天煎汁250mL,药液每8h经胃肠减压管注入1次,注入后胃管闭合2h左右,每日1剂,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无效5例,其中4例中转手术,3例行粘连松解术,1例行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采取预防肠二次梗阻治疗,中转手术率为9.1%;观察组治疗均有效,无中转手术。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中途退出者。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痛苦小,治疗效果好,无并发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同时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对照组40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为(5.0±2.5)天,对照组平均疗程为(7.5±2.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陛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分析了本院自1994年6月-2000年6月期间56例经B超检查,并经手术后证实的肠梗阻病例后认为,B超为肠梗阻的诊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56例肠梗阻病人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抗感染和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灌注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54例取得满意疗效,2例转手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治疗肠梗阻,且具有无创伤、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粘连性肠梗阻多因手术、外伤、感染等所致。我院自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5 6例 ,其中32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 ,与单纯西药治疗 2 4例进行对照 ,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共 5 6例 ,均为腹部手术后所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男性 44例 ,女性 12例 ;年龄在 12~ 72岁之间 ;术后发病时间最短为 5天 ,最长为 1年半。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学》第 4版拟定。有腹部手术史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5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抗感染和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灌注治疗。结果:治愈49例,好转5例,2例转手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治疗肠梗阻,具有无创伤、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及保留灌肠.结果:20例中除l例并发绞窄性肠梗阻中转手术外,均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我院1996年4月-2006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3年4月~1998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154例,除16例绞窄性肠梗阻用手术治疗外,其余138例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吕泉 《河北中医》2005,27(10):769-769
粘连性肠梗阻多因手术、外伤、感染所致。1998-02—2005-0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居各类肠梗阻之首,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1995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O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O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9~74岁,平均61.2岁。对照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0~73岁,平均60.7岁。两组均有腹部手术史,如各种腹部外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肠套叠术后、妇产科手术后,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最多,治疗组有11例,对照组有10例。距原手术时间最长达16年。两组患者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骷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汤胃管注入及大承气汤肛门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治疗仍是腹部外科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作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与中药、针刺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53例急性肠梗阻病人,治愈32例,有效8例,无效而中转手术3例,治愈率为74.42%,总有效率为93.02%,观察提示在选择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常规西医治疗与中药、针刺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 ,手术后并发症多。笔者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肠梗阻患者 8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资料85例中男性 5 8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1 6~ 65岁。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65例保守治疗肠梗阻缓解 ,2 0例行手术探查。护理方法一般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舌苔 ,测量血压、体温 ,严密观察患者的腹痛性质、规律 ,腹痛的部位和程度 ,呕吐物颜色、性质、次数及有无排气以确定肠梗阻的部位、性质 ,供选择治疗方案参考。在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的同时 ,应观察引流物的性质、数量 ,同时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  相似文献   

20.
姜长林 《河南中医》2008,28(7):76-7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加味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莱菔子、枳实、厚朴、芒硝、黄芪、桃仁)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总有效率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