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 (AFP)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 46例AFP阴性肝细胞癌sICAM 1水平及外科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  46例中 ,AFP中位值 8.6 μg/L ,sICAM 1中位值1146 μg/L ,其中sICAM 1>70 0 μg/L有 36例 (78% ) ,>10 0 0 μg/L有 2 1例 (46 % )。19例外科治疗前后sICAM 1中位数分别是 12 5 8μg/L和 745 μg/L。 19例中 6例术后肿瘤复发 ,确诊时AFP中位值 15 μg/L ,sICAM 112 5 4μg/L。 结论 sICAM 1测定可进一步提高AFP阴性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同时可作为疗效判断和复发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患者。方法:用ELISA法测定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并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对照。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组。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细胞阃粘附分子-1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呈明显正相关。结论:SICAM-1水平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可能作为肝细胞肝癌一个新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细胞肝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测定的结果显示:患者平均sICAM1水平为190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03ng/ml(P<0.01),40例中血清甲胎球蛋白(AFP)阴性和低持阳的15例,其sICAM1也呈阳性。7例外科切除术后AFP持续阴性4~18月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两倍以上,进一步随访全部复发。结果提示血清sICAM1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肝细胞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ICAM-1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6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实验研究。结果:HCC患者PTEN基因及ICAM-1阳性率分别为65.2%(30/46),58.7%(27/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9%(30/33),87.8%(29/33),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AFP是否阳性无关,而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PTEN与HBsAg是否阳性无关,ICAM-1与HBsAg是否阳性关系密切。结论:PTEN基因与ICAM-1在H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人、初治和治疗后完全缓解 ( CR)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 s ICAM- 1 )水平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检测 2 5例正常人和 2 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 s ICAM- 1含量。结果 初治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 s ICAM- 1含量高于正常人 ( P <0 .0 1 )和 CR期恶性淋巴瘤患者 ( P <0 .0 5 ) ,而 CR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也高于正常人 ,但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结论 检测血清 s ICAM- 1的含量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病情观察及疗效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问粘附分于-1(ICAM-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Sicam—l(306.31±80.81)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247.46±47.72)μg/L,P<0,01结论Sicam—1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ICAM-1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6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实验研究。结果HCC患者PTEN基因及ICAM-1阳性率分别为65.2%(30/46),58.7%(27/46),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9%(30/33),87.8%(29/33),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AFP是否阳性无关,而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包膜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PTEN与HBsAg是否阳性无关,ICAM-1与HBsAg是否阳性关系密切。结论PTEN基因与ICAM-1在H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oe-1,sICAM-1)在急、慢性肝炎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67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结果 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P〈0.05),且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癌(HCC)手术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56例HCC手术患者VEGF及ICAM-1水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I、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HCC患者手术后血清中VEGF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ICAM-1及VEGF水平的升高与HCC病情的发展,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1〕。我们对5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进行了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50例,年龄26~76岁,平均48.5岁。其中大肠癌14例,肺癌12例,肝癌8例,胃癌10例,卵巢癌6例,均经病理确诊。对照组30例,由潍坊市血站提供,其中男20例,女10例。1.2 仪器与试剂 ∑960酶标仪;试剂盒由美国BiosoureIn-ternationalInc公司提供。1.3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及胆汁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bICAM-1)在胆道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测定24例胆道恶性肿瘤和21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sICAM-1和bICAM-1水平.结果24例恶性黄疸sICAM-1平均水平为(2343±1312)ng/ml,21例良性黄疸为(446±219)ng/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83%肿瘤患者sICAM-1>1000ng/ml,而良性疾病患者全部低于1000ng/ml.bICAM-1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测定sICAM-1,当其水平>1000ng/ml时,在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初治和治疗后完全缓解(CR)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例正常人和2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结果初治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高于正常人(P<0.01)和CR期恶性淋巴瘤患者(P<0.05),而CR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也高于正常人,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含量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病情观察及疗效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动态测定5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含量.结果表明,术后发生急性排鼻者,血清ICAM-1值明显高于无排异反应的病人,且在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前1天~2天已升高,随着排异反应的控制,血清ICAM-1也恢复至排异前水平;而环孢素A(CSA)急性肾中毒患者,血清ICAM-1值无变化.结果提示,动态观察血清ICAM-1对急性排异反应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以及急性排异与CSA急性肾中毒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21例原发性肝癌,1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存在差异(P<0.05)。与AFP联合检测使PHC诊断阳性率高达94.5%。结论 血清TGF-β1作为一种新的PHC血清标志物应用于PHC的诊断,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16例急性发作期,12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结果发现急性期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及正常人(P<0.0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1明显升高,提示这些粘附分子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加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孙婧周信达周铬刘银坤汤钊猷肝癌的侵袭转移是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间异嗜粘附有关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为此,我们采用点免疫杂交的方法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所引起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在临床非常常见,这些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有多种学说,除高血糖、多元醇旁路激活、血流动力学异常外,炎症及细胞因子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LI)等是增高的,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是体内激活炎症细胞的重要物质。属免疫球蛋白超家属成员,是单链糖蛋白。本研究拟通过对伴有不同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测定(sICAM-1)及血脂、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等观察,探讨sICAM-1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154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良性占位和健康人血清脯氨肽酶活力以及16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组织中脯氨肽酶比活力。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45例)血清脯氨肽酶活力显著地高于肝硬化(30例)、慢性肝炎(22例)、良性肝占位(25例)和健康人(32例)(P<0.01)。肝细胞癌组织中脯氨肽酶比活力高于非癌肝组织(P<0.01)。本文结果表明:血清中脯氨肽酶可作为慢性肝病癌变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并有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肝脏是脂质代谢中枢,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都伴有脂蛋白合成及代谢的异常。本文检测了44例肝硬化、34例肝癌患者的血清ApoA1及ApoB的含量,与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观察组:肝硬化组共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44~68岁,平均52岁。均经临床资料、肝功及辅助检查B超、CT等证实。原发性肝癌组共34例,男29例,女5例;年龄42~60岁,平均48岁。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上海)所协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