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例初诊轮状病毒肠炎的无症状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初诊轮状病毒肠炎的无症状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于轮状病毒感染后出现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酮尿、过度通气、高血氨,多脏器功能衰竭,完善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基因检测后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MUT型),经特殊奶粉喂养、补充左卡尼汀及维生素B12、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康复。结论:对于危重症患儿,即使既往无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可疑家族史及临床症状,也不可轻易排除,一旦出现可疑迹象,需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试验性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菌、抗病毒等,并辅以异丙托嗅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联合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予普通头罩吸氧,氧流量为5~8L/min;治疗组予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06,P〈0.05);两组在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4h后治疗组在呼吸频率改善及血气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一种主要手段,能较快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肺通气功能,缓解症状,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张逢博 《中国医药》2009,4(10):812-814
目的应用多普勒心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在机械通气前后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室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及Tei指数。结果经口鼻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后,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0.6%。BiPAP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2±0.05.0.60±0.02,P〈0.05)。结论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改善低氧血症;Tei指数是一种无创、敏感、准确、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4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0.5mg/kg,每6小时1次,连用5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患儿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血气、氧合指数(OI)等。结果发绀缓解43例(93.5%),无效3例(6.5%)。治疗后患儿PAP下降,PaO2、PaCO2改善,OI升高,MAP无明显变化。新生儿窒息引起的PPHN高频通气、氧暴露及住院时间长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肺炎。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但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出现右心衰竭,其发病机制多因肺部感染、严重肺泡缺氧、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床面积减少、肺动脉高压等导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低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积极控制感染、机械通气、改善肺泡通气,即可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诊断为Ⅰ~Ⅱ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始参数设置:Flow 2~8 L/min,FiO2 0.21~0.40.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后72 h的临床情况:若患儿血气分析PaCO2>65 mmHg,FiO2>0.5;出现严重呼吸暂停(1h内出现3次伴有心率减慢的呼吸暂停,或出现1次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考虑为使用该辅助呼吸支持模式治疗失败,需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结果 66例患儿中,59例经治疗后顺利撤除HHFNC,另外7例需转为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结论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能对轻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呼吸支持,改善其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效果,探讨呼气末正压的选择,以及其对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PICU成功救治的32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患儿,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选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加用呼吸末正压。结果 32例患儿均抢救成功。机械通气时间3d 11h~18d 8h。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症状和低氧血症,适当的呼吸末正压选择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必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对患儿循环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对中心静脉压(CVP)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阴离子间隙(AG)特点。方法对104例HIE患儿于治疗前在吸氧状态下,采桡动脉血检测血气及股静脉穿刺取血检测电解质Na 、Cl-,计算AG值。结果104例HIE患儿AG平均值为(22.46±7.01)mmol/L。91例代酸中高AG87例,占95.6%。轻中度HIE患儿血Na 、Cl-较重度明显增高,轻、中、重度之间血HCO3-无显著差异。结论HIE患儿以高AG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容易出现混合性酸碱紊乱,重度HIE患儿容易导致高碳酸血症,因此处理HIE患儿时应着重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9.
陈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32-3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COPD呼吸衰竭的成人住院患者40例,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结束后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行之有效、值得肯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48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采用激素治疗的患儿在1~3个月后逐渐减量,随访6~12个月,23例病情改善,其中21例泼尼松已减至隔日口服1次,每次2.5mg,另2例患儿病情出现反复,仍维持原剂量,听诊结果显示肺内啰音与呼吸急促消失,肺过度充气减轻,CT检查17例Mosaic灌注有所好转,16例肺无明显改变;17例低氧血症患儿用激素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12例低氧血症明显改善,6例肺功能改善,其余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1例患儿死亡。随访12~24个月,12例患儿尚有运动后气促,CT检查肺功能无改善,其中10例易发生呼吸道感染,33例为电话随访,其中11例活动后仍有气促,易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失访问。随访的患儿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气促、喘息,肺功能检查多显示为阻塞性通气障碍,CT以马赛克征为主要特点,全身激素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艳 《海峡药学》2010,22(11):206-208
目的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2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24h、48h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为P〈0.01)。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行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病毒肺炎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患儿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重症哮喘患儿采取常规雾化、抗炎解痉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治疗后,患儿仍存在呼吸困难症状,亦采取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对全部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后1、24 h及停止机械通气治疗后24 h的心率、呼吸、pH、PaO2及PaCO2值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全部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6.9±18.7)h,且治疗结束后拔管顺利。同时全部患儿治疗后1、24 h及停止机械通气治疗后24 h的心率、呼吸、pH、PaO2及PaCO2相关指标显著优于机械通气治疗前(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新生儿科经常规给氧无效的严重低氧血症患儿15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气压介于0.30-0.78kPa,混合氧气流速每分钟5-8L,温度30-35℃,湿度0.8%-1.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h与撤除氧疗器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及评价治疗3h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h后与撤除氧疗器后,患儿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h后与撤除氧疗器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h后,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3例,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是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张文学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77-187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以睡眠中上气道阻塞、频繁出现呼吸不畅和呼吸中断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出现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1-2].笔者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并低氧血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急性左心衰并低氧血症患者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前、BiPAP后1h及BiPAP后12h的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末梢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82例成功,成功率为97.62%(82/84)。82例患者中经无创通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HR、RR较通气前明显减慢(P<0.05),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MAP下降(P<0.05)。结论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左心衰并低氧血症患者心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熊小茜  陈晓玲 《贵州医药》2013,(11):1049-1051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完全的上气道阻塞,扰乱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使体内反复产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患儿白天嗜睡,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长期发作患者可有生长发育落后,肺动脉高压,认知功能障碍及颜面发育畸形等。有报道认为,发病原因不明的婴儿猝死综合征与OS—AHS有关。扁桃体,腺样体增生、  相似文献   

17.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a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患,麻醉恢复期可出现气道完全和(或)不完全阻塞,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鼻咽和口咽通气道是经鼻/口插入到咽喉的辅助通气工具。本研究观察鼻咽/口咽通气道用于OSAHS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病毒肺炎患者早期应用无创通气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持续无创正压通气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2例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在早期抗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全部给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0例,无效2例,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有效的10例治疗后24、48h及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为P〈0.01),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需要在机械通气环境下进行换血治疗的比较危急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治疗,实行换血手术,仔细观察患儿换血前后的凝血功能、胆红素、血钙、血气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并注意观察机械通气环境之下进行换血的效果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研究中,新生儿无一例死亡,换出胆红素的概率大约为49.6%,出现的最为明显的现象是血小板低下以及不良反应82%,统计换血前后胆红素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碳酸氢根离子、血钙离子、活化部分、p H值、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在进行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学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救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疗30min,呼吸困难等症状无好转者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36例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后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迅速改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提高急性左心力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