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其它疾病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548例不同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采用粟氏细胞分类计数法计数患者不同病程时间的脑脊液细胞,并对其中73例呈混合细胞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3例脑脊液呈混合细胞反应的病例中结核性脑膜炎55例,阳性率87.3%(55/63),病毒性脑膜炎7例,阳性率3.5%(7/202),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阳性率100.0%(3/3),化脓性脑膜炎2例,阳性率4.8%(2/42),脑膜癌2例,阳性率8.7%(2/23),免疫性炎症2例,阳性率2.7%(2/74),其他疾病2例,阳性1.5%(2/131).病毒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多在发病3 d以内,最长达7 d;隐球菌性脑膜炎呈混合细胞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在早期呈中性粒细胞反应,在短期治疗后才会出现混合细胞反应;非感染性疾病呈混合细胞反应时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少,脑膜癌还可找到恶性细胞.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病程作出判断,且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的鉴别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多项指标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aid,CSF)常规、生化检测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结脑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动态分析80例结脑患者治疗前、后CSF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及检测结果.结果:结脑患者治疗前CSF开放压力高(87.5%).治疗后压力升高率下降明显,差异具极显著性意义(P<0.01);多数结脑患者治疗前CSF常规镜下清晰透明(87.5%),经治疗后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治疗前,多数结脑患者CSF细胞数总数升高(94.19%);治疗12周下降至25%(P<0.01);结脑患者治疗前CSF.的生化异常率高达90%以上,治疗12周后氯化物和葡萄糖异常率下降(P<0.01),蛋白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呈以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混杂细胞反应,治疗中期粒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增多,治疗晚期以激活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粒细胞逐渐消失,治愈后细胞学恢复正常.结论:CSF常规及生化改变异常率高,对结脑患者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61-46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时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中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中度减低,脑脊液细胞学细胞数多中度升高,早期为混合细胞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慢,可稳定在1个月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好转,发病2周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对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早期确诊困难的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对于其鉴别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6例TBM伴严重脑实质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临床表现2例较典型,4例不典型,早期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脑囊虫病、脑梗死及静脉窦血栓等,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有一定的改变,头颅核磁平扫和强化显示合并严重的脑实质损害,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可伴有严重的脑实质损害,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也可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提高对TBM的认识及早期开始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元  刘晓娜 《吉林医学》2007,28(12):1407-1408
目的:探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金标记免疫斑点法检测59例脑膜炎患者和31例非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的结核抗体,比较不同类型脑膜炎以及非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结核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脑脊液结核抗体阳性率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为78.9%,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和脑脊液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钠离子浓度、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Gene X-pert MTB/RIF)、脑脊液ADA在早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99例,其中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观察组,59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血清钠离子的浓度、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及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分析比较2组检测结果,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相比较非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脑脊液蛋白升高(P<0.05),脑脊液氯化物、血清钠离子的浓度降低(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浓缩集菌抗酸菌检测及脑脊液结核菌培养(P<0.05);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ADA、脑脊液蛋白降低(P<0.05),脑脊液氯化物、血清钠离子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血清钠离子的浓度、脑脊液X-pert、脑脊液ADA在早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  相似文献   

7.
邹永红  陈志成  方毅敏 《医学综述》2009,15(15):2376-237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前均长期服用激素。血清白蛋白下降6例(6/15),低钠低氯血症6例(6/15),蛋白尿12例(12/15)。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9/15),蛋白定量升高15例(15/15),糖降低14例(14/15),氯化物降低13例(13/15),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13/15)。腺苷脱氨酶定量升高7例(7/10),ATA-IgG阳性5例(5/15),聚合酶链反应阳性2例(2/8),抗酸杆菌涂片阳性0例(0/15),抗酸杆菌培养阳性2例(2/15)。结论脑脊液中发现抗酸杆菌是确诊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但阳性率低。对无病原微生物证据的SLE患者是否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脑膜炎患者血液和CSF(脑脊液)中的ADA(腺苷脱氨酶)含量,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RP(C-反应蛋白)含量,用以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方法:选取儿科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血及脑脊液作ADA和血CRP进行生化检测,同时以病毒性及其他脑膜炎作对照组,对ADA和CRP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通过对结核性和化脓性及对照组脑膜炎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和CSF中的ADA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液中的含量较结核性和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联合CRP检测对早期鉴别诊断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在结核性脑膜炎(TB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组,同期3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及ESAT-6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ESAT-6阳性率84.38%,ADA阳性率63.33%;对照组患者的ESAT-6阳性率6.25%,ADA阳性率10%,研究组患者的EAST-6及AD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脊液EAST-6阳性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症状和脑膜炎症状突出,脑脊液细胞数多呈中等程度升高,细胞学为混合细胞反应,生化政变为糖低、氯化物低、蛋白增高。结论脑脊液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长期不间断的治疗是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A组)、2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B组)和21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组)的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浓度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经治疗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并且可以作为监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3例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前均长期服用激素。脑脊液压力升高10例(10/13),蛋白定量升高13例(13/13),糖降低9例(9/13),氯化物降低11例(11/13),白细胞计数升高12例(12/13)。其中1例(1/13)脑脊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结论脑脊液中发现病原微生物是确诊SLE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但阳性率低;对于无病原微生物证据的患者是否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需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16S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40例患儿的脑脊液进行16SrRNA基因PCR检测,并同时做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儿脑脊液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率32.5%(13/40),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0%(0/40)。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参数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为12.5%(5/40)。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和临床诊断(P<0.05)。结论:16SrRNA基因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为临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121例,常规腰椎穿刺,采用细胞玻片自然沉淀法制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种类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数增多,而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在各类疾病中均最高。结论混合细胞反应主要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作出诊断,且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对治疗、预后及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杆菌DNA,可早期、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本文对20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作了PCR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和15%,二者相比具有较显著差异(P<0,025)。非结脑组PCR、培养均为阳性。并对5例结脑患者进行动态观察,2例经抗痨治疗后PCR仍为阳性,证明PCR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陈士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43-154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经临床诊断住院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296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其病历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85例脑脊液(CSF)标本做结核菌培养,阳性23例;涂片53例,阳性2例;(2)脑脊液中糖(GLU)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脱氢酶(LDH)和腺苷脱氢酶(A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结核性脑膜炎(TBM)死亡率15.9%,死亡原因其中脑疝27例(9.1%)、感染性休克8例(2.7%)、全身衰竭3例(1.0%)、消化道出血2例(0.7%)。结论:脑脊液中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氢酶(ADA)、IgA、IgG、Ig M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脑疝的抢救、预防感染、防治患者消化道出血等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4例结核性脑膜炎、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VEGF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中ADA的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水平[(13.40±5.32)U/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84±5.13)U/L](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ADA水平[(17.12±3.62)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14.38±5.21)U/L](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VEGF水平[(59.1±21.5)ng/L、(120.1±52.6)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36.4±13.7)ng/L、(54.3±20.2)ng/L](P均<0.01)。联合检测脑脊液VEGF、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12%,72.41%,84.12%。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VEGF、ADA可以作为临床上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18-121
目的评价三种快速实验室检测技术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沈阳市胸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疑诊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病例52例,分别进行血T-SPOT.TB、脑脊液LAMP和脑脊液Xpert MTB/RIF检测。结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三种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结果在52例患者中,血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8.33%,阳性预测值31.25%,阴性预测值75.00%,一致率34.62%。脑脊液LAMP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75.00%,阳性预测值59.09%,阴性预测值90.00%,一致率76.92%。脑脊液Xpert MTB/RIF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88.89%,阳性预测值77.78%,阴性预测值94.12%,一致率88.46%。结论血T-Spot、脑脊液LAMP和脑脊液Xpert MTB/RIF检测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