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检查在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例PD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PDH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仔细检查骨髓涂片,7例患者均得以确诊.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均有效.结论:骨髓涂片检查简便易行,在PDH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矗 《吉林医学》2009,30(21):2597-2599
目的:探讨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肝、脾肿大,各类血细胞减少等。18例经骨髓涂片确诊,3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19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一种由组织胞浆苗引起的以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或肺部为主的深部真菌病,在我国少见,常经呼吸道感染,侵犯肺部引起急慢性损害,严重者可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多系统症状,称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rogressive disseminated histoplasmosis,PDH)[1].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PD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组织胞浆菌(Hi stoplasma)包括荚膜组织胞浆菌(又称小孢子型组织胞浆菌)和杜波组织胞浆菌(又称大孢子型组织胞浆菌)引起组织胞浆菌病。该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也可最终侵犯网状内皮系统,约95%的患者无临床症状或自限性,慢性肺部感染发生后,可以播散至淋巴组织、肝、脾、肾、脑膜及心脏。我院于2002年收治一患者,骨髓培养诊断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一例报告魏群德,黄云莉,谢学礼,李永萍,王正文,华世镁(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650032)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中日分类号R379.9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国内曾有散发病例报告,但多为成人肺组织胞浆菌...  相似文献   

6.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以侵犯单核巨噬系统为主,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热、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由于已往我国发病较少,所以容易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黑热病及结核病等。近来我国发病例数逐年增加,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我院2004年确诊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宁  李文婷  刘腾  范学工  黄燕 《疑难病杂志》2013,(12):939-940,943,F0003
目的探讨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PDH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22/22),肝、脾肿大(45.5%,10/22),淋巴结肿大(68.2%,15/22),消化道症状(45.5%,10/22),呼吸系统症状(45.5%,10/22)。实验室检查示血、尿常规异常,血生化检查示白蛋白降低16例(76.2%)。人院误诊9例,诊断不明2例。9例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13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3例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2例,要求出院1例。结论PDH临床表现复杂,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讨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收集32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X线及CT、B超)。结果:胸部影像异常表现19例,表现为:(1)肺间质炎症;(2)渗出性肺实变,可伴胸腔积液;(3)肺门淋巴结肿大;(4)结节增殖样病灶。肝脾肿大32例。结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表现呈多样性,尽管缺乏特异性,但影像学在诊断、鉴别诊断、对病变分型及了解病变范围和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婷婷  陈小龙  曹国强 《重庆医学》2021,50(11):1896-1898,1904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组织胞浆菌病的认识,减少该病漏诊、误诊.方法 通过分析该院1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诊疗经过,回顾性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结果 患者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后被误诊为肺部感染、肺结核、淋巴瘤,行组织病理活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识别出特殊病原体感染,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无效,诊断不明确出院.患者于外院再次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予以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结论 组织胞浆菌病在临床罕见,容易误诊,必要时应多次行组织病理学活检或骨髓穿刺活检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及内镜下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至2014年诊治的3例累及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肝脾肿大、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等为常见体征。病程3~7月,确诊时间8~26d。3例均为免疫正常患者,累及结肠多部位及末段回肠,表现为弥漫或节段性的粘膜结节样隆起,伴或不伴糜烂、浅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多部位活检、经病原学培养确诊。使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2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失访。结论累及免疫正常宿主肠道的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较少见,极易误诊漏诊,临床及内镜医师应重视内镜下病变表现特点,进行活检及病原学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住院患者12例,其中肺型4例,进展播散型8例。从临床表 现、影像学、确诊途径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肺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轻微,干咳多见。 进展播散型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极易出现反复高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合并咳嗽、腹痛、关节 痛、皮肤改变等。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1例肺型患者给予了左下肺切除术, 其余3例肺型及6例进展播散型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 好转出院,1例播散型确诊后暂未治疗即出院,1例播散型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组 织胞浆菌病临床少见,极易漏诊或误诊,依靠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明确病原学是目前确诊的主要依 据,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及伊曲康唑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树荣  张彦 《重庆医学》2004,33(3):453-455
目的探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肺部损害、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瘦、乏力及消化道症状等.骨髓及血涂片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疗程62~70d,全部治愈.耐受性较好.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夹膜组织胞浆菌变异夹膜是美洲大陆的一种主要二态真菌。它可引起AIDS患者的播散性组织细胞质菌病。皮肤溃疡表现很少见,可致误诊。方法:1例25岁的男性下肢和膝盖有3个直径为2~4cm的溃疡。患者有发热,体温随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肺间质综合征变化。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HIV)血清阳性。淋巴细胞CD4阳性水平为1·mL-1。组织细胞质菌病的诊断依据为直接镜检及皮肤溃疡和支气管肺泡冲洗液培养。讨论:播散性组织细胞质菌病的临床皮肤表现常多样,播散性,有丘疹或结节型损害。至少报道的20%病例表现为溃疡。作者的患者皮损首先诱发利什曼…  相似文献   

14.
一组易误诊的感染性疾病的骨髓形态特征及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iu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587-588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黑热病(1eishmaniasis)、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新型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及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一类少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长期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病症,常被误诊。多数病例是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找到相应的致病原,并结合病原学检查最终得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0-820,8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X线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人中,1例为淋巴结肿大型。3例为结节型,5例为粟粒播散型。其中1例合并有肺门阴影增大、增宽、增浓,肺门淋巴结呈蛋壳样鸽化;其中3例合并有胸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有叶间胸膜增厚。结论原发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活动期的X线表现特异性不强。须充分结合临床症状才能提出诊断,愈合期的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  相似文献   

16.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地区性非条件性真菌传染病,流行于北美洲,散发于新加坡和菲律宾,我国自1953年首次报道该病,多勾零星病例报道,近年来以南方省份报道为多,由于组织胞浆菌病主要侵犯肺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故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为全身多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陈宝健  闵文 《吉林医学》2011,32(12):2400-2400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诊断。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对以上患者行不同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骨髓活检,肠黏膜活检和淋巴结活检。结果:①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②骨髓活检病理结果:骨髓只是较活跃,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部分细胞浆内外见大量组织胞浆菌。③肠黏膜病理检查结果:黏膜组织慢性炎并见较多组织胞浆菌。④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淋巴反应性增生并见组织胞浆菌感染。⑤8例患者所取组织学部位不同,但均可以查见组织细胞内外有组织胞浆菌。结论: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以病理学检查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地区首例黑热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以白蛉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地方性传染性寄生虫病,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目前我国北方省份仍有少量散发病例,在长江以南地区尚没有黑热病确诊病例报道,但随着物资和人员的全球化流动,黑热病出现在一些非流行地区。该病与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以及组织胞浆菌病容易误诊。现将湖南地区首例黑热病确诊病例合并败血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组织胞浆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儿  任振义 《浙江医学》2008,30(2):182-183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此病遍及全球,主要流行于温带地区,以北美为主,在我国散在发现。组织胞浆菌主要侵犯肺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感染淋巴结少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组织胞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18-519,502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分美洲型HP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所引起和非洲型胛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氏变种(Histoplasma var.duboisii)和马皮疽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farciminosus)引起。吸入被鸟类或蝙蝠粪便污染的泥土或尘埃中的真菌孢子而感染.HP也是最常见的机会感染疾病,可见于全世界,主要流行于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过去在我国未引起重视,近年来各地均有报告。现就真菌培养、组织病理、血清学检测,分子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