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静  张凤英  宋任浩 《河北医药》2007,29(4):376-376
创伤性大失血患者由于严重失血,短期内大量补充库存血及液体,易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稀释性减少,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从而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大量输血的同时,联合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可取得良好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库存血在4℃条件下的电解质数据及其变化规律,探讨输注仝血的利弊点以及成份输血的必要性。方法:在血液的有效保存期内,以2天为间隔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内,测定贮存血液电解质数据。结果:血氯、钙、磷随旷存时问的延长变化不大,血钾浓度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由于贮存全血血钾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大影响其临床应用,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一些心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输血时,应该避免输注贮存期长的全血,同时对肝肾功能不全及大量输血病人应大力提倡输注成份血,避免大量输血以防枸橼酸钠中毒。  相似文献   

3.
单采冰冻血小板输注在创伤性大失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刘世鹏 《河北医药》2009,31(22):3117-3118
创伤性大失血患者由于大量输入库存血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各种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我院从2005年开展了单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输注,4年来,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单采冰冻血小板除具有新鲜血小板的优点外,还具有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有利于出血危重的急救治疗的优点,为临床救治创伤性大失血患者开辟了新途径。现将输注单采冰冻血小板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已知甲氰咪胍能抑制肝脏微粒体的代谢过程和减少肝血流量。利多卡因是能在肝脏中迅速而广泛代谢的化合物。利多卡因与甲氰咪胍并用时,能使利多卡因的血浓度增加。这种相互作用已进行研究。 21名患者以相同速率输注利多卡因。其中15名患者于连续输注6小时后并用甲氰咪胍(每6小时服用300mg)。甲氰咪胍首次剂量采用静脉给药,随后口服三次剂量。其余6名患者则连输注利多卡因而不加用其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库存血液随时间变化对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及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对2~6℃保存20d、30d输注的库存血各30袋血液,取样推薄层血涂片,血涂片经瑞士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球形红细胞的百分数。血样在有分离胶的试管中离心,检测上血浆血红蛋白含量。结果20d内输注的库存血液,血浆血红蛋白为(71.2±8.3)mg/L,球形红细胞比率〉5%的百分数为3.33%,第30天的库存血液血红蛋白为(106±10.5)mg/L,球形红细胞〉5%的百分数为10%。储存20d和30d的库存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含量、球形红细胞的百分数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库存血液随时间变化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及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变化均有显著性变化,输注前部分成分的检测,可作为一种简便的血液质量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胃肠外营养(TPN)同时输注对药物体内药动学/药效学产生影响。在药动学方面,一是TPN通过影响代谢酶功能和活性,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二是TPN具有高渗透性,同时输注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在药效学方面,TPN中的脂肪乳剂可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增加某些药物(如丙戊酸钠)的游离浓度;TPN中脂肪乳剂富含维生素K1,可拮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另外,TPN的输注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肝损伤、胆汁淤积、肠功能屏障的改变、静脉栓塞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因此,TPN同时输注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及临床用药安全,对应用TPN的患者应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患者大量输血后伴有凝血异常时输注冷沉淀的作用。方法对14例严重损伤大量输血后有凝血异常的患者,行输冷沉淀前、输冷沉淀后8~24h和输后3~5d凝血象水平测定、D-二聚体测定。结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增加,14例患者的D-二聚体转为阴性。结论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血异常的患者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相似文献   

8.
魏成义 《贵州医药》2012,36(6):538-539
乳酸是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缺氧时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危重病时常伴乳酸代谢紊乱.乳酸水平的增高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如休克、呼吸衰竭、细胞中毒、组织水肿、低血容量血症、重型颅脑损伤等.当患者出现呼吸障碍、循环障碍或发生中毒时,都会引起血中乳酸升高.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不足等,近年来已作为监测危重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1],可较早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本文通过监测我院ICU收治的29例患者血乳酸,深入探讨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表明血乳酸值反映了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各脏器功能状态有关,灵敏反映了病死率和预后,为临床治疗危重病患者开辟更好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急性肾功能的严重损害,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日)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1]。阿昔洛韦(acyc lovir)是抗核酸生物合成类抗病毒药,其主要是经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分泌后从尿中排出,到达肾小管腔的浓度较高,60%~90%以原形从肾脏排泄。本品在尿中相对不溶,特别是在尿流下降的远曲小管腔,静脉内输注后,可引起肾小管内结晶沉淀,在严重血容量不足和药物剂量较高的情况下,均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2]。我院2005年收治因输注阿昔洛韦引起ARF患者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康莱特对人体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5例癌症患者接受连续治疗7d,100ml/d的康莱特注射液,测定治疗前后的血GLU、TG、TCH、HDL的变化。以同期10例住院患者为空白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前后血GLU、TG、TCH、HDL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与对照组比较,血GLU、TG、TCH、HDL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短期输注康莱特注射液对人体血糖和血脂的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镇痛药的血浆浓度能最好地反映出这些药的镇痛效应,亦即镇痛效应仅需一最低有效血药浓度就可呈现,因而恒速静脉输注给药是最佳给药途径,但只能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间歇给药则存在下列问题:口服给药需经首过效应代谢,因而生物利用度有差异;在平均有效血浓度改变时病人呈现的痛感亦不同;血浆和组织蛋白结合可由病理状态和与他药相互作用而改变;此外尚需考虑肝和肾功能状况;某些镇痛药还具有活性代  相似文献   

12.
ARDS 是指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在抢救过程中继发的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在其早期,山于神经反射及缺氧等机制,发生过度换气,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同时,抢救休克时由于大量输血枸椽酸氧化物在体内积聚等原因,也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故在ARDS 早期,有时出现混合性碱中毒。但到后期,由于严重缺氧,组织细胞无氧代谢,乳酸及其它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减少,血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自肺泡排出,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普外科接受消化道手术后及胰腺炎患者全肠胃营养并发症监测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0例患者实施了全肠胃外营养治疗所至并发症如导管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感染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监测观察护理。结果 4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肠外营养治疗,平均输注时间(30.3±15.9)d。其中有15例不同程度发生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密切监测血糖、电解质、血磷、血钾、血镁、肝、肾功的变化,加强管路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正规配制,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对完成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注射液(SARI)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液体治疗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万汶)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输注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和电解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状态,即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前血液p H、剩余碱(BE)、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结束后15 min,观察组的p H,BE,HCO3-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气指标趋于稳定;两组患者血钾、钙、镁均有明显降低,输注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钠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输注前比较,血氯升高,输注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用于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患者能保持循环稳定,对维持血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优于万汶,大量输注无高氯性酸中毒的风险,适用于围术期高容量血液稀释及失血性休克时的容量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的药代动力学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动力学有难以预料的影响,而人们对抗菌药物在这方面却很少有详细的研究;肝病患者使用抗菌药的总原则也是从其它药物借鉴的。肝病患者应用药物时出现较多副作用的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虽然几乎完全从肾脏排泄,但其肾毒性似乎可通过肝脏疾病而被加重。肝病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药物代谢,如改变肝廓清率,降低肝代谢能力,或由于门脉高压绕过肝脏,减少血清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改变药物与蛋白的亲和力以及改变药物自胃肠道的吸收等。一般说来,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相当强,只是在严重肝病时这种能力才受影响,但也有报道急性肝  相似文献   

16.
冷沉淀在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病人早期输注冷沉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ISS90评分平均为(29.86)分的严重创伤以及手术创伤病人输注冷沉淀共1073单位(平均18.5单位);随机对25例病人输注冷沉淀前、后进行血常规、出血时间及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测定;并对其中19例严重创伤患者在输注冷沉淀前后0.5、2、24小时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结果患者输注冷沉淀后与输注前相比,出血时间明显缩短;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在输注后0.5小时显著提高,2小时后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对严重创伤和手术创伤患者早期输注冷沉淀可提高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缩短出血时间,加快创伤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7.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除可引起局部的病理改变外 ,还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如大量体液丧失、感染及中毒、休克以及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 ,进而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肠梗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病理过程 ,如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可使病情逐渐加重。因此 ,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仍是外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本文仅从四个方面对肠梗阻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如何纠正这些改变 ,作一扼要讨论。1 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除高位肠梗阻外 ,一般在梗阻发生数小时后肠腔可积聚大量气体和液体 ,致使肠膨胀 ,严重时可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血回输在严重创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急诊手术的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25例,术中使用3000P自体血液回收机对自身出血进行回收,经过滤、离心、洗涤等处理后回输给患者。检测回输前后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回输后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有回升;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但大部分仍在正常范围,只有8例(32.0%)因出血量〉2000ml又输注异体血。回输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自体血回输指征,在严重创伤手术患者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影响。方法 50例糖尿病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药物控制血糖、给予碳酸氢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改善肝肾等脏器功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乳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降低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肾小球肾炎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肾脏疾病,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男性群体患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介导炎症、遗传、代谢以及感染等存在一定关联[1]。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其肾功能损害早期并无明显临床表现,且血肌酐、尿素氮等可反映人体肾功能情况的相关指标同样无明显变化,致使大部分患者待肾功能损伤严重后到院就诊时,已错失逆转治疗时机,严重者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将对其生存质量、身心健康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尿液α1-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