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与血清C肽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对照组为105例非糖尿病正常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及左股骨颈骨密度;ELISA法检测骨钙素(BGP)及1型胶原胶联蛋白羧基肽(CTX-I);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结果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腰椎、左侧股骨颈BMD、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骨代谢指标方面,2型糖尿病组CTX-1水平高于对照组,BG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血清BGP水平与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TX-1水平与空腹及餐后2 hC肽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与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C肽与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餐后2小时C肽与空腹C肽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馒头餐实验,根据餐后2小时C肽与空腹C肽比值不同分组,对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糖、血压、血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组(餐后2小时C肽与空腹C肽比<3:1者)与B组(餐后2小时C肽与空腹C肽比≥3:1者)比较,两组的病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C肽值显著不同(P<0.05)。A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血甘油三酯、胆固醇明显高于B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餐后2小时C肽较空腹C肽升高3倍以上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相对好于小于3倍的患者,且合并代谢综合综合征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硒酵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T2DM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降糖等正规治疗措施)和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疗,至少应用3个月)。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餐后2 h C肽较空腹C肽倍数、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PG)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评估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Hb A1c、FPG与PPG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餐后2 h C肽较空腹C肽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r=0.613,P=0.021)、餐后2 h C肽(r=0.574,P=0.038)均存在正相关。结论硒酵母可提高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改善血糖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两种给药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A组三餐前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组早晚餐前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C肽浓度,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于B组(P<0.05),两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A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肽水平则较前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 hC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日3次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是一种更安全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32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发病与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HbA1c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组TG、CHOL、LDL、餐后2 h C肽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组空腹血糖、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C肽、HDL与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发病与HbA1c正相关(r=0.81,P〈0.05),与餐后2 hC肽呈负相关(r=-0.65,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应早期给予胰岛素降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严格控制血糖。监测血脂、调节血脂,防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探讨C肽与DPN的相关关系,研究DPN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PN将211例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n=44)与T2DM合并轻度周围神经病变组(轻度病变组,n=89),中、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组(中重度病变组,n=78)。结果住院T2DM患者DPN的患病率为79.14%,总神经病变组(轻度+中重度病变组)年龄、病程、HbA1C、PBG、吸烟等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肽、糖负荷2hC肽水平均显著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与年龄、病程、BMI、HbA1C成正相关(P0.05),与2hC肽成负相关(P0.05)。年龄、病程、吸烟、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2hC肽为保护因素。结论住院的T2DM患者DPN患病率较高,糖负荷2hC肽水平与T2DM发生DPN密切相关,C肽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2h C 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症状,缓解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35):4960-496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片50mg餐前口服,tid,最大剂量为300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qd,起始剂量为0.15u/kg,以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为40u/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水平,记录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餐后2hC肽和HbA_1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除空腹血糖外,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夜间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水肿、胃肠道反应以及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其血糖和HbA_1c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并发出现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象选取为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两组:A组(糖尿病足患者42例)、B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8例),另选取30例血糖正常患者作为C组(对照组),测定比较A、B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及BMD(骨密度)情况。结果 A组FPG、2h PG、CRP水平显著高于B组,A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及血钙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同部位BMD显著低于B、C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钙代谢、25-OHVD以及CRP水平的改变是导致其并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单独治疗或与钙剂联合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二甲双胍的起始用量为500 mg/d,观察期间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增加至2 000 mg/d;钙剂补充:患者每日口服钙片(含钙1 000 mg/d)。观察患者治疗24周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结果两组骨密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骨钙素和血钙水平明显升高,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的血清骨钙素和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血清硬化蛋白和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酶水平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钙水平和骨钙素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钙剂联合治疗可能通过增加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来降低2型糖尿病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