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前列腺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类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个前列腺增生的间质结节做了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HE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前列腺间质结节的早期为幼稚的纤维性结节,随着结节内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双向分化,间质结节可结续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55个结节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前列腺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类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个前列腺增生的间质结节做了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合HE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前列腺间质结节的早期为幼稚的纤维性结节,随着结节内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双向分化,间质结节可继续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55个结节按免疫组化分类,纤维性结节占42%,纤维肌性结节占51%,肌性结节占7%.结论:前列腺早期的纤维性结节随着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和纤维细胞的分化而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明确这种演化过程可进而认识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学分类.  相似文献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平滑肌相对含量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相对含量及与国际前列腺症状 评分(IPSS)的相关性。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结合彩色病理图文分 析系统,检测20例BPH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平滑肌成分占整个前列腺组织的相对含量。③结果BPH组织中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肥大,弥漫地分布于间质中;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平滑肌细胞纤细,稀疏地分布在间质组织中。BPH组织中平滑肌成分占整个前列腺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组织中ER、AR及P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ER、AR、PR在腺体和间质中均有分布,三种性激素受体在间质中的阳性率、含量和强度均高于腺体中,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性激素受体(SR)在间质中的效应作用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毛者还发现ER随着年龄增长而有递增的趋势,而AR随着年龄有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8例GIST进行标记,观察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站果:在48例GIST中,CD117阳性率为89.6%(43例),CD34的阳性率为83.3%(40例),SMA的阳性率为31.3%(15例),S-100的阳性率为14.6%(7例)。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而且联合使用才能提高GIST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5α-还原酶在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e LF  Zhang YF  Fang ZJ  Ding Q  Yao M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296-1299
目的 了解Ⅰ型与Ⅱ型 5α 还原酶在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为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方法对 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 2 5例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两型 5α 还原酶同工酶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存在两型 5α 还原酶的表达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增生前列腺组织中Ⅱ型 5α 还原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 (分别为 1 5 0±0 4 2及 0 98± 0 32 ,P <0 0 1) ,而Ⅰ型还原酶的表达相对较弱且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分别为 0 6 2± 0 31与 0 5 1± 0 2 4P >0 0 5 )。Ⅱ型 5α 还原酶在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腺体的体积及腺体所在的部位相关。结论 Ⅱ型 5α 还原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Ⅰ型还原酶在良性增生组织中表达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伟平 《中外医疗》2010,29(15):34-35
目的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送检病理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列腺癌39例,表现为正常大腺泡结消失、基底细胞消失、组织结构异常、核间变和间质浸润等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p504s阳性率97.5%,p63均阴性,CK34βE12局灶阳性率2.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92例,存在基底细胞层,仅偶见少数腺上皮细胞核仁增大;免疫组化显示CK34βE12和p63均阳性,p504s局灶弱阳性率5%。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PSA血清学检测值对照,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收集58例溃疡性结肠炎活检标本137块,手术切除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标本3例。其中2例发生癌变,取材133块,应用 HE,AB/PAS,HID/AB,PAT/KOH/PAS 染色及以大肠癌单克隆抗体 MC_3和4D_6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粘膜异型增生及癌变的粘液变化、肿瘤抗原的分布。病变分为五组:无异型增生、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结果表明,随着异型增生的加重肿瘤抗原的检出阳性率增加,而且氮乙酰化唾液酸及有邻位羟基 C_7,C_9的氧乙酰化唾液酸粘液也增多,这种粘液在 PAT/KOH/PAS 染色中呈蓝色,作者认为,当溃疡性结肠炎出现异型增生时,结合 PAT/KOH/PAS 组织化学染色蓝色及应用大肠癌肿瘤抗原检测结果,对判断恶变及预后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48例BPH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基质和上皮中FAK的表达水平.结果:①FAK在BPH组织基质和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P<0.05).②FAK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体积组BPH组织基质和上皮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FAK在BPH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FAK不但在基质增生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参与了上皮增生过程.FAK的高表达可能在BPH早期就已发生,并在BPH发展过程中持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肿瘤生物学行之之间的关系;(2)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3)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不一,分布呈异质性,高分化癌组织中MVD明显低于低分化和未分化癌组织(F=6.48,q=3.80,4.86,P〈0.05,0.01);发生转移的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未转移的癌组织(t=3.76,P〈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中ET 1表达的差异 .方法 正常前列腺 7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30例 ,前列腺癌 15例 .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判断阳性染色分布 ,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 ,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对显微镜像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面积定量分析 .结果 ①ET 1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中均有表达 ,在良性组织中 (正常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主要在腺上皮和间质平滑肌细胞核 ,在恶性病变组织主要在细胞质 .②阳性细胞记数 :前列腺腺上皮中核染色阳性的细胞的百分率 :在正常前列腺为 (31.3± 4 .5 ) % ,良性增生前列腺中为 (80 .5± 7.7) % ,较正常显著增多 (P <0 .0 1) ;前列腺癌中为 (16 .1± 7.6 ) % ,比正常显著减少 (P <0 .0 1) ;前列腺间质中核染色阳性的细胞的百分率 :在正常前列腺为 (2 4 .5 9± 7.37) % ,在良性增生前列腺中为 (33.89± 3.90 ) % ,较正常前列腺显著增多 (P <0 .0 1) .③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 :前列腺腺上皮细胞核中阳性染色面积占腺上皮面积的百分率 :在正常前列腺为 (5 .9± 2 .5 ) % ,良性增生前列腺中为 (15 .9± 7.9) % ,较正常显著增多(P <0 .0 1) ;前列腺癌中为 (1.4± 0 .9) % ,比正常显著减少 (P<0 .0 1) .结论 内皮素 1在正常前列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2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22例GIST均为成人,男性居多(男:女=1.75:1),年龄29-69岁(平均51岁),临床多以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就诊,发生于胃12例,小肠10例,肿瘤主要位于肌壁间,浆膜。镜下以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为主,成束状,栅状,车辐状或巢状排列,参照Franquemont标准分类,22例中良性6例,恶性12例,交界性4例,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100%及68.2%,Desmin及S-100少数病例呈灶性阳性。结论 GIST为一种可能起源于Gajal间质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成年男性,组织学形态多变,GD117和CD34多为阳性,可作为GIST较特异的标记物协助鉴别诊断,GIST良,恶性的判断有赖于多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非那雄胺5 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5 mg/次,1次/d。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V)、剩余尿量(Ru)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3例轻度尿失禁,2例尿道狭窄,2例再梗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患者术后排尿、排尿次数、尿量恢复正常。结论开放性前列腺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应严格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重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顾方六早在1936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张、谢两氏首次报告了我国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情况。1921~1935年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文中介绍该院1900例连续尸检中,41岁以上中国人前列腺增生占6.6%(10/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肝异型增生结节患者临床影像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研究我院基本外科自2000~2004年所收治的4例肝异型增生结节患者病例,分析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病理重新切片染色镜检,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均有肝病背景,肝功能、AFP正常,B超及CT检查均怀疑肝癌,均行肝切除手术,病理切片镜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诊为肝异型增生结节,与肝脏其他肿瘤有一定差异。结论对临床诊断不明确的肝脏占位应进行手术探查,病理检查对于肝异型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转化生长因子在前列腺增生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TGF-α和TGF-β在40例BPH组织和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α在BPH组织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强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且TGF-α在BPH组织上皮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间质中的表达(P<0.01)。TGF-β在BPH组织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且TGF-β在BPH组织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上皮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TGF-α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腔上皮细胞的胞浆中高度表达,TGF-β在前列腺包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间质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前列腺间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参与了BPH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