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金华 《医学综述》2014,(13):2447-2449
目的探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动态变化特点与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日、第7日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其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2例和非进展组95例,与同期147例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变化做比较,进展组及非进展组患者入院第30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分析其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进展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dM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24 h平均血压(24h MB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MBP、dSBP、dDBP、nSBP、nDBP、nMBP均与Rankin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老年急性脑梗死了解其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其疾病进展和损伤情况,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我们对 1 991—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 5 4 8例病人进行了跟踪随访调查 ,了解脑梗死的复发情况 ,并按血压正常与否 ,分为血压控制良好与不良两组 ,分别对其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4 8例病人均为 1 991—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病人 ,全部病人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颅脑CT确诊。血压控制良好组 1 75例 ,男 93例 ,女 82例 ;年龄 41~ 73岁 ,平均年龄 ( 66± 7.2 )岁。血压控制不良组 373例 ,男 2 0 7例 ,女 1 66例 ;年龄 3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24hABP)波动规律及范围,老年人24hABP参数的正常参照值。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120例正常老年人和100列老年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的动态高血压。结果:正常老年人与老年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昼夜血压波动规律明显不同,两者24hABP各参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老年人24hABP均值范围:98.1 ̄134.9/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27名正常新生儿进行了动态血压测量。包括醒、睡各种自然状态。研究发现:新生儿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同成人,白天高,晚上低。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24小时内有七次高峰,早晚都有明显的高低反复。还发现:新生儿血压在娩出即刻最高,两小时之内下降到较低水平,17小时以后才处于稳定状态。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生儿娩出后第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的特点及规律,这对于研究血压的形成及调节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无创性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可详尽,全面观察病人在一天内不同体位,不同环境下血压的动态变化情况,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预测与血压有关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2006年脑卒中住院患者150例,女性72例、男性68例年龄50~80(平均65.16)岁.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测,属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7.
分析24h动态检测脑卒中血压变化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血压尤其是夜间血压变化及其类型的不同,认为24h动态检测血压对卒中类型、机理及治疗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单纯高血压组58例与高血压伴脑梗死组58例,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数据。结果 2组在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昼平均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24 h平均脉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最终AASI、夜间血压下降率、糖尿病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AASI在对脑血管病的预测程度上可能要优于其它动脉硬化指标,其OR=3.568。结论 24 h动态血压的基本参数能准确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血压变化特点。AASI较其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是引起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规则而有效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发症。本研究运用动脉血压监测技术 ,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 (商品名为波依定 )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 2 4小时血压节律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3 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3 9~ 72 (平均 5 5 5 )岁 ,舒张压 (DBP)95~ 115 (mmHg) ,收缩压 (SBP) <2 0 0mmHg。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无钙离子拮抗剂禁忌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择 4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求得日间 6h~ 2 2h ,夜间 2 2h~ 6h ,两个时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 ,比较昼夜时段间的血压差异 ,描记 2 4h动态血压曲线 ,结果 :显示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白天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可见血压的昼夜波动曲线呈“长柄勺”形状。结论 :表明测定 2 4h动态血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 《医学综述》2012,18(23):4104-410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观察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故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疗法时,应注意稳定患者24 h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2.
吴粤  李辉  陈纯波 《广东医学》2001,22(10):929-93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早期血压动态血压变化的规律。方法  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 32例 ,脑梗死 46例 ,并以 45例Ⅰ期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 ,对全部患者住院第 1天均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均明显异常。结论 血压的动态变化与脑卒中的类型有关 ,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征及脉压情况。方法选用2002年以来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病高危患者132例,老年组(年龄≥60岁)63例,中年组69例(40岁≤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组的收缩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脉压日间与夜间均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昼夜血压无差异(P〉0.05),中年组的昼夜血压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是高危险分层的高血压患者,老年组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昼夜节律消失;中年组患者昼夜节律减弱。  相似文献   

14.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周丽华孟庆余(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内科)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得的偶测血压一直是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1940年Ayman和Goldsbine等曾提出偶测血压不能真实地反映在休息、日常活动和其他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柘城中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神经功能恶化分为对照组(未合并神经功能恶化,n=57)和观察组(合并神经功能恶化,n=13)。统计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诱因。入院3 d检测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记录最大DBP(DBP_(max))、平均DBP(DBP_(mean))、最小DBP(DBP_(min))、最大SBP(SBP_(max))、平均SBP(SBP_(mean))、最小SBP(SBP_(min))。结果 70例ACI患者中,合并神经功能恶化的占18.57%(13/70),诱因为脑卒中进展、出血性转化、脑卒中复发,分别占69.23%(9/13)、15.38%(2/13)、15.38%(2/13)。观察组DBP_(max)、SBP_(max)、SBP_(mea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BP_(min)和SBP_(m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DBP_(mea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神经功能恶化与血压水平有关。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有利于预防神经功能恶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少量饮酒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10例高血压患者饮酒前,后进行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饮酒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稍许增高;饮酒后的收缩太、舒张压昼夜最低值升高0.9kPa;饮酒后的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γ-谷氨酸转移酶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7.
18.
血压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建忠  朱汉泉 《中国医刊》2000,35(11):23-24
脑卒中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 ,而急性脑卒中时往往伴随着血压升高。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 ,研究了4 2 1例合并高血压的重症急性脑梗死病人 ,观察应用尼群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和不用特殊降压药几种不同处理方法 ,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自 1 992年 1月至 1 999年 7月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发病 2 4小时内住院 ,住院时间超过半月。②肢体瘫痪较重 ,肌力 0 -Ⅲ级。③前两天之内血压至少三次超过 1 60 / 1 0 0mmHg ,但未超过 2 2 0 / 1 1 0mmHg。④有颅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压的调节与影响预后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48小时内29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压变化分成两组,即血压降低组和血压未降低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血压降低组(82.75%)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急性期脑梗死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维持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白丽  竺清渝 《北京医学》2002,24(4):244-246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老年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及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伤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36例中年人(对照组),50例血压正常老年患者,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血压正常老年患者较中年血压正常者24h动态血压呈杓型曲线的比例明显下降.血压正常老年患者,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与心、脑、肾损害无相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曲线呈非杓型者比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结论对于非高血压患者,随年龄的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曲线变化与心、脑、肾损害无关,可能与原发病有关.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作为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