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核酶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酶对膀胱癌多药耐生的逆转效应。方法:设计针对mdr1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Ribozymel,RZ1)基因,定点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的BamHI和EcoRI位点上,重组出带有核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RZ1。应用脂质体DoTap将pLXSN-RZ1导入到耐药的人膀胱癌细胞少。结论:本研究中设计的核酶能明显逆转膀胱癌细胞系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查法和光镜观察,分析同时含GM-CSF、B7-、p53、IL-24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ultigenes)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肝细胞系L02的作用以及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 Ad-multigenes与化疗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研究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作用以及探索CML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所设计、合成的针对bcr/abl融合转录本b3a2断裂点“锤头型”核酶的基因用HIndⅢ、pstⅠ酶切后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质粒相应酶切位点获得pBRZ重组子。测定RZ基因序列与设计的一致。用BamHI和XhoI从pBRZ上切下RZ基因,定向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得到携带RZ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RZXSN。通过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法,将PLRZXSN导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通过克隆分析法、RT-PCR、流式细胞仪、DNA电泳及电镜观察等方法检测核酶对K562细胞的影响。结果(1)核酶转染48h后,K562细胞克隆抑制率达85%;(2)核酶转染72h后K562细胞P210bcr—abl蛋白表达率比未转染组低52%;(3)核酶转染48h后,K562细胞bcr/ablmRNA表达水平比未转染组低73%;(4)核酶处理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表现为核酶转染K562细胞72h后,用流式细胞仪可检测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为37.1%,而空载体及脂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CS大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病因以及对其进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TUNEL法对RCS大鼠视细胞的丧失进行研究;构建分泌表达型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HdE1CMV-NGF,经与pJM17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E1CMV-NGF。琼旨糖覆盖法测定滴度。AdE1CMV-NGF和AdE1CMV-LacZ转导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光镜观察,分析同时含GM-CSF、B7-1、p53、IL-2 4 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 ultigenes)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和肝细胞系L02的作用以及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Ad-multigenes与化疗药物顺铂协同,能诱导30% 左右的QBC939发生凋亡,并对肝细胞系L02 和大鼠肝细胞无明显毒性损害。结论:Ad-m ultigenes能诱导胆管癌细胞QBC939 发生凋亡,且与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初步分析对人肝细胞及大鼠肝脏无明显毒性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HPV16L1—E7重组腺病毒rAd5HPV16L1—E7的构建及克隆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E7重组腺病毒,以期获得防治宫颈癌的组腺病毒减毒活疫苗和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方法:以HPV16型-114/K为模板,利用PCR克隆技术构建可表达HPV16主要宙蛋白L1(1-301aa)和转蛋白E7(1-60aa)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9L1-pHBG10共转染293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rAd5HPV156L1-E7,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楷HPV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方法,从HPV16型野毒株质粒中分离出HPV16L1(55597151bp)、HPV16E7C(682855bp)基因片段,采用PCR产物的TA克隆法,将L1、E7C分别插入pGEMTEasy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TAL1、pTAE7C。BamHⅠ、HindⅢ酶切pTAE7C,Bg1Ⅱ、ClaⅠ酶切pTAL1,回收L1、E7C片段,利用BamHⅠ、Bg1Ⅱ酶切产生相同粘末端的特点,产生L1E7C重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sk,构建了pBSL1E7C重组克隆质粒,HindⅢ、XhoⅠ酶切pBSL1E7C,释放L1E7C基因片段,定向重组入pCA14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HPV16L1E7C重组腺病毒载体:pCA14L1E7C,为研制HPV16L1E7C重组Ad5载体疫苗和HPV16L1E7C嵌合蛋白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癌基因c-erbB-2特异性核酶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 F  Zhang X  Hui H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4):295-297
目的 探讨c-erbB-2特异性核酶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根据计算机设计的人癌基因c-erbB-2特异性核酶RZ1,合成RZ1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DOR-RZ1,在Lipofect AMINE^TM的介导下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的胃癌c-erbB-2产物P18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Bcl-2mRNA的锤头型核酶(RibozymeRZ)基因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K-N-SH)生长以及增强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方法:(1)电穿孔法,分别将整合有抗Bcl-2mRNA核酶的缺陷性逆转现功 pDOR-RZ和空载体pDOR-neo导入SK-N-SH细胞。(2)用免疫细胞染色法定性观察肿瘤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测定Bcl-2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BCSC-1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Ad5-BCSC-1。用CellTiter 96 A-queous细胞增殖单一溶液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肿瘤体内注射Ad5-BCSC-1,以注射Ad5-egfp或PBS作为对照,1周后重复注射,再2周后处死小鼠,称瘤重。结果Ad5-BCSC-1感染的CNE-2L2细胞的生长明显减慢,细胞在培养中聚集成大细胞团块。注射PBS、Ad5-egfp和Ad5-BCSC-1的小鼠CNE-2L2肿瘤的平均瘤重分别为(2·28±0·73)、(2·07±0·40)和(0·58±0·32)g。Ad5-BCSC-1组显著低于PBS和Ad5-egfp组(P<0·05)。结论瘤体内注射Ad5-BCSC-1能抑制CNE-2L2肿瘤的生长,提示BCSC-1基因治疗对BCSC-1基因缺失或表达低下的肿瘤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siCD44治疗实体瘤的可能性。方法以高表达CD44的人鼻咽癌细胞CNE-2L2为研究对象,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接种裸鼠后成瘤性生长及肿瘤肺转移检测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构建Ad5-siCD44,用293细胞包装产生病毒。接种CNE-2L2细胞于裸鼠皮下,待肿瘤长到50~100mm3大小,瘤体内注射Ad5-siCD44,以注射PBS或Ad5-egfp为对照,2周后比较肿瘤的大小和重量。结果CD44表达抑制致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明显受抑。瘤体内注射PBS、Ad5-egfp和Ad5-siCD442周后,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3.139±0.850)、(3.612±0.888)和(1.512±0.742)cm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2.28±0.73)、(1.83±0.26)和(1.20±0.64)g,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瘤体内注射Ad5-siCD44对CD44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CNE-2L2所生成的肿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Xiao XR  Kang XX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42-1346
目的探讨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BAI1)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OS-TPC法进行BAI1-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病毒重组子的成功构建和对肿瘤细胞的转染通过RT-PCR来验证。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接种于裸鼠脑内,待肿瘤形成后向瘤内注射病毒重组子AdeBAI1(AdeBAI1组)或AdeLacZ(Mock)(AdeMock组),两组均为6只裸鼠。观察裸鼠的存活时间。用AdeBAI1或AdeMock转染3个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SW1783、U87MG和U373MG,48h后收集细胞,用MTT方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研究BAI1及其他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mRNA的表达。结果BAI1mRNA的表达仅见于AdeBAI1转染的细胞中。颅内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结果显示,AdeBAI1组平均生成期为(26·0±4·6)d,AdeMock治疗组为(17·3±2·3)d,两组比较P<0·05。AdeBAI1组转染后细胞计数为(2·12±0·18)×105、AdeMock组为(4·23±0·18)×105,两组比较P<0·05。提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可被BAI1抑制。AdeBAI1转染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Angiostatin和VEGF的表达降低,而VEGF-B和TSP1的表达升高。结论肿瘤内注射AdeBAI1可以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BAI1的表达升高可以影响其他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BAI1的表达升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BAI1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来自于抑制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Rb基因转染对头颈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 Rb基因对头颈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运用携带 Rb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转染口腔鳞癌细胞株 0 12 ,观察其体内和体外的抑癌效果。结果 腺病毒表达载体可有效地将外源性 Rb基因转染 0 12细胞并使其表达。体内、体外抑瘤实验表明 :导入 Ad- Rb基因的肿瘤细胞 ,其细胞生长曲线明显受抑制 ,Ad- Rb基因治疗组裸鼠肿瘤生长最为缓慢 ,与 DL312和 PBS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 Rb基因可有效地转染入口腔鳞癌细胞株 ,并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荷瘤模型,每组5只裸鼠分别在瘤内分3点注射相同感染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5/F35-XAF1、Ad5/F35-Null对照空病毒及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PBS),隔天注射1次,疗程2周。每3天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观察Ad5/F35-XAF1组移植瘤的生长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XAF1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PBS组和Ad5/F35-Null组比较,瘤内注射Ad5/F35-XAF1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质量和MVD显著减小(P<0.05或P<0.01),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和XAF1蛋白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XAF1基因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能与该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免疫重建SCID小鼠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en DQ  Bai LJ  Liu QF  Cui LX  He W  Ba D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3):294-296,T004
目的在免疫重建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t,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的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方法将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为:(1)实验组:在每只SCID小鼠的腹腔内接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1周后,腹腔接种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悬液;(2)不经任何处理的SCID小鼠对照组;(3)腹腔接种人PBMC的SCID小鼠对照组;(4)腹腔接种EBV悬液的SCID小鼠对照组。每日观察小鼠的健康情况,于免疫重建的第5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腹腔各脏器的肿瘤形成情况,并用HE染色、组织化学以及PCR方法鉴定所长肿瘤的特性。结果4周后,在接种EBV的免疫重建SCID小鼠的腹腔中可形成(35±12.5)mm3大小的肿瘤,多位于肝脏,而对照组均未见有肿瘤生长;HE染色表明,所长的肿瘤均为高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瘤;组织化学实验表明,肿瘤细胞均可表达CD19、CD20、CD45RA分子和EB病毒编码的蛋白;PCR检测显示,肿瘤组织的DNA在269bp处出现特异的EBV扩增条带。结论成功建立了免疫重建SCID小鼠的人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为研究人类肿瘤免疫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抗人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的合成、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发夹状核酶基因,并在体外检测其切割活性。方法 化学法合成的人VEGF核酶基因定向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并在体外同时转录pcDNA3-RZ,检测核酶的切割功能。结果 经EcoRI和VamHⅠ酶切鉴定证实核酶基因片段大小正确,所产生的核酶具有切割活性。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抗人VEG  相似文献   

18.
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培养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接种于4周龄SCID鼠和60Co照射 (1 Gy) 后1 d 的BALB/c裸小鼠;选用成瘤BALB/c裸小鼠的瘤块移植入另一批4周龄BALB/c裸小鼠胁部皮下(组织块接种法).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 结果:60Co照射后1 d裸小鼠成瘤时间约6~8周,SCID鼠组约3~4周,组织块接种法移植2周后裸小鼠瘤体较明显,3组动物的成瘤率均为100%;成功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病理检查示各组移植性横纹肌肉瘤与人体肿瘤标本所见类似.结论:成功建立了裸小鼠和SCID鼠人眼眶横纹肌肉瘤模型,组织块接种法可以缩短BALB/c裸小鼠成瘤时间,为进一步研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联合抗血管生成小肽 F56对乳腺癌移植瘤及其肺转移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乳腺癌BICR-H1细胞接种于裸鼠或NOD/SCID小鼠乳垫内.成瘤后,裸鼠随机分成Adp53+F56组、 Adp53组、F56组和空白对照组,NOD/SCID小鼠则随机分成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Adlacz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腺病毒p53、F56或二者联合治疗,以小肽溶剂作对照,NOD/SCID小鼠还加用腺病毒空载体(Adlacz)作对照.观察裸鼠移植肿瘤体积、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rascular density, MVD);观察NOD/SCID小鼠移植瘤的肺转移情况.结果:p53基因、F56及二者联合治疗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但以联合治疗组最显著,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和空白对照组肿瘤最终的相对生长体积分别为2.47、4.37、4.69和12.49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Adp53+F56组和Adp53组肿瘤内p53表达增高,P53阳性率分别增高了9.4%、6.3%,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VEGF表达下降, VEGF阳性率分别下降21.9%、9.4%和3.1%,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84);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MVD分别为14.50±2.54、16.28±3.44和18.06±7.66,与空白对照组(24.93±6.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且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瘤内出现坏死,并以Adp53+F56组最为明显.NOD/SCID小鼠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肺转移灶平均数目分别为1.143±0.378, 2.750±0.886, 3.375±0.518,较Adlacz组(5.000±0.816)和空白对照组(5.670±0.817 )都显著减少(P=0.000),尤以Adp53+F56组最少.结论:p53基因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小肽F56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p53基因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因素之一可能与p53对VEGF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