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24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年龄≤44岁)缺血性卒中172例和老年(年龄>60岁)缺血性卒中患者452例。分别在青年组和老年组内按照有无高血压分为合并高血压及非高血压。并测24 h动态血压,分别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及收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食特点等流行病学资料。高血压病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较多,有高血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血压以夜间升高为主,并具有盐敏感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有其自身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对缺血性卒中进行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分析43例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同期45例青年女性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比较;卒中组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比较组间血清Hcy的差异。结果卒中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患者亚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cy是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将血清Hcy作为青年女性缺血性卒中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以2012年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基础,选择40岁以上既往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为卒中组,随机抽取该地区该项目中查体的40岁以上非缺血性脑卒中人群315例为对照组,分为香兰镇和永安社区两个亚组。评价三个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一般情况。数据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2单因素分析: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香兰镇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永安社区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香兰镇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尤为重要;3永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发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315例青年AIS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再发MACCE发生率、类型及再发MACCE在各种亚型AIS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 再发MACCE的发生率为16.5%(52例),其中卒中复发占40.4%(21例),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AIS占42.3%(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嘱依从性差、饮酒、踝肱指数≤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再发MACCE关系密切(P 0.05)。结论 青年AIS患者再发MACCE的类型以卒中复发和来源于LAA最为常见。医嘱依从性差、饮酒、踝肱指数≤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AIS患者再发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急诊科就诊的年龄小于45岁的青年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 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5.0 μmol/L的126例患者设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 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15.0 μmol/L的1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指标的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尿酸及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42±3.54)kg/m2比(22.14±3.22)kg/m2, t=10.21, P=0.016;(308.71±78.44)μmol/L比(285.05±92.09)μmol/L, t=2.22, P=0.027;73/126比61/134, χ2=4.00, P=0.045;19/126比6/134, χ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的短期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 且应用常规剂量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观察对象, 共179例, 男124例、女55例, 平均年龄65.6岁, 评估患者rt-PA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 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120例), 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5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 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各指标对AIS患者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预后良好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CysC、血小板计数、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9、Z=-2.455、t=-2.172、Z=-6.366, 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ysC、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前来就诊的2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依照其是否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条件,将其分成HHe组和对照组,化验其血浆中叶酸、B12,TC、TG以及Hcy。并询问其既往病史和吸烟史,调查其临床症状。结果对照组和HHe组的年龄,LD存在显著性增高的现象,P<0.05。对两组进行比较,糖尿病,高血压,和TG,TC值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叶酸,B12归入待模型中进行计算,结果为OR=2.281、OR=1.042、OR=1.001、OR=0.829和OR=0.999。结论男性、年龄、吸烟以及叶酸,B12的降低是发生高同型半胱氨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应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卒中患者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如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周围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为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对照组Hcy检测结果为参考,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对2组患者5年中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评价.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等一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hcy组5年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率(50.82%)显著高于非Hhcy组(24.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10,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升高是卒中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为1.182;95%CI:1.112~1.257).结论:Hhcy与卒中后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82例,其中血清HCY水平正常者156例,血清HCY升高者22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的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HI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血清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高血清HCY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血清HCY正常组。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影响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23例,所有患者均行TCD(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确定是否有颅内动脉狭窄,同时需要明确病变部位或颞窗探测不佳时行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共76例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199例患者作为狭窄组,124例无明显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结果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在颅内动脉狭窄中最为常见,分别占颅内动脉狭窄数的34.8%和27.1%;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年龄(t=2.164,P=0.031)、入院血糖水平(t=2.014,P=0.045)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颅内动脉狭窄组高于对照组(χ2=22.275,P=0.000);颅内动脉狭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2,95%CI=1.002~1.043,P=0.032)、糖尿病(OR=3.529,95%CI=2.058~6.051,P=0.000)和入院血糖(OR=1.115,95%CI=1.000~1.243,P=0.049)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颅内动脉狭窄多元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8,95%CI=1.004~1.052,P=0.019)和糖尿病(OR=3.737,95%CI=2.007~6.959,P=0.000)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在颅内动脉狭窄中最为常见,年龄和糖尿病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