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颗粒夹心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外侧颗粒夹心植骨.按照0~9分法评估临床疗效,应用X线片结合随访和体检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获得2年以上随访,优良率84.1%,植骨融合率86.6%.无术后继发椎管狭窄病例.结论 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后外侧颗粒夹心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脊柱是人体活动的轴心 ,特别是下腰椎活动度大 ,负荷重 ,应力相对集中 ,更易损伤和退变 ,临床上 95 %以上的腰椎间盘变性、突出、破裂是发生在 L4~ 5和 L5/S1 (下腰椎 ) ,99%的椎体滑移是在下腰椎 [1 ] 。因此 ,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腿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腰椎间盘病变严重 ,出现空泡、椎间隙宽度不等 ,脊柱生理曲度反弓、消失 ,术前评估中存在腰椎不稳或预计手术后将导致腰椎不稳者 ,我们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隙植骨融合 ,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式。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共行此类手术 30例 ,经 3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Et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问卷调查及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所有病例脊柱节段均获融合,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6—12)个月。术后随访1~5年,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优良率为96.6%。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经扩大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TLIF)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的效果。方法采用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45剜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融合率为100%,优良率92%。结论TLIF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融合率高,可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弹性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症的应用价值和实际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弹性内固定加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症33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随访观察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根据侯树勋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5min;术中出血平均25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登并发症,随访平均18个月,X线片显示33例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个月,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MRI显示所有的病变节段的相邻节段未出现退变或退变加重。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优30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弹性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防止相邻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开窗减压、黄韧带切除、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方法89例临床患者、男41例、女48例;年龄45~75岁,平均63岁;病变部位L2-3间隙2例,L3-4间隙36例,L4-5间隙68例,L5-S1间隙5例,两节段椎间融合26例,三节段椎间融合10例,四节段椎间融合3例;伴椎体I滑脱28例,伴有大于15度侧凸的4例。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不稳程度;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减压、自体骨及CAGE(PEEK材料)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行撑开提拉,将减压的自体椎板骨质修整,颗粒状碎骨填充于CAGE内,块状较大的骨块植入椎间隙,术后1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术后拍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后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窗椎管彻底减压、自体骨混合CAGE(PEEK材料)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30例。结果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7%,术后随访6个月~7年(平均3年9个月),腰椎冠状面平均矫正40.5°,矢状面平均矫正33.6°,腰椎融合率为8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植骨在胸腰椎损伤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2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48个月,优良率达100%,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为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损伤能够使不稳的节段即刻稳定,且骨性融合率较高,值得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0~2007年底收治的2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腰椎管狭窄症单纯行腰椎管扩大术12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不稳定及脊柱退变性侧弯,行腰椎管扩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88例。观察手术前后腰及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结果随访1~7年,平均4年,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疼痛改善率为91.2%,间歇性跛行的改善率为93.4%,仅1例术后本节段间盘复发,再次椎管狭窄,无医源性滑脱,无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物松脱折断,无植骨不融合。结论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治疗适当,会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卫国  张智东  桂平 《江西医药》2008,43(11):1180-1181
目的探讨下腰椎不稳症的骨科治疗。方法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腰椎峡部裂致脊椎真性滑脱患者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5例。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包括:有限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后路椎管减压,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手术患者优良率82.5%。结论下腰椎不稳症手术治疗主要为短节段融合术,合并腰突症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者应同时治疗,下腰椎滑脱症者还须行复位术及内固定术,内固定是手段,融合是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后路双侧开窗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对4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经28~3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全组融合率为97.9%,3例并发症术后也全部消失。结论采用自体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 年1月,56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23例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组),另外33例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PLIF组33例患者经12~3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1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一过性牵拉损伤2例.TLIF组23例经8~32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LIF组与PLIF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1.3%和87.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了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9年到2011年共收治腰椎不稳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12周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较,患者手术之后12周的临床疗效评估以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明显恢复,患者锥体的活动程度与手术前相比也明显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手术前得病情对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疗效显著,患者年龄、病程以及病情对手术的治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间植骨融合。随访1~7年,观察JOA评分、融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3.53、82.35和85.29。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04年7月~2008年6月以该方法治疗的19例腰椎滑脱症进行系统回顾和术后随访,考察其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6个月~4年的随访,根据术后体征变化及复查X线、CT的影像变化考察其疗效,植骨融合率为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4.7%。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植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远期效果满意,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老年腰椎不稳的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 对47例中老年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和后路椎间、椎板、横突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1个月~6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融合率达95%,优良率达96%,未见假关节形成,无感染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 对于中老年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无固定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植骨融合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骨融合率为95.00%,对照组优良率为81.67%,骨融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退变不稳治疗效果理想,恢复率高,失败率低,安全性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对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多采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融合术后脊柱活动受限,可引起邻近椎间盘压力增大,退变加速,导致不稳和狭窄出现。故Sengupta等[1]提出了"动力稳定"的新概念。腰椎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