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9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TⅠ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组),各45例。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手术开始(T2)、牵拉疝囊(T3)、手术结束(T4)、术后6h(T5)、术后12h(T6)、术后24h(T7)的MAP、HR、SPO_2的变化、VAS疼痛强度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组T1、T2、T3与T0比较MAP明显下降(P<0.05);与TI组比较T1、T2、T3时段MAP下降明显(P<0.05)。TⅠ组与CS组比较,T2、T3、T4、T7时VAS评分(P>0.05);T6时术后疼痛强度明显较轻(P<0.05)。麻醉不良反应TⅠ组明显较少(P<0.05);麻醉效果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确切,对生理干扰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邓洁 《云南医药》2021,(4):331-333
腹股沟疝是小儿常见疾病,腹腔镜手术由于具有微创优势而成为临床治疗常用方案,但小儿疼痛耐受能力较弱,如何改善术后疼痛是临床研究重点问题.腹横肌平面阻滞可通过局麻药阻滞腹横肌及腹内斜肌之间传入神经纤维,有效阻断腹壁前侧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而达到镇痛效果,对缓解术后疼痛有明显作用[1].但小儿由于发育尚未成熟,腹横肌平面穿刺风...  相似文献   

3.
李玉洁  曲宁 《河北医药》2021,43(8):1241-1245,1251
腹部手术的神经阻滞即将局麻药物注入到神经所在的筋膜层形成水分离平面从而达到阻滞目的神经的作用,因其操作简单、损伤小、阻滞效果好等优点被普遍接受,尤其是其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操作,增加了阻滞的成功率,术中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明显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缩短住院天数,推进ERAS理念.本文通过综述形式,...  相似文献   

4.
5.
6.
女性对疼痛敏感程度较高,加之经腹手术创伤较大,多数患者在一些妇产科手术术后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因此对镇痛的要求较高。神经阻滞可阻断源自损伤处的伤害性刺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辅助麻醉及围术期的镇痛,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方式,并简述它们的阻滞方法、应用进展等,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在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法臂丛神经阻滞技术进行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和随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完成时间为(3.22±0.87)min,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15±0.76)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5.69±2.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14±3.26)min、(5.41±1.39)min、(8.55±2.91)min;并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0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而随访满意度为96.00%(48/5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可大大提高阻滞成功率,并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锐  张野 《安徽医药》2016,20(5):1015-1016
腹横肌平面阻滞通过阻滞前腹壁神经麻醉腹部组织,常用于腹部手术麻醉和急慢性疼痛治疗。传统体表定位法穿刺成功率低,而超声引导使腹横肌平面阻滞更加容易操作,应用范围更广。临床教学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学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需要掌握腹横肌平面的解剖、超声解剖和超声相关知识,并通过必要的模拟培训及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来掌握。  相似文献   

9.
10.
武建洪 《云南医药》2014,(4):437-438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直观地显示穿刺针的进针路线、针尖的位置和局麻药的动态扩散等,在临床上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医护工作者的欢迎。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为体表定位后盲探寻找异感,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且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在超声直视下完成操作,利于观察周围神经结构和动态观察局麻药物的扩散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占学书 《江西医药》2012,47(5):461-46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A组),及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0例.记各时间点的MBP、HR、RR、SpO2及VAS评分的变化及两组实施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记录阻滞失败后改变麻醉方式的例数.结果 阻滞后1min(T1)、5min(T2)A组患者VAS评分较B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实施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因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导致麻醉方式改变较A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手术因患儿配合度较差,故手术一般多采用全身麻醉。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神经阻滞技术也在小儿手术中逐步开展。本研究对近2年我院小儿阑尾手术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后的效果评价进行了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42例3~6岁小儿阑尾炎患者,拟行择期阑尾手术。患儿一般状况良好,均无明显合并症,肝肾功能和凝血系列正常。患儿穿刺部位皮肤无感染或破损,患者无咳嗽、咳痰等症状,采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9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根据阻滞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未行任何阻滞,B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直肌鞘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 h(T1)、术后6 h(T2)、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基于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均采用一般解剖定位完成手术,而研究组则采用超声引导完成手术,统计所有患儿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情况、七氟醚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病率,并且将以上数据作为组间疗效对比依据。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满意度、七氟醚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方面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来说,对比单一的常规引导定位,以超声引导配合神经阻滞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分别在常规定位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腋路臂丛阻滞,术中根据情况吸人不同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由于小儿缺乏成人的配合度,手术多使用氯胺酮、七氟烷等全身麻醉。但单纯使用全身麻醉,患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麻醉恢复时间较长等不足之处也相对突显。将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与全身麻醉相结合用于小儿腹部手术的麻醉,全身麻醉药的用量将减少,术中手术对机体刺激不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确切。本文将对此做一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20,(1):233-235
目的研究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经喉罩七氟醚吸入联合腹横肌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实施腹股沟疝手术80例患儿数据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方法,试验组患儿采用经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腹横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麻醉效果差异。结果试验组切皮后15min及术毕时HR变化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上,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腹横肌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术中经过平稳、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 GA)联合超声引导下“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48例行急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联合“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组(GA+TAPB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4例。GA组采用单纯全麻, GA+TAPB组采用全麻联合“四点法”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开始切皮前(T1)、切皮后5 min(T2)、腹腔探查时(T3)、开始缝皮前(T4)、缝皮后5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及术中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术后Prince-Henry评分以及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GA+TAPB组T2、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1时, 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2时, T4时的MAP水平高于T3时, T3时的HR水平高于T2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T2、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1时, T3、T4、T5时的MAP水平均高于T2时, T5时的MAP水平高于T3、T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