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云南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PedsQLTM4.0量表评价115名8~17岁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评价儿童抚养人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抚养模式、儿童自尊等情况。【结果】儿童自我评价生活质量总分为(73.39±13.35)分(满分100分),其中身体健康领域得分较高,平均为(80.77±17.07)分;而心理健康得分较低,平均为(72.78±13.47)分,特别是学习功能平均得分仅为(68.52±16.19)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儿童致孤类型、抚养人与儿童关系、抚养人陪护儿童时间、儿童是否知晓父母艾滋病感染状态、抚养人生活质量以及儿童自尊。【结论】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开展科学的干预活动,提高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遵义地区232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 640名普通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总分(2.47±0.74)分高于普通儿童(1.83±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得分(126.76±18.77)分低于普通儿童(138.69±1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4个因子得分均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在-0.156~-0.402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家,(调整R~2=0.55,P0.05)。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均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之间有呈负相关;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家、角色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有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3.
了解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04名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和1 917名非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其除学业满意度外的各维度、积极情感得分均低于非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消极情感得分高于非受艾该病影响中学生(P值均<0.05).在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除学业满意度外,其余维度上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5),快乐感量表的消极情感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友谊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积极、肖极情感在各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住校学生的友谊、自由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住校生,消极情感低于住校生(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同学关系、照顾者、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父母患病情况、言语中伤(P值均<0.05).结论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应正确合理地关怀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儿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评价安徽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简称艾滋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安徽省所有艾滋病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艾滋病儿童60人,平均年龄(10.23±3.25)岁;男性32人(53.3%);艾滋病病人48人(80.0%)。大多数艾滋病儿童认为自己的身体较好或一般,近四成的孩子在最近两周内生过病,两周患病率为38.3%。艾滋病儿童的生理、情感、社会和角色功能的得分分别是75.2、85.0、77.6和70.8分;后三项构成心理领域,平均为78.5分;生活质量总平均为77.8分。与一般儿童相比,除情感功能外,艾滋病儿童在各方面得分均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儿童艾滋病病人相比,生理功能上两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方面、整个心理领域以及总体得分等指标上,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儿童生理功能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关联关系;社会功能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关联关系;心理领域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联关系;生活质量总分同家庭经济状况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关联关系。结论安徽省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亟需干预措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窦东梅  王艳梅  李博 《中国校医》2012,26(9):657-658
目的探索结对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模式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河南省某艾滋病重点村确定60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OVC),同时选择60名一般农村儿童作对照,志愿者与OVC 1∶4结成对子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分别于教育辅导前后调查其艾滋病知识、态度、家庭防护知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健教前,2组艾滋病知识、态度、家庭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一致。结对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后,OVC的知识、态度、家庭防护知识得分提高,与对照比较得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辅导前,OVC与一般农村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VC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2方面与自我满意度3者得分比一般农村儿童低;心理支持后,OVC生活质量社会心理相关维度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负性情绪4个维度得分改善(P<0.05),心理健康得分提高(P<0.05)。结论结对展开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模式具有一定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为改善不孕症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新华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75例不孕症女性和75例正常对照女性,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活质量等量表等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女性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结果:不孕症组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自尊得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功能、精力、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等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和较低的自尊感,社会支持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IV感染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水平以及信任他人情况。方法以截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爱门诊正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0~18岁HIV感染儿童262人作为研究组。按性别、年龄匹配原则选取学校的一般儿童262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信任他人量表(Trust in People)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儿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儿童自尊得分、信任他人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艾滋病儿童心理问题突出,自尊及信任他人水平较低,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保证HIV感染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2016年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并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析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评分(63.57±12.71)分,社会支持评分(30.14±2.88)分,焦虑评分(66.14±5.99)分,抑郁评分(70.75±5.49)分;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女性低于男性,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服药时间与生存质量总分无相关性(均P0.05);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且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与心理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rs=0.388~0.696,P0.05);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s=-0.629~-0.416,P0.05)。结论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AID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强社会支持,不断提高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贵州省苗族小学3~6年级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贵州省苗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法:在贵州省苗族聚居县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6年级苗族小学生510名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苗族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苗族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较低。总体满意度均分为(44.59±12.64)分,为不太满意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一般满意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儿童认知成分分数为(49.84±12.06),高于情感成分分数(42.28±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满意度以抑郁体验分数最低,家庭生活分数最高,分数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抑郁体验、躯体情感、焦虑体验、学校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自我认识、家庭生活。男童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儿童情感评分、总体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家庭儿童(P<0.05);父母是文盲的儿童认知成分评分、总体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低于父母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儿童的评分(P<0.05);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情感成分和总体满意度低于成绩好的儿童(P<0.05);父母不关心的儿童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总体满意度评分均低于父母关心的儿童(P<0.05)。不同年级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父母对儿童的关心、儿童健康状况及儿童学习成绩对主观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苗族儿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均较低,以情感成分满意度最低。男童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低于女童。儿童学习成绩越好,父母越关心儿童学习、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越好,则主观生活满意度越高。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所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成员关系并不明显影响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会支持政策及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进行面对面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103例PLWHA,社会支持总分为(30.74±4.69);女性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男性[(30.23±4.39)、(31.06±4.89);(19.22±3.22)、(19.32±3.57);(5.58±1.11)、(6.15±1.29)(P0.05)];单身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三个维度分均低于已婚者(P0.05);无业者主观支持得分低于有工作者[(18.40±3.12)、(19.84±2.30)(P0.05)];中专/高中及以下者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大专及以上者(5.68±0.86、6.27±1.13,P0.01);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者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较低[(4.54±1.72)、(5.75±1.15);(5.22±4.55)、(6.06±1.12)(P0.05)];病程较长者(≥2年)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较低[(19.12±3.1)、(19.37±3.64);(5.90±0.95)、(5.92±1.46),P0.05];感染途径为其他(同性、吸毒等)的主、客观支持得分均较低[(4.80±1.23、(5.58±1.39);(16.48±2.30)、(19.46±3.35)(P0.05)]。结论高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常模,其影响因素多样。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